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分网络凝胶法合成Sm^3+掺杂YPO4纳米荧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颗粒尺寸、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分析与测试,并研究Sm^3+掺杂浓度(n(Sm)/n(Y+Sm))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分网络凝胶法合成的YPO4:Sm^3+为单一的四方晶系磷钇矿结构的YPO4晶体,颗粒尺寸约为20nm。其激发光谱在405nm处有一最强激发带,属于Sm^3+的6H5/2-4K11/2跃迁,发射光谱在603nm^处有一最强峰,属于Sm3+的4G5/2-6H7/2跃迁。激发和发射光谱测试结果表明,Sm3+掺杂YPO4荧光材料可以被405nm波长的光有效地激发,发射出强烈的Sm3+特征橙红色光。当Sm3+掺杂浓度高于2%时观察到浓度猝灭现象,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多极-电多极相互作用。

  • 标签: YPO4 Sm^3+掺杂 光学性能 浓度猝灭
  • 简介:摘要对材料耐刮擦性的增容剂、PP结晶度、矿物填料、不同耐刮擦滑爽剂等的影响性能进行分析,耐刮擦改性聚丙烯(PP)是为汽车所制备的。通过实验结果表明了改性之后的PP的耐刮擦性能很强,它的改变与反应型高聚硅氧、矿物填料的粒径较小、高结晶PP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汽车的零部件,完全可以应用到汽车中。

  • 标签:
  • 简介:1项目来源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013年科技项目,编号:2013-01-024。2主要完成单位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3主要技术内容3.1技术特点广东地区降雨量大、雨季时间长,而且高速公路交通量大,尤其是重载车数量较多,对桥面防水粘结层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预防桥面沥青铺装层早期破坏的关键在于设置高性能的层间防水粘结材料。广东省是典型的湿热多雨地区,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与桥梁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粘结性能和防水性能是工程的技术难度之一。

  • 标签: 防水粘结层 沥青铺装层 水泥混凝土面板 多雨地区 项目来源 材料开发
  • 简介:单体一般是不饱和的或含有两个或更多官能团的小分子化合物。由于单体经过某些化学反应(如加聚、缩聚、开环等)生成高聚物,所以在高分链中,单体转变为在化学组成上能够重复的最小单位,即链节。判断高聚物的单体,就是根据高分链,结合单体间可能发生的反应机理,找出高分链中的链节,然后将其完形便得其单体。结合中学课本,归纳出以下几条判断单体的规律。

  • 标签: 高分子化合物 单体 化学反应 化学组成 反应机理 中学课本
  • 简介:目的以高分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成膜材料制备携抗HER-2抗体空心纳米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像效果。方法以樟脑为致孔剂,通过改进的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纳米超声造影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激光粒度仪对其一般特性进行表征;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HER-2抗体耦联制备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其体外寻靶能力进行初步评估,考察其体外成像效果。结果PLGA纳米超声造影剂的平均粒径为(152.00±58.08)nm,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分散性好。体外寻靶实验显示,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造影剂较多牢固地聚集到乳腺癌细胞表面。体外成像实验显示,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显像呈细腻均匀的点状高回声,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携抗HER-2抗体的PLGA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其能与HER-2受体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体外特异性靶向结合,且体外显像效果较好。

  • 标签: 聚乳酸羟基乙酸 纳米粒子 靶向超声造影剂 抗HER-2抗体
  • 简介:采用非平衡分子动力学(NEMD)方法模拟了立构规整的乙丙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isotacticPEP)和聚乙烯(PE)分子链的热传导过程,研究了支链对高分链导热率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均方回转半径、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均方位移与导热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高分链中热输运的微观机理.通过比较发现,主链上含支链的高分链导热率较低;均方回转半径显示,高分链的构象越稳定,导热率越高;径向分布函数显示,主链上碳原子分布越紧密,导热率越低;均方位移分析结果表明,主链上的支链使高分链中的原子运动加剧,从而导致导热率降低.

  • 标签: 高分子链 支链 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导热率 原子运动
  • 简介:以1,8-萘二甲酸酐、二乙烯三胺(DETA)、N-甲基哌嗪及丙烯基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季胺化、SN2亲核取代以及丙烯酰胺共聚合等反应,合成了水溶性1,8-萘酰亚胺高分荧光探针。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它们在水、四氢呋喃和乙醇溶液中光物理化学性质,同时考察浓度和溶剂极性及取代基对荧光性能影响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此高分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及荧光量子产率明显提高,随着溶剂极性增大,荧光量子产率增大,波长红移;当浓度超过8×10^-4g/mL时出现荧光浓度自猝灭;该探针在水中能对Cu^2+在392nm处进行高选择性识别。

  • 标签: 1 8-萘酰亚胺 高分子 荧光探针 高选择性识别
  • 简介:与冠状动脉金属支架相比,全降解高分冠状动脉支架由高分材料制成,在预定的时间内降解而降低持续性机械牵拉、异物炎性反应等风险,且能在预定时间内维持满足临床应用的机械性能,似乎成为未来支架产品的发展方向。文章结合该类产品的临床研究进展,对境内临床试验的开展提出了初步建议;该类产品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前需完成可行性试验研究,以6个月的晚期管腔丢失和30d、18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为指标评估产品初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境内确证性试验建议可由两个试验组成,其主要研究终点分别为12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24个月靶病变失败率,确证性试验总样本量在符合统计学原则基础上不少于1000例。

  • 标签: 材料降解 冠状动脉支架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 简介:过去几年,可弯曲电子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一样,手机可以卷起来放进口袋里;用户可以将电视机折叠起来并带到朋友的家中等。现在,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ofHouston)科学家团队的新发现,增加了可弯曲电子大众化的可能性。他们称使用金纳米材料可以为电子创建出一种完美的表面,具有完美表面的电子将同时兼具柔软性、导电性及透明性。

  • 标签: 科幻电影 流行趋势 柔软性 HOUSTON 金纳米线 人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从遗传毒理学方面了解并评价磁性纳米多孔复合(Nano-HA/PLLA/Fe2O3)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移植肌腱固定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用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制备混悬液,进行Ames致突变试验,以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实验组回变菌落数/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结果此人工骨材料的各浓度组混悬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均小于2。结论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不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说明此材料无致基因突变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纳米 界面固定材料 致突变试验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高强高导铜合金基纳米复合材料(CuZr/AlN)。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研究不同烧结工艺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固溶时效对CuZr/AlN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组织致密,晶粒大小在0.2μm左右;试样的布氏硬度随着复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试样的布氏硬度开始随着锆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锆颗粒含量大于0.5%时,复合材料的布氏硬度开始降低。试样的抗弯强度随着复压制压力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提高,抗弯强度在锆含量为在0.5%时最大。900°C固溶后的布氏硬度比固溶前的布氏硬度低,试样在500°C和600°C时效后,布氏硬度增加,在700°C发生过时效现象。

  • 标签: CuZr/AlN纳米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力学性能
  • 简介:摘要纳米纤维素(NCC)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表面羟基较多,水溶性较差,在生物医药应用方面受到局限。将NCC表面的羟基进行衍生化,首先将NCC碱化,然后用醚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生成季铵化NCC;并对其作为缓释载体进行了考察,将其与镇痛模型药物在适量的条件下孵育形成纳米粒子,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体外释放及动物体内的镇痛活性实验。衍生的季铵化NCC由于表面的羟基减少,氢键作用减弱,水溶性增加;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在体外缓慢释放,释放率为80%左右;在动物体内具有镇痛活性,持续时间比模型药物长1h。本实验说明季铵化NCC不仅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将其作为药物载体拥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 标签:
  • 简介:为了明确团聚现象及表面性质对ZnS纳米材料发光性质的影响,采用SiO2对ZnS材料进行了表面修饰,并对ZnS及ZnS/SiO2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吸收光谱分析了包覆前后光吸收性质的差异,发现SiO2包覆后ZnS纳米材料的带边由333nm红移至360nm。为了研究ZnS纳米材料与ZnS/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发射性质,分别对含纳米材料的水溶液样品及粉末样品的发光光谱进行了采集。对比研究的结果表明,SiO2包覆后ZnS纳米材料在蓝紫光区的发光得到了明显增强。以氙灯作为激发光源所获得荧光光谱显示ZnS/SiO2粉末样品发光的积分强度增大为原来的17.5倍,但相同条件下针对溶液样品的测试结果显示其发光强度只增大了1.1倍,这种增强可用SiO2的存在抑制了ZnS纳米粒子间的团聚来解释,且这一推断由325nm紫外激光激发下获得的光致发光数据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复合材料 ZnS/SiO2 发光 荧光增强
  • 简介:以二水合氯化钯为原料,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抗坏血酸(从)为还原剂,在常温下还原Pd^2+制备纳米钯。通过激光动态散射法(DS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钯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在PVP分散剂的作用下,得到的纳米钯为粒径8nm~22nm,无其他的氧化物存在。该纳米材料可作为化学沉铜的活化液,可以减少沉铜的工艺步骤,经过金相显微镜观测化学镀铜后的孔背光级数均达到10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镀铜层表面颗粒均匀、平整。所制备的纳米钯是一种优异的化学镀铜活化剂。

  • 标签: 纳米钯 印制电路板 化学镀铜 制备 活化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