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麻风的漏诊和误诊率居高不下,通过培训加强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于麻风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将会更为可靠地降低麻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现报道1界线偏瘤麻风患者,初诊时误诊为Sweet综合征,后经组织病理和抗酸染色确诊为界线偏瘤麻风伴I反应。

  • 标签: 麻风病 多菌型 误诊
  • 简介:目的:探索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2001年间收治的42直肠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42患者术前均进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良性直肠癌33,占78.6%,恶性9,占21.4%.30做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或骶尾部切口局部扩大切除术,12施行Dixon手术,术后随访5死亡。结论:对可疑病例进行直肠镜检查和活检是发现直肠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是发现直肠癌的重要手段。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肿瘤大小常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直肠类癌 诊断 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
  • 简介:目的10支气管癌的外科治疗结果并复习文献,探讨支气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组病人施行肺叶切除术8。胸膜剥脱+左下叶切除术1,左全肺切除术1。结果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4-12年.3年生存率为100%(10/10),5年生存率为88.9%(8/9),10年生存率为60%(3/5)。结论气管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术后生存率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肺组织。

  • 标签: 支气管类癌 外科治疗 纤维支气管镜 影像学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干扰素的分类问题,很多人存在错误和混淆不清的概念,我在此澄清一下。最早干扰素分为Ⅰ与Ⅱ,后来发现Ⅰ中又有两种成分,虽然它们共有干扰素受体成分,但二者的免疫原性完全不同,于是将Ⅰ又分为α及β两,前者曾称白细胞干扰素,后者曾叫成纤维细胞干扰素。而将Ⅱ则定为γ,故干扰素分为三大即α、β、γ。干扰素过去简写为IF,后改为IFN,故三大干扰素简写为IFN-α、β、γ。

  • 标签: 干扰素 成纤维细胞 基因工程 免疫原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全程参与1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探讨药源性皮疹发生的原因及药师建议。方法 通过与临床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查房、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究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药源性皮疹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考虑头孢菌素可能是患者发生细砂样红色斑丘疹的主因,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治疗的全程监护,体现了其在发生药源性不良反应后应起到的药学建议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药源性皮疹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全程参与1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过程,探讨药源性皮疹发生的原因及药师建议。方法 通过与临床医生讨论患者病情、查房、文献检索等方式,探究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发生药源性皮疹的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案。结果 充分考虑患者的用药情况,考虑头孢菌素可能是患者发生细砂样红色斑丘疹的主因,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关联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治疗的全程监护,体现了其在发生药源性不良反应后应起到的药学建议及药学监护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药源性皮疹 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为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他汀药品,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汇总徐州市2015年1月—2016年6月66他汀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60岁以上病人服用他汀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药品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加强监测,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他汀类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β-内酰胺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β-内酰胺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98%(48),其次为≤12岁年龄段(29,占29.59%);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最高,为68.37%(67);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数的占比为62.24%(67),高于青霉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治愈75,好转18,有后遗症4,死亡1。结论:β-内酰胺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发生于静脉给药的特殊人群,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呼吸系统,虽治愈率高,但仍存在因得不到及时、妥善处理而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临床使用β-内酰胺抗菌药物时,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其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Β-内酰胺类 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1病例患者,男49岁,体质量55kg。因“间断咳嗽、咳痰、胸闷”3月余来院就诊。主诉:(1)咳嗽、咳痰、胸闷;(2)乏力、食欲减退、盗汗;(3)15年前曾患结核性胸膜炎;(4)无药物过敏史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病史。查体: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 标签: 甘草酸二胺 低血糖反应 糖耐量异常
  • 简介:目的通过对直肠癌病例的诊治分析,探索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局部切除后行补充手术的直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64个月(1~352月)。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的直径与有无肌层浸润相关(P〈0.001),肿瘤直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肿瘤直径≤1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3.6%,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4%;肿瘤直径〉2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75%,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0%。结论对于局部切除后的直肠癌,如存在肌层浸润、直径大于2cm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应行补充根治术;如仅为局部残留,则行补充局部切除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类癌瘤 局部切除 补充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支炎等风湿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共计616,全部病例在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治疗药物,单纯使用痹祺胶囊治疗。结果起效时间最短1天,平均5天余。除类风湿性关节炎(67.61%)外,治疗其余各病的有效率均在94%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5.36%,且均很轻微。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急性腰扭伤、髌骨软骨病、血栓性浅静脉炎、腰肌纤维织炎等疾病在中医中都属于痹症范畴,其病因是由于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从而导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痹症。痹祺胶囊采用党参、白术等补气血之不足,丹参、马钱子等通经活络,祛除瘀阻,茯苓等利湿养肾,诸药合用针对痹症病因共同发挥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通过616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痹祺胶囊治疗风湿疾病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可作为多种风湿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向临床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痹祺胶囊 祛风除湿 活血止痛 风湿类疾病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和评价该院Ⅰ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5月出院的Ⅰ切口手术患者2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Ⅰ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率96%,其中无指征用药占22.1%;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替安、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使用单一抗菌药物215(89.6%),联合用药25(10.4%);用药疗程1~30d,平均(5.63±3.46)d,56.3%的病例术后用药时间超72h;用药时机:术前2h内用药占51.1%,48.9%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250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间过长、用药时机不当等问题,需加强规范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他汀降脂药品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人群长期安全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对四川省自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190他汀降脂药品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降脂药品的不良反应以皮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为主;部份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最常见。结论应规范降脂用药的剂量和时限,避免超时与超剂量用药,加强院外患者的用药后复诊和随访,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他汀类 降脂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头孢菌素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头孢菌素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最多(52,28.41%);静脉滴注(179,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最常见(92,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最多(90,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舌痛发现舌部包块半年入院,查体发现右颌下淋巴结长大及舌部与口底包块,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口腔包块活检示高—低分化鳞癌。血常规示Hb127g/L,WBC5.8×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03×10~9/L。给予平阳霉素8mgq.d,氨甲喋呤(MTX)10mgq.d,强的松15mgTid化疗,口底肿块有所减小。化疗第8天,WBC3.4×10~9/L,血小板125×10~9/L,

  • 标签: 类白血病反应 血小板减少 平阳霉素 舌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
  • 简介:目的考察β-内酰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2006-2009年上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49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考察对象,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类型、药理作用、年龄、性别、剂型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总结。结果β-内酰胺累及系统-器官涉及皮肤及其附件、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反应容易发现,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的反应具有隐匿性。结论用药前了解既往过敏史,尽可能地减少联合用药,选择合理地给药方法,按照说明书剂量给药是防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途径。

  • 标签: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21岁,主因记忆力减退伴间断呕吐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家人发现其记忆力减退,反应能力下降。1个月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呈非喷射性,伴轻微头痛,于当地医院对症支持处理后呕吐好转。

  • 标签: 中毒性脑病 记忆力减退 反应能力 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