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胆红素新生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胆红素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60例患儿经过治疗,58例获得治愈,治愈率达96.6%,另2例应家长要求转院治疗。形成胆红素的病因围产因素18例,占总数的30.0%;母乳性黄疸27例,占总数的45.0%;感染因素8例占总数的13.3%;溶血因素5例,占总数的8.3%;其他2例,占总数的3.3%,在上述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因素和围产因素占较大比例。结论新生胆红素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应重视新生护理和围产期护理工作,密切观注新生是否出现黄疸等异常症状,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胆红素的发病原因,为其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1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8例新生胆红素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新生胆红素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溶血因素。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更容易发生胆红素,加强围生期保健、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新生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换血新生安全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换血治疗成功治愈,1例好转出院,2例自动出院。结论加强换血治疗的安全管理,可确保患儿换血过程的安全,同时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治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脐胆红素浓度在早期预测新生黄疸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56例足月新生,测定胆红素浓度,分组观察黄疸发生率情况。结果当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胆红素发生率≤0.37%,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胆红素发生率≥16.7%,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脐胆红素数数值与新生黄疸发生呈双相改变。结论当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新生胆红素明显发生率增加,为新生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脐血 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与新生胆红素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1年3月15日~7月15日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产妇资料424例。其中含一种高危因素的产妇171例,为观察1组;含二种及以上高危因素的产妇125例,为观察2组;无高危因素产妇128例,为对照组,同时追踪其新生的情况,对高危妊娠与新生胆红素发生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2组新生疸红素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29%、47.95%、41.41%),三组新生疸红素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91,Р<0.01)。结论新生疸红素的发生不仅与高危妊娠有关,而且还与合并高危因素种类的多少有关。

  • 标签: 高危妊娠 新生儿 高疸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新生胆红素(newbornhyperbilirubinemiaNHB)的影响方法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我院产科入住母婴同室新生的病历资料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NHB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NHB发病率为14.85%,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前为3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降低NHB发病率。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开塞露灌肠预防高危新生胆红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危新生病例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一般护理、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开塞露灌肠(3-5ml/次)共2-3d。结果在应用开塞露灌肠后,观察组第一次排胎粪时间和排黄粪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开塞露灌肠是预防高危新生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开塞露 灌肠 高危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胆红素的护理。方法对634例新生胆红素患儿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结果627例治愈出院,5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例因家庭原因未愈自动出院。结论新生黄疸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清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观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疗在新生胆红素的护理经验,减少光疗的副作用发生。方法对210例新生胆红素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疗效及有无副作用的发生。结果210例黄疸患儿经光疗后,207例黄疸消退,3例黄疸减轻。结论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胆红素,采取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的发生,促进了患儿的早日康复。

  • 标签: 光照疗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换血术对胆红素新生内环境的影响,评估其疗效与安全性以及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比值及PH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新生科的120例重症胆红素患儿均采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同步换血术,监测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IBIL/A)、电解质(K+、Na+、Ca2+)、血糖(Glu)、血常规、PH变化。结果120例患儿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K+、白细胞、血小板、PH均较换血前明显下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糖、Na+均较换血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a2+浓度换血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血术后无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换血对胆红素、白蛋白、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K+、Na+、血糖、PH、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有影响,应注意监测。特别注意监测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及PH,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是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指标,比值越高,其危险性越高。PH降低提示酸中毒,而大量研究表明酸中毒是加重病理性黄疸的重要因素,应注意补碱。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全自动换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胆红素光照疗法的观察和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对48例新生胆红素患儿均采用光照疗法8~24h,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本组46例患儿血清胆红素均下降,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结论新生胆红素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如能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则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了护患关系。

  • 标签: 未结合胆红素 光照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胆红素患儿在蓝光疗法(光疗)中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用双面光疗暖箱对新生胆红素患儿进行6-24小时光疗照射。结果通过光疗与护理,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下降,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光疗效果的好坏与光疗时的护理有重要的关系,加强光疗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蓝光疗法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胆红素发生的影响及新生胆红素的护理心得。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剖宫产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措施抚触;口服妈咪爱;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胆红素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新生胆红素的发病率为4.28%,对照组为22.86%,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新生中重度黄疸的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9.28%,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加快大便排出,提早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代谢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干预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胆红素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情况,探讨总胆汁酸测定对患儿肝脏损伤程度判定的意义。方法选取28例胆红素患儿在治疗前后检测静脉总胆汁酸及肝功能ALT,AST,GGT,胆碱酯酶,白蛋白等情况比较。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中ALT、GGT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汁酸亦有明显变化(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和白蛋白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新生胆红素时总胆汁酸检测对肝脏功能判定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新生胆红素时可产生肝功能的异常改变及总胆汁酸代谢异常,但此损伤为可逆性,及时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肝功能试验 总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用于治疗新生胆红素的过程观察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总结对25例重度胆红素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观察及护理配合。结果25例患儿,换血后血清胆红素均明显下降,无感染、容量不足、心力衰竭等换血相关并发。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加强术中及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护理 观察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茵陈甘草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胆红素的疗效。方法将新生胆红素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茵陈甘草汤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5天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大黄茵陈甘草汤配合腹部按摩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小。

  • 标签: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大黄茵陈甘草汤 中药汤剂 腹部按摩 中医疗法 新生儿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胆红素的病因及针对性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74例新生胆红素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同时给予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74例胆红素新生中,感染因素15例,母乳性黄疸11例,围生因素35例,溶血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黄疸3例,单因素致病47例,多因素致病27例。所有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新生胆红素病因复杂,减少婴儿感染机会,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给予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胆红素的关键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 病因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braimstem-respons,AABR)联合筛查在新生胆红素中听力障碍患儿的检出情况,评价高胆红素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标与TEOAE和AABR的关联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9月在我院出生因胆红素转入新生区治疗的新生200例,其中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3组:A组为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222μmol/L水平以下)50例;B组(血清总胆红素在222~342μmol/L水平)100例;C组(血清总胆红素在342μmol/L水平以上)50例,均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对筛查的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筛查出的阳性最终由广州市儿童医院行听力学诊断检查后出具诊断意见.结果A组TEOAE未通过2例,AABR未通过2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B组TEOAE未通过1例,AABR未通过1例,最终确诊1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C组:TEOAE未通过3例,AABR未通过3例,最终确诊2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发生率为6%.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听力障碍的检出有关(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则检出听力障碍的几率越大.对新生胆红素患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快速检出听力损失患儿,精确判断听力受损的部位,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TEOAE AABR 联合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启动序列(非编码序列即TATA)核苷酸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胆红素的遗传关联性以及与胆红素程度的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新生胆红素作为病例组,48例无黄疸新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UGT1A1第1外显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TATA等位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7%及8.3%,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003,P=0.958,P>0.05);病例组中TATA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胆红素程度与TATA正常野生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GT1A1TATA基因的多态性与云南省重症新生胆红素的发生无遗传关联性,并且与胆红素程度无关。

  • 标签: 新生儿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