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ICC在临床的使用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的10例使用PICC的住院者,观察其置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病人中导管2例堵管,5例静脉炎,2例外渗,1例穿刺失败。结论经过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对10个病人的观察,发现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可以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来预防。

  • 标签: PICC 方法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实施在PICC穿刺新生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PICC穿刺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新生患儿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实施在PICC穿刺新生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新生患儿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提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PICC穿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视知觉学习治疗单眼弱视患儿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提高疗效。方法对66例(66眼)患儿采用视知觉学习治疗及遮盖法,总结其临床资料,就其影响治疗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护理总结。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时间3~12个月,其中基本治愈74.24%(49眼),进步22.72%(15眼),无效3%(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结论影响单眼弱视患儿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及遮盖有关,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单眼弱视的疗效。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单眼弱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的总结鱼骨图在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肿瘤患者穿刺PICC应用鱼骨图进行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并能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 标签: 鱼骨图 肿瘤病员 PICC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治疗期间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切口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过去一段时期我科收治的接受PICC插管治疗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在穿刺点位置做横向切口;研究组在穿刺点位置做纵向切口。对比两组患者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治疗总时间。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在PICC留置期间穿刺点24小时渗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PICC穿刺点处理方式的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期间接受PICC插管的患者采用纵向切口方式对穿刺点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量,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PICC 纵向切口 横向切口 穿刺点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失败中转为中心静脉(CVC)置管的效果。方法对上肢外周静脉行PICC穿刺失败的32例病人中转CVC置管进行补救.结果中转为CVC置管,成功率100%,病人满意率提高。结论通过对上肢外周静脉PICC穿刺失败中转CVC置管进行积极补救,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病人满意率提高。

  • 标签: PICC 中转 CVC 补救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局部麻醉在PICC穿刺过程的效果。方法选择适合PICC置管术排除其禁忌症,选择192例病例采用单双号随机抽样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6例。对照组在置管前不使用局部麻醉;而实验组在置管前使用利多卡因皮内麻醉,调查两组病人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送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在PICC置管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送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PICC置管过程中穿刺前进行穿刺部位的局部麻醉,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降低病人的紧张度,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局部麻醉 PICC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患者150例,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进行全面护理。结果5例发生渗血,7例发生血栓,8例发生感染,13例发生导管堵塞,所有病人均得到及时护理,护理效果良好。结论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减少并发症,保证置管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 穿刺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观察及并发症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置管的5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置管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做好PICC置管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穿刺 术后护理 术后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管出院。结论在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置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置管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 标签: PICC 置管后穿刺点顽固性渗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项目“‘皮肤物理抗菌膜’专利技术解决局部感染和院内感染方案”的配套产品“洁悠神”用于PICC穿刺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20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4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洁悠神方法,观察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消毒步骤的基础上,应用纳米抗菌敷料对病原微生物行物理隔离或杀灭。记录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洁悠神用于预防PICC穿刺相关感染,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增加病人舒适度。

  • 标签: 纳米抗菌敷料 洁悠神 PICC 感染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通过一些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患上恶性肿瘤的患者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临床中,针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化疗的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化疗的过程当中,需要多次对患者进行输液。而在输液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需要使用针管进行注射。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需要反反复复的忍受被针扎带来的痛苦。而且运用这种输液方式常常会使患者的伤口出现一些炎症,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显然是不利的。为了克服这种输液方法的缺点,我们在实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往往是通过在患者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为PICC)来对患者进行输液。相比起传统的输液方法,该总输液方式有着诸多的优点。例如造成的创口较小、操作的方式更为简单安全以及可以植入一次进行多次输液,通过该种输液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也方便了医护人员对进行患者输液的过程。但是该种方法也并不是全无缺点可言,例如,在使用该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输液之后的24小时之内,患者伤口会出现持续的渗血现象,该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会大大的增加伤口被感染的概率,而且也会诱发其他的并发症产生。而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渗血现象是非常恐怖的,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极端的不适感。这种情绪的出现是不利于对患者治疗的效果的。为了有效地减少渗血现象,我们常常会使用到压迫止血法。在写下本篇文章之前,。笔者选择使用picc进行输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数据,现将这些数据报道如下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PICC穿刺部位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减少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方法。方法按患者接受PICC置管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采取病人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用小方纱覆盖,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绷带包扎等措施。观察两组出血量。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出血量明显减少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减少PICC置管后的出血。

  • 标签: PICC置管 出血 护理干预
  • 作者: 岳红霞 黄庆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在我国PICC置管患者当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在研究时间内以本院picc置管患者共,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通过进行密封抽签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平均分配55人,A组使用X线定位法,B组使用心电定位法,并且根据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一和观察组二,观察组一使用心电定位法加术后x线定位法,观察组二则只采用心电定位法。结果:通过对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来最终确认。结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评判(P<0.05),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不仅定位准确,可靠安全,相对于传统的X光片定位,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并且在置管也并没有本身相关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和推广产生。

  • 标签: 心电定位穿刺技术 重症患者 肿瘤科
  • 作者: 岳红霞 黄庆蓉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宜昌 443000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在我国PICC置管患者当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开始于2021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6月,在研究时间内以本院picc置管患者共,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于11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通过进行密封抽签法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每组平均分配55人,A组使用X线定位法,B组使用心电定位法,并且根据置管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一和观察组二,观察组一使用心电定位法加术后x线定位法,观察组二则只采用心电定位法。结果:通过对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置管满意度的差异性来最终确认。结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远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满意,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标准评判(P<0.05),心电定位PICC穿刺技术不仅定位准确,可靠安全,相对于传统的X光片定位,具有更强的优越性,并且在置管也并没有本身相关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医学价值和推广产生。

  • 标签: 心电定位穿刺技术 重症患者 肿瘤科
  • 简介:【摘要】PICC导管是“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缩写,是一个长而细的管子,通过患者的外周静脉(通常是上臂的大静脉)插入,并延伸至大的中心静脉靠近心脏的位置。这种设计旨在减少穿刺次数,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通路,用于输注药物、营养液或其他治疗液体。由于导管通过皮肤插入患者体内,形成的创口容易出现感染,本文将研究当PICC导管穿刺点出现感染迹象是否需要拔管。

  • 标签: PICC导管 穿刺点 感染 拔管
  • 简介:摘要反复发作的PICC穿刺点感染,轻者可导致患者长期局部疼痛不适,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最终导致拔管,故避免该类患者穿刺点感染的护理一直是导管维护者的工作重点。血液病患者穿刺点的反复感染与患者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或长时期化疗、或长期带管生存导致免疫力低下,接触外界的PICC管壁更容易有细菌定植有关,对这类患者护理的难度也明显增大。

  • 标签: PICC穿刺感染 护理洗必泰抗菌透明敷料 临床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37例行PICC穿刺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137例行PICC穿刺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8.54%(135/1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4/64),给予针对性治疗及护理后,并发症消失。结论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PICC 乳腺癌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