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地区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缺乏症(PTPSD)基因变异规律及特点,为PTPSD早期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就诊的1 90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其血苯丙氨酸(Phe)水平,对血Phe>120 μmol/L者进行尿蝶呤谱分析和红细胞二氢蝶呤还原酶(DHPR)活性测定,对临床初步诊断为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BH4D)的79例患儿行HPA相关基因(PAH、GCH1、GFRP、PCBD1、PTPS、QDPR)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筛选出的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1 906例HPA患儿中,79例临床诊断BH4D,且均为PTPSD,HPA中PTPSD发生率为4.14%;79例患儿158个等位基因中156个检测出变异,检出率为98.73%;共检测到30种变异,第5外显子的变异检出率最高(92/156个,58.97%);变异频率较高的依次为c.259C>T (61/156个,39.10%)、c.286G>A (17/156个,10.90%)、c.155A>G (13/156个,8.33%)和c.272A>G(10/156个,6.41%);共检出6种新的错义变异,分别为c.-77G>T、c.158A>G、c.207G>A、c.262C>T、c.316A>G、c.332C>G。79例患儿检测出38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变异基因型3种,复合杂合变异基因型33种。结论c.259C>T可能为河南省PTPSD患儿热点突变类型,发现6种新发变异,丰富了其基因突变谱。

  • 标签: 高苯丙氨酸血症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基因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炎症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80分、入住PICU的符合细菌感染患儿77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本次发病前存在除了G6PD缺陷外其他基础性疾病、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及24 h内出院或者死亡病例,按有无G6PD缺陷分为36例G6PD缺乏患儿组(观察组)及41例无G6PD缺乏患儿组(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于住院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变化,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检验对炎症因子变化、并发症、预后情况、PICU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增高,TNF-α分别为(67.25±26.17)pg/mL和(56.31±21.04)pg/mL;IL-6分别为(100.86±26.23)pg/mL和(89.04±24.12)pg/mL;IL-10分别为(89.93±26.10)pg/mL和(78.03±25.35)pg/mL;CRP分别是(65.59±26.21)mg/L和(52.07±28.70)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12 h及24 h G6PD缺陷组细胞因子及CRP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无G6PD缺陷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炎症因子变化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PICU天数更长[(7.98±6.55)d和(5.01±6.21)d]及住院费用更高[(36634.09±11876.67)元和(31571.42±10245.8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MODS发生率增高及治愈好转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6PD缺陷患儿细菌感染时炎症反应严重、预后差及治疗费用更高,更需要警惕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细菌感染 细胞因子 CRP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的提取、分析方法,改进了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以: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磷酸调pH=3.5)为流动相,C18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 结果:线性范围为:0.1μg·ml-1~10.0 μg·ml-1,6-甲基香豆素最低检出限为0.03μg·g-1,回收率为98.3%~100.7。结论:该方法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测定法第一法分离效果更好,柱效更佳,检出限更低。为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标签: 化妆品 6-甲基香豆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急性感染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动态变化影响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的急性重症感染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80例G6PD缺陷患儿(观察组)及80例无G6PD缺陷患儿(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入科时、治疗12 h及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对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入科时血清细胞因子和CRP水平明显增高[TNF-α:(65.57±19.09) pg/ml比(46.53±20.34) pg/ml;IL-6:(98.90±29.02) pg/ml比(89.89±25.54)pg/ml;IL-10:(87.66±21.84) pg/ml比(76.34±19.01) pg/ml;CRP:(60.18±22.24) mg/L比(41.43±19.51)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及24 h观察组细胞因子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脓毒症(82.50%比67.50%)、MODS(73.75%比58.75%)发生率增高,治愈好转率(81.25%比92.50%)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6PD缺陷儿童急性感染时更需要警惕炎症反应、脓毒症、MODS发生,治疗难度增加,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急性感染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对换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宁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采取换血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换血前采集患儿和库存血血样检测G6PD活性,根据新生儿G6PD活性分为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和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每组再根据库存血G6PD活性分为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和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分析各组患儿住院时间、换血后光疗时间、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SB)下降情况。结果共纳入99例,新生儿G6PD活性正常组共51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7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4例)[(56.9±8.4)%比(72.5±14.4)%],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6.4±2.3)d比(4.9±1.3)d,(70.8±36.2)h比(52.3±16.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G6PD活性低组共48例,其中库存血G6PD活性低组(26例)TSB下降百分率低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22例)[(58.8±6.2)%比(67.3±13.9)%],住院时间和光疗时间长于库存血G6PD活性正常组[(5.5±2.2)d比(4.4±1.4)d,(60.6±25.9)h比(47.9±27.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库存血G6PD活性对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光疗时间(F=7.695,P=0.007)、住院时间(F=12.528,P=0.001)、TSB下降百分率(F=29.025,P<0.001)有影响。结论使用G6PD活性低的库存血进行换血治疗会影响治疗效果,导致换血后TSB下降减少,光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库存血 换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型与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酶活性的关联。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以干血斑荧光定量法筛查结果G6PD<2.6U/g Hb为阳性,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筛查中心2016年10月1至20日G6PD筛查阳性的377例(男261例,女116例)及筛查阴性258例(男性32例,女性226例)样本,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检测15种G6PD基因型,酶活性显著降低但常见基因型未检出者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例行G6PD基因测序。各基因型携带者酶活性多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LSD法进行组内两两比较。结果c.1388G>A(35.07%)、c.1376G>T(32.13%)、c.95A>G(12.72%)、c.871G>A(8.32%)、c.1024C>T(4.08%)、c.392G>T(2.28%)为最常见变异,占检出位点94.62%(580/613);酶活性异常男性常见基因型检出率为96.93%(253/261),常见基因型异常样本中酶活性异常率为98.06%(253/258),顺位比前三位:c.1376G>T、c.95A>G 、c.1388G>A,酶活性均值分别为0.85、1.10、1.28 U/g H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7,P<0.01);酶活性异常女性样本常见基因型异常检出率为90.52%(105/116)。单位点变异样本组中G6PD酶活性异常率为26.95%(69/256),酶活性均值(2.9±0.8) U/g Hb,2个及2个以上位点变异样本组酶活性异常率为83.72%(36/43),酶活性均值(1.5±1.0) U/g Hb,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P<0.01)。结论基因型(男性)及基因变异数(女性)可能是引起酶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筛查干血斑G6PD酶活性可检出绝大多数男性患者、2个以上变异女性携带者及少部分女性单位点变异携带者,可为预防新生儿黄疸及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水凝胶(PLGA-PEG-PLGA)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方法配制20%wt(wt)的PLGA-PEG-PLGA水凝胶溶液装载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其体外的药物释放曲线。Wistar大鼠[雄性,上海斯莱克公司,5周龄,体重(200±20) g]左下肢股总、股浅动脉及隐动脉结扎并离断切除其动脉分支。建模成功的20只Wistar大鼠通过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Gel/VEGF组、Gel组、VEGF组、生理盐水的Control组,每组5只。术后第1天在缺血下肢腓肠肌分别肌注200 μl的Gel/VEGF、Gel、VEGF、生理盐水。用Moor LT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记录各分组0、1、3、7、10、14 d的大鼠双下肢血流灌注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Wistar大鼠并取双侧下肢腓肠肌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载有VEGF的PLGA-PEG-PLGA水凝胶在体外释放VEGF达9 d左右。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Gel/VEGF、Gel、VEGF、Control组在14 d后的血流灌注比为(87.61±4.30)%、(64.70±2.10)%、(66.92±2.70)%、(60.41±3.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72,P<0.01)。结论PLGA-PEG-PLGA作为缓释材料装载VEGF对大鼠缺血下肢血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下肢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血管新生 药物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后形态不佳,手术修复术的特点和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米扬丽格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就诊羟基磷灰石注射隆鼻形态不佳女性患者62例(年龄20~45岁,平均32岁)要求鼻修复。术前使用三维CT鼻部重建,定位注射物层次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术中采用肿胀分离合并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结果62例患者术中无皮肤穿孔,术后无皮肤缺血坏死、无感染及软骨外露发生。随访6~18个月,皮肤厚度增加、无移植物显形、无皮肤凹凸不平、无潮红反应。60例获得满意效果,2例因注射物过于表浅,为保证皮肤血运安全未全部去除,术后皮下可触及散在细小颗粒物,无不适症状,获基本满意效果。结论用肿胀分离+夹捏方法去除羟基磷灰石,同期使用膨体-自体腹直肌筋膜复合体隆鼻背,自体肋软骨鼻尖重建,可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羟基磷灰石 自体腹直肌筋膜 自体肋软骨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 作者: 刘涛 张天资1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29
  • 出处:《中国蒙医药》2020年1期
  • 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028007
  • 简介:摘要 药用红花是一种临床应用史悠久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作为中药材使用,距今已有大约两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在这悠久的时光里,药用红花主要通过汤剂煎服等方式使用,临床疗效卓越。在这样的使用过程中,药用红花发挥作用的成分主要都是其水溶性成分。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药用红花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药用红花中的各种有效成分也逐渐被单独提取出来,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药用红花中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之一。而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一种水溶性化合物[1]。根据多次动物、临床实验,目前已经可以说羟基红花黄色素A是药用红花中最有效的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理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广泛,比如在心脑血管疾病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但是除了在心脑血管疾病上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以起到降低血脂、调节代谢等作用以外,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眼科领域也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眼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对两组患者心功能、症状体征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心胸比为(0.65±0.06)、LVEF为(47.55±5.88)%、LVD为(63.19±0.06)mm、LVFS为(35.98±5.36)%,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21.98±5.88)mmHg、舒张压为(71.28±3.96mmHg),心率为(82.30±8.56)次/min,均要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要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多巴胺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 2018 年 7 月 -2020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 100 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 50 例患儿 。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治疗 ,观察组患儿接受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 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 94% ,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 76% ,两组小儿重症肺炎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接受了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不仅仅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还纠正了水电解质紊乱、腹泻等临床症状,缩短了呼吸改善时间,提高了小儿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 推广与 应用。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在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心衰患者中抽取 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 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 +硝普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88.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为 8.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6.00%,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常规治疗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要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治疗 +硝普钠治疗的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此联合治疗措施。

  • 标签: 多巴胺 硝普钠 老年人 重症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心衰患者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于2019年5月-2020年6月内,选择对象为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经不同方案研究分组,设2组,各为40例。所有患者全部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参照组患者加用呋塞米治疗,在此前提下试验组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参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心衰 多巴胺 呋塞米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 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64 例 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 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 32 例。 对照组 组患儿常规对症治疗,治疗 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力衰竭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多巴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快速缓解患儿病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多巴胺 酚妥拉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对小儿重症肺炎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的所有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3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选择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儿平均为36例,A组患儿配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B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选择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儿治疗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20/36),B组患儿为94.44%(34/3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合并呼吸道感染为58.33%(21/36),B组患儿为36.11%(13/36),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B组患儿治疗以后肺功能(PEF、FEV1、FEV1/FVC)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提升患儿治疗有效率,而且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可更好的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小儿肺炎的药效。 方法: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71例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6),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再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各体征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都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小儿肺炎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与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小儿肺炎 头孢曲松钠 多巴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 PICU静脉滴注多巴胺治疗中给予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8年 12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于 PICU中静脉滴注多巴胺治疗的患儿 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 3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循证护理,对比 2组患儿血管刺激状况与护理后的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血管刺激的概率少于参照组( P<0.05);且护理后,参照组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 P<0.05)。结论:在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减少血管刺激的发生,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

  • 标签: PICU 静脉滴注 多巴胺 循证护理
  • 简介:  【摘 要】目的:评价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82 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临床用药方式分作 2 组,参照组 41 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研讨组 41 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有所下降,而研讨组指标均较参照组下降程度更甚,研讨组治疗效率为 90.24% 相比参照组 56.10% 有明显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但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关键词】硝普钠 ; 多巴胺 ; 顽固性心衰 ; 临床疗效 ; 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odium nitroprusside combined with dop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clinical medication. 41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41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 combined with dopamine on this basis, and their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dexes of the study group decreased even more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0.2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56.10% of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odium nitroprusside combined with dopamine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which can not on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but also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level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 8 年 1 月 -201 9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老年 患者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 将其 分为 例数相同的两组: 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 患者各有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和心率( HR )。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LVEF 均明显升高, HR 均明显降低( P<0.05 )。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 LVEF 升高更加明显, HR 降低更加明显( P<0.05 )。 结论 持续泵入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持续静脉泵入 顽固性心力衰竭 硝普钠 多巴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应用于心衰治疗的意义,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选择2018年7月6日~2020年7月 6日我院所接收的106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受试者分为对照组53例以及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使用硝普钠+多巴胺注射液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36 %,观察组为 92.4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而言,以常规治疗方案为基准,同时对患者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于临床内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多巴胺 心衰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