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处可见。在文艺思想领域,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各种思想潮流与观念变革,无不显示出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20世纪90以来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文艺评论 社会转型期 演变 社会文化现象 全球一体化
  • 简介:论文针对"大众文化"这一文化形态,主要从大众文化的"民间"资源以及"狂欢化"作为大众文化的表现形态两个方面来探究大众文化在4090表现出的"对应性"以及在共性中包含的个性。

  • 标签: 大众文化 40年代 90年代
  • 简介:侨乡是在某一地域内,由于一定时期内持续和较大规模地向国外移民,在移民网络、移民跨国实践和侨汇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导致移民输出地家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发生整体性变迁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闽浙等传统侨乡的非传统侨区,以及在东北、部分内陆省份和沿边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侨乡,对于此类新侨乡现象,学术界尚缺乏一般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透过对延吉田野的多纬度理论解析,从侨乡形成过程而非以给定社会指标(比如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人口比率等)的方法来判认侨乡,阐释和解读前述定义下新侨乡的形塑。

  • 标签: 延吉 侨乡 移民网络 移民跨国实践 侨汇
  • 简介:1990以来,文革小说的寓言化倾向成为这一时期文革叙事的鲜明特点.它们对寓言化写作方式的运用,是站在现实的写实基础上的.这一时期文革小说的寓言叙事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历史的寓言、生存的寓言以及“自审”与“忏悔”的救赎寓言.

  • 标签: 1990年代以来 文革小说 寓言化叙事
  • 简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根据地的建设、历史地位与贡献、群众运动与党群关系、革命与乡村社会、"敌人"及其活动等的专题研究,构成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方面。学术研究与抗战纪念和意识形态理念的互动、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述描的并重、从普遍意义到山东特点的发掘、重中共抗战研究与轻"敌人"及国民党研究并存,是目前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的主要特征。为推进山东根据地研究,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跨学科的视野下引入社会史、新文化史、新革命史等研究理念和研究视角,注重山东与各抗日根据地的比较研究,都是今后可行的学术探索。

  • 标签: 山东抗日根据地 研究综述 根据地史 新革命史 新文化史
  • 简介:丝织业,自远古以来,已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社会稳定、国家富裕的重要评价因素。特别是秦汉以来,丝织业渐已成为仅次农桑的支柱经济产业,并在对外贸易及政治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界关注。20世纪80以来,关于秦汉丝织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涵盖了丝织品生产技术,丝织品价格、种类、贸易、消费,丝织文化与丝绸之路及秦汉丝织考古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秦汉丝织业提供了借鉴。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秦汉丝织 综述
  • 简介:从一贯的男性话语遮蔽下呈现女性的生存经验并由此延伸对历史的不同把握是20世纪90以来女性写作的鲜明姿态。这一时期的女性更注重挖掘革命历史话语背后女性在历史及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欲望及心理。在她们笔下,不仅“文革”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而且也是女性寻找自身合理位置,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完成女性作为女性的历史存在的主动与自觉。

  • 标签: “文革”叙事 女性 话语权威
  • 简介:左翼文化运动研究的全面展开从20世纪80开始,此后二十年,学术界在材料收集和人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视野也趋于宏观,并形成学术热点,产生了学术争鸣。进入新世纪,对左翼文化运动的研究继续推进,学术空白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补,个别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但广大学者在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视角,加强资料收集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 标签: 左翼文化运动研究 全面展开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
  • 简介:20世纪90的安徽乡土叙事在注重保持时间、空间同步性的同时,特色鲜明地抒写地域经验,在潜心探索创新之际,不忘继承并发扬“皖军”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优势。在叙事实践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文化形态、叙事立场、叙事视域和叙事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突破、转型和变化,加之特定的地域文化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叙事特色,并为新世纪安徽乡土叙事构建稳定的叙事模态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乡土叙事 精神文化形态 叙事立场 叙事视域 叙事艺术
  • 简介:1980以降,随着本土化思潮的兴起,在"重构台湾"的过程中,台湾史研究亦呈雨后春笋之势,随之风起,时至今日,已然成为台湾史学界的"显学"。1990以来,台湾学术界对台湾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有不同角度和程度的回顾与反思。这些回顾与反思,既是学术史研究的成果,亦是学术史研究的对象。目前对于本课题及相关问题,笔者所见仅刘翠溶有过一定的讨论。

  • 标签: 90年代以来 台湾学者 台湾史 回顾与反思 学术史研究 80年代
  • 简介:使用NCEP/NCAR、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OfficeHadleyCenter)HadISST以及NOAA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海温、海冰及雪盖异常对20世纪90末我国冬季气温和东亚冬季风(EAWM)年代际跃变的外部强迫作用,同时也对比分析了20世纪90EAWM年代际跃变与20世纪80EAWM年代际跃变特征和成因的一些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80中期EAWM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国一致偏冷型,同时中国近海的海温也偏低;该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来自大气内部动力过程,而海温和海冰的作用不显著。20世纪90末EAWM年代际变化的特征表现为东亚北方气温显著偏冷而南方偏暖的南北反相变化分布;EAWM在20世纪90末的年代际变化受北大西洋海温和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共同影响。北大西洋显著的异常暖海温,激发一个向下游传播的波列,使得西伯利亚高压加强,EAWM加强,从而导致我国北方气温下降;同时,秋冬季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和秋季欧亚雪盖偏多对东亚冬季风的增强也有一定的作用。此外,热带西太平洋的暖海温异常会导致在海洋性大陆地区有异常的辐合和对流增强,引起大气环流的Gill型响应,对流西侧的异常气旋在孟加拉湾至我国西南地区出现南风异常,使得东亚南部地区温度偏高。因此,20世纪90末之后东亚温度呈现南暖北冷的分布特征。

  • 标签: 东亚冬季风 年代际变化 外部强迫因子 海冰 海温
  • 简介:20世纪60,距今刚好是半个世纪的时间。那时候的香港,摄影艺术相当盛行,众多著名和有影响力的摄影会、康乐中心摄影组、附属社团的摄影组和摄影班等纷纷成立,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由于热衷摄影人士众多,许多报章都增设摄影副刊,用以报道相关的摄影活动、展览消息、技术文章和优秀作品等。影响内地和东南亚等地的《摄影画报》月刊,亦于1964创刊。

  • 标签: 摄影艺术 60年代 写实风格 香港 20世纪 摄影活动
  • 简介:20世纪80以来,台湾电影女编剧们积极参与台湾电影创作的变革创新,其创作注重植根台湾历史、遵从女性经验、凸现本土意识,努力传承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精神,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寻找题材,书写个人成长经验。其电影剧本的创作主题主要体现为成长之愁、寻根之旅、个体之微、生存之况、人生之伤,力求在历史与现实中找寻心灵原乡,在传统文化中觅求精神力量。

  • 标签: 台湾电影 女编剧 本土 历史 女性
  • 简介:伊斯兰教苏菲神秘主义传入中国后发展出门宦制度并形成不同的支系,其相关研究自民国开端至改革开放兴起,历经20世纪90至21世纪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已有很多研究成果问世。本文就此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教派门宦的研究现状,对进一步开展伊斯兰教派门宦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 标签: 伊斯兰教 门宦 综述
  • 简介:混血儿是马华文学中的重要艺术形象,是理解和阐释马华文学跨族裔书写的重要途径。与早期表现出浓厚"从父"意识的混血儿不同,1990以来马华文学中的混血儿呈现出时代的新面目。他们从无名/污名转向重新被命名,不再将父亲视为顶礼膜拜的对象,表现出清醒的"审父"意识以及对"父辈"文化的再思考。混血儿书写的开拓展现了马来西亚政治气候的变化与族群权利关系的演进,亦证明了"种族"理论的非科学性和可构建性。

  • 标签: 马华文学 去污名化 混血儿
  • 简介:海外华侨华人数量的不确定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难题,东南亚地区由于各国复杂的情况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多种因素导致东南亚闽籍华侨华人规模估算的困难。论文在参考国内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汇总东南亚各国的人口普查数据、年鉴、统计公报和华社会刊等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机构和学者研究的二手资料,梳理和分析了东南亚闽籍华人数量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分布,并对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以及老挝、文莱、东帝汶等国家的闽籍华人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和估算。据保守估计,东南亚闽籍华人的总体规模超过1200万。

  • 标签: 东南亚 闽籍华人 华人人口 人口数量 人口估算
  • 简介:展览展出了摄影师卢北峰2010拍摄的在北京各行各业工作、学习、生活的80后(出生于1980—1989)群体肖像。卢北峰将在照相馆中拍摄的“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此组专题的拍摄中,让所有来拍摄的男女都是一种表情--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服装和化妆由他们自己定,每个人都要拿一件或两件“东西”.这“东西”也许是宠物,

  • 标签: 80年代 “东西” 2010年 拍摄 摄影师 80后
  • 简介:近三十来,城市的扩张与发展近乎疯狂,你还没来得及聆听路边花开的声音,转眼间身边的景象就变得面目全非。一大片炊烟袅袅的乡村也几乎同时在地平面消失殆尽,昨天还是布衣乡野,今天说不定就光鲜革履成为城市居民,那些几十朝夕相处的老街坊们一夜之间不知去向,之而来的却是对门对面不相识,隔墙闻声不往来的陌生人。好像每一个人还没来得及认真地思考也没有多少的心理准备,就被淹没在城市快速堆积的高楼大厦里,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种失去地气的沮丧,有一种在看似宽阔的马路上被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焦灼感。作家通过文学的叙述,画家通过画笔来帮助人们回忆一座城市的过去,普通市民则通过街井与饭桌补充与衔接老城的故事。李百军却是用照相机给我们凝固了八十年代一座城市的真实景观,也是那个年代尚未蒸发难以释怀的记忆。

  • 标签: 80年代 记忆 城市居民 临沂 心理准备 普通市民
  • 简介:社会调查在中国已经有了近100的历史,羌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调查出现也早,因此使不同时代的茂县呈现出了不同的镜像。在茂县的社会调查中,由于各种原因,羌族的传统文化并未得以全面呈现,因而作为传统文化拥有者的、同时又应该是发展的主体的羌族未能体现出其能动性。21世纪的今天,当发展理念开始改变时,更应该坚持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倡导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内发式发展。

  • 标签: 社会调查 茂县 主体性 内发式发展
  • 简介:1930左翼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有紧密联系,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但30左翼文学更多是作家们出于像鲁迅所说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为政治"的写作,也是在广义的政治上、立足于政治"原点"之上的写作。它放射出来的真纯、与民众苦难保持深切联系的人性和人道光辉,以及在批判现实中奔涌出来的道德义愤,显示了"为政治"写作的精神风貌。

  • 标签: 政治 为政治的文学 左翼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