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使用种植支抗主动压低后牙与否对成人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效果。方法回顾52例成人拔牙病例,根据治疗经历分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5例),种植支抗非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7例),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对比头影测量中各项垂直向指标的变化量。结果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39°,上颌第一磨牙被压低0.99mm;非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18°,上颌第二磨牙被压低0.47mm;两组间各垂直向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例治疗中,无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与否均可使垂直向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主动压低对于垂直向控制效果的改变并不显著优于非主动压低组。

  • 标签: 种植支抗 垂直向控制 成人 高角
  • 简介:目的明确Ⅱ类颌间牵引对成人拔牙病例牙颌面垂直向的影响.方法收集194例成人正畸拔牙病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的主要垂直向指标进行测量.根据正畸支抗类型和是否悬挂Ⅱ类牵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传统支抗不牵引组22人,传统支抗牵引组91人,种植支抗不牵引组35人,种植支抗牵引组46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传统支抗两组间和种植支抗两组间治疗后牙颌面垂直向变化的差异.结果传统支抗牵引组MP-SN增大(0.5±1.3)°,PP-MP增大(0.2±1.5)°;传统支抗不牵引组MP-SN减小(0.2±1.6)°,PP-MP减小(0.5±1.6)°.这两个指标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种植支抗两组患者各垂直向指标变化均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传统支抗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垂直向开大.而种植体支抗拔牙病例中,Ⅱ类牵引的使用并不能显著改变牙颌面的垂直向高度.

  • 标签: Ⅱ类牵引 高角成人 垂直向变化 种植体支抗
  • 简介:<正>一、前言1983年以来,全国高等护理教育比较兴旺,特别是成人护教育十分活跃。它激发了在职护士的荣誉感和事业心,看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前景,因而努力学习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纷纷报考成人护专业深造,所在单位也很支持。在1988年以前,护专业学生来源十分充裕。当时全国护士总人数只有60多万,各单位护士严重缺编,成人护教育还在逐步发展;而如今,全国护士总人数已达到90多万,各医疗单位护士编制基

  • 标签: 高护专业 医疗单位 成人高校学生 在职护士 护理教育 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测量下颌间宽与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在活体上通过测量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为临床行颜面美容、外伤矫治及复合体的制作提供相关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颜面骨正常的成人女性尸体50具。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下颌间宽、颧弓深度与长度、下颌厚度。结果颧弓深度、颧弓长度、下颌厚度与下颌间宽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颧弓深度r=0.688(P=0.0001);颧弓长度r=0.662(P=0.0001),下颌厚度r=0.989(P=0.0001),颧弓深度长度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临床采用下颌间宽来推算颧弓深度、颧弓长度及下颌厚度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女性 下颌角间宽 颧弓深度 颧弓长度 下颌角厚度 面颅骨
  • 简介:由于以往的诊断是以安氏分类为主,正畸医生常常只注意到矢状向错而忽略了垂直向不调。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垂直面型在错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为颅面复合体的生长方向提供了线索,而且直接影响治疗的成功与否。垂直向异常有和低两种类型,在三...

  • 标签: 低角病例 高角病例 正畸治疗 临床特征 面部高度 骨密度
  • 简介:<正>问题与情境1.过锐角三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到对边的垂线吗?2.准备一个锐角三形纸板,你能画出这个三形的3条吗?用折纸的方法能得到它们吗?这三条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将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

  • 标签: 角平分线 问题解决 奇质数 三条 ABO 陈景润
  • 简介:从三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形的。三形有三个顶点,那么三形就有三个不同的。三形的三条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特性:三条高相交于一点。我们先来看看锐角三形,从A点引底边BC的垂线段,得到三形的第一条

  • 标签: 三角形高 有趣三角形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骨性Ⅱ类错伴成人下颌垂直向高度控制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变化,以及下颌垂直向变化量与髁突位置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正畸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行减数矫治并进行主动垂直向高度控制的骨性Ⅱ类错伴成年患者2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21.4±2.4)岁。将矫治前后患者锥形束CT导入Invivo Dental 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校正后,测量头颅侧位截面的下颌垂直向指标(下颌平面角、后前面比、下颌真性旋转角)、切道斜度以及髁突形态和位置及关节窝形态指标,并对矫治前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下颌垂直向指标变化量与髁突位置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后20例患者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垂直向高度得到控制。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下颌平面角显著减小2.05°±1.22°(t=7.60,P<0.001)、后前面比显著增加(1.89±3.32)%(t=2.56,P=0.019)、下颌真性旋转角显著减小1.42°±1.92°(t=3.54,P=0.002);矫治后髁突内外径显著增加(0.55±0.76)mm(t=-2.73,P=0.015)、髁突前后径显著增加(0.27±3.51)mm(t=-3.23,P=0.006)、髁突最大轴面面积显著增加(6.01±7.36)mm2(t=-2.80,P=0.013)、髁突头高度显著增加(0.33±0.72)mm(t=-2.14,P=0.046);关节窝宽度显著增加(0.56±0.93)mm(t=-2.37,P=0.032)、关节窝深度显著增加0.33(0.14,0.51)mm(Z=-2.76,P=0.006)、关节结节显著增加1.50°±2.40°(t=-2.44,P=0.028);髁突内间隙显著减小(0.33±0.49)mm(t=2.31,P=0.035)、髁突外间隙显著减小(0.20±0.23)mm(t=3.58,P=0.003)。矫治前6例患者髁突存在前移位、7例髁突为居中位、7例髁突后移位;矫治后髁突居中位者变化不大,2例髁突后移位及3例髁突前移位者矫治后髁突处于居中位,3例髁突前移位及3例髁突后移位者关节间隙指数更接近居中位,1例后移位及1例前移位者髁突位置基本无变化。患者后前面比变化量与髁突内间隙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19),与髁突中间隙及外间隙呈低度相关(r=-0.48,P=0.031;r=-0.47,P=0.035)。结论骨性Ⅱ类错伴成年患者经过下颌垂直向高度控制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侧貌改善,同时髁突和关节窝发生适当生理改建。后前面比变化量与髁突间隙变化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错,安氏Ⅱ类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年人(19-44) 高角 垂直向高度控制
  • 简介:形是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图形,三形的教学为四边形及圆的教学提供了示范.而三形的、中线、平分线是三形中非常重要的线段,在全等和相似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节课的知识点虽然不多,但对于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却非常重要.其中作图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达能力是几何教学中需重点培养的能力,该教学设计立足这两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目标检测等方面进行设计.

  • 标签: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设计 作图能力
  • 简介:两年前,我曾听了一节"三形的"校内公开课,当时的感觉是教学自然流畅,无缝隙,无接痕。学生新知的产生如小河流水,自然流淌,自然生成。时至今日,翻开当时的听课笔记,仔细咀嚼仍鲜味犹存。

  • 标签: 直角三角形 学生 水平位置 自然流畅 钝角三角形 教师
  • 简介:  平分线与线是三形中的两种主要线段,下面我们探究它们的夹角与三形的内角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夹角探究 平分线高线 高线夹角
  • 简介:符合某种条件的三形的存在性,是三形几何学研究中一个有价值的课题[1].众所周知,以三形的三条中线为边长可以构成新的三形,但以三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或三条线为边长却不一定能构成三形.文[1]、[2]讨论了三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为边长可构成三形的条件及其性质.本文对线构成三形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定理1设△ABC的三边长为a、b、c,对应的线长为ha、hb、hc,则ha,hb,hc为长

  • 标签: 高线 三角形 中学 几何习题教学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成人正畸前牙区出现“黑三”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牡丹江附属红旗医院正畸科门诊收治的成人正畸治疗患者80例,依据样本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搜集病例,将正畸治疗前,无明显牙龈增生或退缩,前牙列完整,前牙区牙周状况良好,治疗前与治疗后均未出现“黑三”纳入对照组,正畸治疗前,无明显牙龈增生或退缩,前牙列完整,前牙区牙周状况良好,治疗后出现“黑三”纳入观察组,各40例。比较分析前牙区出现“黑三”的相关因素等情况。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正畸治疗后牙齿起始错位的情况,牙冠解剖形态,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均是前牙区出现“黑三”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成人正畸治疗患者,发现前牙区出现“黑三”是多因素的,与牙齿起始错位的情况,牙冠解剖形态,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等因素有关。通过探究正畸期出现“黑三”的相关因素,降低正畸期出现“黑三”的几率,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黑三角” 成人 正畸治疗 前牙区 疗效评估
  • 简介:一、理解定义,明确地位三形作“”是人教版四下“三形”单元的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的概念,认识对应的底和,并会作“”。那什么是三形的?教科书对的定义为“从三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形的。”认识“”与“作”在学生空间与图形知识建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标签: 三角形 承上启下 知识建构 人教版 教科书 定义
  • 简介:形的是三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学好高的有关知识,特作如下三点说明,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 标签: 三角形 同学 线段 学习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和成人、深覆(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在机理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治疗前后资料完整的Ⅱ度以上深覆(牙合)均患者55例,其中25例治疗前平均年龄(14.06±1.26)岁,纳入青少年组;30例平均年龄(28.08±7.21)岁,纳入成人组.样本均减数四颗前磨牙直丝弓技术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分析牙齿唇倾度L1-NB,LI-MP,磨牙的伸长TUM-PP,TLM-MP,骨面型ANB,SN-MP,下颌体长度Ar-Gn,下颌升支高度Ar-Go等,探讨两组在矫治机理上的不同.结果青少年组和成人组治疗前后的ANB和下颌平面角(SN-MP),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组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增大,下颌磨牙伸长,与成人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青少年组下前牙唇倾度减小,成人组增加,两组间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和成人深覆(牙合)矫治前后骨面型保持不变,青少年组磨牙升高明显,成人组下前牙唇倾明显.

  • 标签: 深覆(牙合) 均角 拔牙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