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曹县2008—2014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2014年麻疹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曹县报告病例数34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1岁的儿童。结论加强麻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做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 标签: 麻疹 疫情 描述性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市区学生麻疹流行特征。方法根据该市区疫情、人口和学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990年—2016年该市区学生麻疹发病341例,占同期总发病(1851例)的18.42%,年平均发病率波动于0/十万~36.78/十万之间,1991年发病最多为48例,以小学生发病最多261例(76.54%),有MV免疫史的328例(96.19%)。2月~4月份是发病高峰季节,1990年—1992年有一个发病高峰,4年~6年出现一次小流行,1996年及以后,学生麻疹发病率超过总体人群。结论学生因人口流动增加、MV未全程接种、免疫失败、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而发病,建议在春节后和流行年之前对学生进行MV的强化免疫。

  • 标签: 学生 麻疹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宜昌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2010—2014年报告麻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宜昌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77例,年均发病率0.85/10万。发病呈低龄和成人两极分化状态,≤1岁组和≥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04%和59.78%;高发季节在3~7月份,病例构成比为76.08%。结论宜昌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成人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和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的核心。

  • 标签: 麻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流行特征和病原基因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收集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报告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地区、年龄分布等特征,并对病毒基因型别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湖北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258例,年平均发病率约为14.063/100万,2014和2015年发病率明显增高。2012-2015年每年麻疹的发病高峰不同。麻疹发病年龄主要以〈2岁的婴幼儿和≥15岁的成人为主。麻疹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其他依次是农民、家政家务、幼托儿童和学生。麻疹病原学监测发现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病毒基因型主要为H1a亚型,仅发现一例D8亚型,存在少数疫苗相关病例。结论2012-2015年湖北省麻疹发病率明显增高,麻疹病毒主要为H1a亚型,发现一例D8亚型。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做好适龄儿童和流动务工人员的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

  • 标签: 麻疹 基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岛市201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措施。方法统计青岛市2015年1月-2015年12月麻疹发生情况,总结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5年本地区麻疹发病数为641例,年发病率为20.61/万;男患病率为54.91%,女患病率为45.09%;发病年龄平均(32.4±5.8)岁,其中16~35岁年龄段发病率为46.65%;3~5月份发病率为69.11%;流动人口占34.48%,常驻人口占65.52%;农村人口占46.33%,城市人口占24.49%,郊区人口占29.17%。结论16~35岁范围内的常驻人口是麻疹的高发群体,病发有季节性,根据麻疹流行病学应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监测,做好高发季节的防控,控制疫情。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接种麻疹疫苗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麻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未接种麻疹疫苗,观察组患儿接种麻疹疫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口腔麻疹黏膜斑例数、WBC计数明显上升例数、咳嗽例数、肺炎例数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疹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与未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相比,接种麻疹疫苗患麻疹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症状明显更轻,有助于患儿的尽快康复。

  • 标签: 接种 麻疹疫苗 麻疹 儿童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动态监测咸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并对麻疹相关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评价。方法2012-2015年,随机抽取咸阳市1135例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麻疹抗体光密度(opticaldensity,OD)值;并收集调查对象的免疫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对麻疹相关疫苗进行流行病学评价。结果2012-2015年调查对象的麻疹抗体OD值随年份略有下降趋势,在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OD值在2~3岁最高,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2012-2015年咸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91%、96.81%、96.46%、85.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麻疹疫苗和麻腮风疫苗联合使用及麻疹疫苗单独使用对机体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OR=0.123,95%CI:0.046~0.328;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OR=0.109,95%CI:0.043~0.281)。结论咸阳市健康人群中虽已建立起免疫屏障,但麻疹抗体监测及查漏补种工作仍不能松懈;麻疹疫苗是基础疫苗,对麻疹抗体的形成是必要的,麻腮风疫苗可作为强化疫苗,不能单独使用。

  • 标签: 麻疹 麻疹疫苗 抗体 免疫 群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根据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获得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然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以往麻疹发病阶段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麻疹接种前,具有很高的自发性,发病率高。其次,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使其成为低发状态,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麻疹疫苗接种率越高,麻疹发病率则越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后,不断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在免疫屏障的支持下,显示即便麻疹控制率不足100%,也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最终达到彻底消灭麻疹的目的。

  • 标签: 麻疹 疫苗接种 发病率 关系 分析
  • 简介:首届北大正畸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10月27日-28日在北京召开,主题是“经典与时尚”。本次论坛的共同主席是林久祥教授和李巍然教授。会议期间邀请Tweed基金会现任主席Vaden教授做主旨发言,同时还邀请国内多位正畸专家做精彩的专题讲演。讲演内容涉及正畸矫治要素、正畸牙移动的限制、前牙转矩控制、正畸治疗对面部软组织的影响、隐形矫治、复杂临床问题处理、高角病例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正畸矫治 高峰论坛 正畸治疗 正畸牙移动 面部软组织 临床问题
  • 简介:高峰,安徽人,现居北京,专栏作家、小说作家、媒体人.曾用笔名“孩子”。2004年开始写作,迄今在《小说选刊》《北京文学》等刊发表小说五十余万字,作品曾入选《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曾连续三年获全国微型小说大奖赛年度奖;散文、

  • 标签: 孩子 微型小说 蜕变 新中国 北京 作家
  • 简介: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也是一种新兴的另类话语表达。作为网民使用的一种时尚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话语表达。通过揭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传播动因、传播要素、传播环节,探究其传播规律,对其进行引导,有利于促进语言系统健康、合理发展。

  • 标签: 网络流行语 集体狂欢 传播规律
  • 简介:“蓝瘦香菇”入围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不过是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的一段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居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爆红网络了,让不少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标签: 网络流行语 流行病 香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荨麻疹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临床实验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5月份至2017年1月份期间,在院皮肤科就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共计80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状态和患者意愿的不同,随机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优护组40例,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采用基础性常规护理。在治疗完成后,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80份,收回80份,均为有效问卷;结果经过阶段性治疗和护理,优户组40例,痊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护理满意度100%(40/40);对照组40例,痊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护理满意度80%(32/40);两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荨麻疹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荨麻疹 优质护理 总有效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疹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治疗的麻疹患儿,对其中60例进行临床研究,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提高抵抗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0.6%(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麻疹患儿临床效果肯定,有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使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麻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针对麻疹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对麻疹患者应用一系列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总结归纳麻疹的预防措施和护理要点。结果所有麻疹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和精心护理,7~10d全部治愈出院,无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及时有效的预防有利于控制麻疹流行,临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麻疹患者的关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点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麻疹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5例临床幼儿麻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25例中,1例合并细菌性痢疾经双联抗生素治疗持续高热40.0度不退,白细胞及CRP显著增高不下降,病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转上级医院,另1例并发急性喉炎III°喉梗阻转上级医院外,其余23例均治愈。结论幼儿麻疹全身感染中毒症状重,并发肺炎、喉炎多且重,Koplik斑广泛出现,造成颊粘膜弥漫的斑状红斑,对症支持治疗是主要方法,在儿童,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儿童麻疹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麻疹 幼儿 特点 维生素A
  • 简介: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蝉衣、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等。方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中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和营止痒;佐以荆芥、蝉衣、白蒺藜消风,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之功效,用于荨麻疹日久发作以及皮肤瘙痒不止,舌质紫、脉细涩等证,效果甚佳。

  • 标签: 麻疹 皮肤瘙痒 当归 赤芍 桃仁 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