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其中女性9例,男性12例;年龄26~80岁,中位年龄53岁。4例行CT平扫检查,17例行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无特殊临床表现,无特殊年龄段分布,3例为糖尿病患者,2例为癌症患者,余无特殊,病灶在肺叶分布无特异性,CT表现:病变大部分位于肺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呈不规则实性肿块、实性结节、不规则空洞结节或片状,少部分病灶为支气管扩张伴结节,部分结节伴坏死,强化程度为无强化、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病灶见浅分叶,边界模糊伴长毛刺、晕征、胸膜下糊墙征、鬼脸征、空气半月征、近端支气管扩张征象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部分病例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正确识别特征性影像对肺部真菌感染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肺转移瘤、 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进行鉴别 ,从而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 标签: 胸部CT 肺真菌感染 影像表现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粘液癌病(PMCA)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PMCA,原发病灶胃腺癌1例,胆管腺癌1例,阑尾粘液腺癌1例,卵巢粘液囊腺癌1例;其中2例CT平扫,2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除发现原发病变外,3例CT表现盆腹腔粘液性腹水,1例B超提示上腹部有少量腹水,CT值25-32HU,内见分隔。4例均可见腹膜和/或网膜增厚,网膜饼形成,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结论发生于盆腹腔脏器原发病灶,伴有多发囊性病灶,CT值高于水,腹膜或/和网膜结节样增厚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 标签: 腹膜粘液癌病 粘液性腹水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学证实并实施CT检查,总结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中有103例表现为磨玻璃影,占总数的8583%,有85例表现为实变影,占总数的7083%,有56例表现为结节,占总数的4667%,有21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占总数的175%,21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占总数的175%,22例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占总数的1833%,17例表现为胸腔积液,占总数的1417%。病变主要为双肺下叶,大部分患者均为小叶性分布,其中27例患者病灶的吸收较临床表现改善慢。结论CT影像能够反映出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病情特点,可做好病情早期诊断的工具。

  • 标签: 成人支原体肺炎 CT影像 表现特点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58-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肺炎患者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之间收治的25例肺炎患者的CT表现。结果本组收治的25例肺炎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为放射性肺炎者7例,细菌性肺炎者14例,过敏性肺炎者4例;诊断正确者19例,诊断失误者6例,诊断准确率为76.00%。结论对肺炎患者行CT检查,虽不可直接作出定性诊断,但也可作为其他检查的辅助,从而明确诊断。

  • 标签: 肺炎 CT 影像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结核CT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脑结核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CT扫描,并对扫描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临床上,结核性脑膜炎比较多见,平扫显示“正常”或者是脑积水;结核瘤、结核性脑脓肿平扫显示多发或者是单发结节/肿块;结核病灶周围存在明显水肿情况,晚期可观察到病灶钙化。结论CT检查对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展开影像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结核病 放射摄影技术 体层摄影技术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胸腺囊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胸腺囊肿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7例胸腺囊肿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密度及信号分析。结论CT及MRI影像学检查能充分清楚显示胸腺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纵隔血管、脂肪及邻近其他结构的关系,为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胸腺囊肿 CT MRI 影像学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技术在胰腺癌诊治阶段的运用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60名胰腺癌患者的CT影响资料,进行查看、分析、总结,探讨其致病规律及特点,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结果在这60名患者中胰腺头部癌症39例,表现为远端胰管扩张伴有胰腺实质萎缩。胰腺尾部21例,表现为强化不明显的低密度团块灶。结论CT影像技术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价值,对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胰腺癌 CT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价值。方法21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右侧上颌窦病变11例,左侧上颌窦病变10例。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侵及同侧眼眶壁及筛窦,骨质破坏可见条状高密度影;7例上颌窦窦腔轻度缩小,伴上颌窦外侧壁增生骨壁增厚硬化;9例可见患侧上颌窦软组织呈膨胀性改变。伴鼻中隔及硬腭可见累及破坏。结论霉菌性上颌窦在CT影像中特征明显,病灶显示清晰。CT扫描能准确反映鼻窦霉菌感染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霉菌性上颌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表现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腔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72例,最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腔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进行腹部创伤影像学诊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共12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B超和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CT对患者进行检测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颅脑损伤的CT与MRI影像表现,研究其临床成像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236例,首先进行CT检查,24h后再行颅脑MRI平扫,观察分析其成像特征及诊断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脑挫伤患者MRI诊断共236例,CT平扫共216例;颅骨损伤患者MRI与CT诊断均为157例;头皮损伤患者上述两种方式诊断均为220例。结论CT是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案,但脑挫伤患者采用MRI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更为满意,临床诊断过程中将两者相结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误诊或漏诊情况发生。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CT与MRI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做CT与MRI检查的26例脑膜瘤病例,分析方法结果。结果分析CT与MRI检查结果可靠性。结论MRI已成为比CT更进一步,更高级的检查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CT MRI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间质瘤的影像检查及CT、MR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也只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表现和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检出率为93.75%(75例),误诊率为6.25%(5例),其数据与MRI检查相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间质瘤应用MRI和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仅能作为参考,不可用于定性,仍需要结合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 标签: 胃间质瘤 MRI CT 影像学表现 检出率 误诊率
  • 简介:【摘 要】骨质疏松是医学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病因着手,对骨质疏松的问题进行探究,之后通过实例研究对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比三类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表现,经过讨论,最后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和业内对骨质疏松病症的研究。

  • 标签: 骨质疏松 MR( MRI) CT DR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纵膈型肺癌疾病采取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型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于两种不同检查措施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76例病人中属于周围型肺癌病人25例,属于中央型肺癌病人51例;根据病理类型对76例病人进行划分包含鳞癌病人50例,属于腺癌病人10例,属于小细胞癌病人16例;依照发病位置的不同发现76例病人中病变部位处在右肺下叶20例,处于左肺上叶病人20例,处于右肺上叶病人25例,处于左肺下叶病人11例;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发现,CT检查可以显示不规则肿块边缘,表现为毛刺状,纵膈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接受MRI检查所获结果全部包含CT结果,发现肿块对病人的胸椎、胸壁以及胸膜造成侵入,两种检查措施的灵敏度全部为100%,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为纵膈型肺癌病人提供CT和MRI检查具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措施存在非常高的灵敏度。

  • 标签: 纵膈型肺癌 CT检查 MRI检查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