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IK细胞治疗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EM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2例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析CIK患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中EMT标志物表达变化、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herin及EMT标志物Vimentin、Snail的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80%、17.35%,65.31%、62.24%;治疗后卡式行为状态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显著不适感。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内有EMT,和肿瘤发展具有相关性,自体CIK细胞治疗对EMT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CIK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EMT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细胞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对预防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6年11月实施细胞培养前静脉采血的患者161名,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78名静脉采血后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83名静脉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抽血患者出现皮下淤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2名静脉采血后出现皮下淤血,发生率为2.41%;对照组中,7名出现皮下淤血,发生率为8.97%;观察组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体细胞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缓解病人的痛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皮下淤血 观察
  • 简介: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将参与机体发育的信号分子(特殊蛋白)同人类干细胞进行合适混合就能够诱导人类干细胞成为体节样(somites)的细胞,在发育的胚胎中。

  • 标签: CELL 前体细胞 细胞转化 骨骼肌 科学家 REP
  • 简介:目的:通过在微观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检测不同代次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相关的指标值,筛选出能够系统性评价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衰老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将Walvax-2细胞分成16个代次,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生长情况和衰老情况;通过检测SA—B-gal染色阳性率,分析不同代次Walvax-2细胞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可传58代。倒置显微镜下:随细胞代次的增加,可见颜色逐渐加深,色素积累;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20到P43细胞正常且骨架结构明显,细胞核完整,具有较高的核质比,P44和P45开始出现衰老现象,细胞质色素积聚加深,核膜不同程度内折,P50和P55细胞衰老更加明显;β-半乳糖苷酶的阳性染色率和细胞代龄之间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细胞形态学变化,β-半乳糖苷酶阳性率变化与Walvax-2细胞代龄增长显著相关,可选择作为Walvax-2细胞衰老程度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细胞衰老 代龄 细胞形态 Β-半乳糖苷酶 衰老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黄体酮胶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孕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黄体酮治疗早孕伴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早孕 黄体功能不全 黄体酮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胶丸保胎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患者980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0例,研究组口服黄体酮胶丸进行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黄体酮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5.71%,对照组为92.04%,组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监测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性流产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流产 黄体酮胶丸 保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38例实验组(黄体酮)、38例对照组(HCG)。结果实验组保胎成功率94.73%、β-HCG水平(19872.6±2145.6)mIU/ml高于对照组68.42%(16324.5±2015.8)mIU/ml,且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保胎成功率高。

  • 标签: 黄体功能不全 先兆性流产 黄体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黄体酮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0例患者,病例均为我院 2014年 2月 -2017年 2月期间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组,即治疗组( n=45)和对照组( n=45),对照组患者采用云康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体酮,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 80.00%vs6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 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β-HCG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治疗孕妇黄体功能不全所致的先兆流产应用黄体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黄体酮 先兆流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48例,将这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口服保胎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效率为96.43%,观察组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黄体酮进行口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先兆流产 黄体酮 黄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肾保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肾保胎方,以10d为1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孕酮及血HCG均有所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保胎方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先兆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 温肾保胎方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口服地屈孕酮与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80例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口服组(n=40)和肌内注射组(n=40),口服组患者口服地屈孕酮治疗,肌内注射组实施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口服组患者保胎成功率较肌内注射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口服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较肌内注射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肌内注射组更低(P<0.05)。结论对黄体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口服地屈孕酮与肌内注射黄体酮治疗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但口服地屈孕酮用药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黄体功能不全 口服地屈孕酮 肌内注射黄体酮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阴道凝胶与黄体酮胶囊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6例,接受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56例,接受黄体酮阴道凝胶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51例(91.07%)高于对照组40例(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孕酮、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等含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即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有5例(8.93%),少于对照组14例(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成本-效果比为3.12,观察组为15.21。两种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9.16。对照组价格为便宜,但观察组效果更优。结论与黄体酮胶囊相比,黄体酮阴道凝胶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虽成本较高,但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综合考虑黄体酮阴道凝胶优于黄体酮胶囊。

  • 标签: 黄体酮阴道凝胶 黄体酮胶囊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疗效 药物经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例因先兆流产就诊的保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对女性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有轻度头痛2例,轻度恶心的有4例,所有患者在停药后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治疗后血清平均孕酮值(41.2±3.1)ng/ml,临床症状改善时间(9.5±2.1)h;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孕激素(P)、雌激素(E2)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内分泌失衡,适合临床治疗与应用。

  • 标签: 黄体酮胶囊 早期先兆流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测绘也逐渐走上了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工程测量的任务主要包括目标地及其周边环境的形态、变化的测量,并为相关工程以及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以及服务。加快对工程测量的技术变革,对于深化信息化测绘。提高测绘水平,拓展空间领域,优化测绘服务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信息化测绘 工程测量 发展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150名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给予黄体酮剂量每天100毫克、200毫克和300毫克。结果在治疗10天之后,患者的阴道流血量评分和流血时间在数据差异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乙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前子宫内膜的厚度是0.76,在治疗之后下降到0.61;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低于丙组患者。结论黄体酮在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时,最佳给药剂量上应该是每天200毫克。

  • 标签: 黄体酮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临床效果
  • 简介:在辅助生殖的垂体降调节及促排卵治疗中,黄体支持是胚胎着床及维持妊娠的重要保证[1]。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是一种微粒化天然黄体酮阴道制剂,利用子宫首过效应[2]。保证子宫局部黄体支持,吸收入血的药量较少,减少了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国外已将阴道给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作为黄体支持的常规选择[3]。现就两种药物使用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胚胎移植 助孕 黄体酮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地屈孕酮、黄体酮胶丸用于先兆流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成两组,服用地屈孕酮的患者设为A组,服用黄体酮胶丸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孕酮水平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第7、8、9、10孕周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第6孕周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各个孕周的孕酮水平相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且A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与B组患者保胎成功率相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对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可以作为治疗先兆流产的主要药物。

  • 标签: 地屈孕酮 黄体酮胶丸 先兆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