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术后眼压变化。方法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51例(55只眼)(Ⅰ组),与同期进行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1例(33只眼)(Ⅱ组)均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裸眼、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眼底。结果术后视力Ⅰ组>03占9107%,Ⅱ组>03占5862%,均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Ⅰ、Ⅱ组术前眼压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1天、1周、1月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1天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1天的眼压与Ⅱ组术后1周眼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Ⅱ组术后1月眼压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分别比较Ⅱ组术后1天、1周、1月的眼压与Ⅰ组术后1天、1周、1月的眼压,发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要求熟练的手术技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可能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继发开角型青光眼的一个诱因。手术前后监测眼压变化,及时降眼压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眼压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发生早且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患者因眼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且需要考虑双眼平衡等情况,在人工晶状体(IOL)类型的选择、目标屈光度数设定等方面面临更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针对使用单焦点还是多焦点IOL、术后双眼目标屈光状态设计以及IOL尺寸、材质选择等临床焦点进行讨论,以供同行探讨和参考。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人工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白内障发生早、发展快,是导致高度近视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多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但高度近视患者眼部多伴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性改变,更易出现屈光状态意外、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因此手术风险远高于单纯白内障。本文针对高度近视内障摘除手术时机、术前管理、预防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内障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内障患者50例,均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比较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45例(90%),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为1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可比性。结论对高度近视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白内障摘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重要意义,且并发症比较少,安全性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手术
  • 简介:摘要囊袋张力环可以扩张晶状体囊袋、支撑悬韧带松弛区域、抑制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临床上多应用于悬韧带异常的患者,可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和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高度近视内障患者常具有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囊袋直径大等解剖特点,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倾斜偏心、囊袋收缩和后囊膜混浊的风险高,近年来很多眼科医师将囊袋张力环应用在高度近视内障患者中。本文综述了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内障患者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近视 白内障 晶体囊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内障摘除手术是否适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上争议颇多。本文从眼底检查手段的进步、视觉质量检测方法的发展、生物测量精确度的提高、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优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随着各种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的发展,在选择好适应证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精准微创的手术操作以及长期规范的临床随访,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在高度近视中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3-2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甄选高度近视内障患者64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角膜水肿分为两组:水肿组23例,未水肿组41例,分析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关干预对策。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年龄、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手术切口靠前、长时间高灌注压、玻璃体溢出、合并糖尿病是高度近视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度近视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在术前、术中、术后都做好防护措施,保障患者眼部健康。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角膜水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61例192眼高度近视内障行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5者128眼占66.7%,0.1-0.4者58眼占30.2%,低于0.1者6眼占3.1%。无一例屈光过矫。12只眼后囊破裂占6.3%,2只眼虹膜撕裂占1%,36只眼角膜水肿占18.7%,6只眼人工晶体前膜占3.1%,20只眼后囊不同程度混浊占10.4%,1只眼网脱占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视力提高与眼底病变关系密切。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小切口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31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月。结果术后视力为0.02~0.08者7眼(22.58%),0.1者2眼(6.45%),0.2者2眼(6.45%),0.3~0.4者3眼(9.68%),0.5~0.8者11眼(35.48%),1.0以上者6眼(19.36%)。所有的病例术后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对视力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无视网膜脱离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高度近视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广,人们工作、学习方式的变化,近视人群逐年增加,其中高度近视发生率也逐步提升。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为常见临床疾病,临床上为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要保证手术效果,则需保证植入人工晶状体计算的精准性,才能保证手术后的视觉质量。眼轴测量值直接决定着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值,导致屈光误差的主要原因充满依然是眼轴。所以,必须采用准确可靠的生物测量方式测量患者的眼轴,获取精准的测量值,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晶状体度数误差的存在。超生水浴法在眼轴测量中广泛应用,通过光学测量不能获得眼轴测量胡结果时,接触式A超联合水欲法A、B超联合应用可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本文重点综述水浴法B超这一生物测量方法。

  • 标签: 生物测量方法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 眼轴测量值 人工晶状体度数 水浴法B超
  • 简介:目的评价小切口超声乳化及大直径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对于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对40例6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透明角膜3.2mm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植人大直径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观察术中的安全性及术后疗效.结果术中无一例发生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以及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术后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54.41%;术后1周为70.59%;1个月为82.35%;视力≥1.0者,术后1天为8.82%、术后1周为25%、1个月为41.18%.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及大直径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但是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术后视力提高与高度近视底病变有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小切口超声乳化 大直径折叠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抽取50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每组25例,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更为理想,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视力低于0.1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改良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一般也是采取手术治疗,主要就是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本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析该术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随机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共150眼,并对所有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实施屈光晶体置换术,并在术后观察其最佳矫正视力、术前眼轴长度和眼底情况。

  • 标签: 高度近视白内障 手术预后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式。结果:从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来看,接受治疗之前,视力在0.3以下以及0.3至0.5之间的患者数量整体较多,视力水平在0.5以上的患者数量整体较少。而在接受治疗之后,视力水平在0.3以下以及0.3至0.5之间的患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视力水平在0.5以上的患者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在实际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治疗方式能够使得患者的视力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治疗效果整体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整体较高。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临床治疗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高度近视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方法对43只高度近视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结果均成功完成手术,提高视力。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眼部疾患,通常对视功能造成严重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随着超声乳化术在国内逐渐普及,其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治疗已广泛应用,医生和患者对术后疗效的期望已不满足于单纯解决晶状体混浊的问题,如何让患者得到理想的术后屈光状态,亦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和手术的难点之一。因此,了解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白内障 屈光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5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80例,按接诊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临床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小切口摘除术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视力现状、生活质量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并发症总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借助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安全性高,可改善患者视力现状,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否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目前存在争议。本文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所面临的问题、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关注的细节进行阐述,提出鉴于高度近视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复杂、生物测量准确性欠佳、人工晶状体适配性差,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发以及屈光矫正术后患者的日益增多,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切勿操之过急。(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8-33)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