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来西亚华人谢诗坚先生的《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左翼文学》是第一部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的著作。在深入分析中国文学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该书厘清了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缘起,并系统梳理出了左翼文学从萌芽到形成、发展以及衰退的历史脉络,相关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在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该书的特点在于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人,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对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海外其他区域的华人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谢诗坚 马华左翼文学 中国文学 缘起与流变
  • 简介:马来亚白话华文文学,简称华新文学,从1919年受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而诞生到1965年新、分治,一直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1965年之后,文学分为新加坡华文文学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两支,并成为新、两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学的方方面面,大到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小到某个作家、某个作品,都对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三十年代在中国文坛上盛极一时的左翼文学思潮,一度几乎成为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核心.本文将论述这一思潮对华新文学的影响.

  • 标签: 马来亚华文文学 左翼文学 阶级意识 文学题材
  • 简介:不同时期的台湾文坛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各世代作家,其自我定位和国家意识也不尽相同。若从他们与台湾文坛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划分为“留台”、“旅台”、“在台”等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旅台”文学到“在台”文学的发展,扩大了版图,增强了阵容,作家群遂成为台湾文学版图内唯一的外来兵团。台湾文学作品及其体制对文学未来的发展势必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马华文学 旅台 在台 断代 文学奖
  • 简介:延安文学是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界分为前后期.后期延安文学在“工农兵”方向的规范下对左翼文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塑:塑造了具有主体性的新农民形象,确立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权威,把知识分子纳入体制管理内.这种重塑既是延安特殊的战时社会环境的要求,也是强大政权力量干预的结果.

  • 标签: 延安文学 左翼文学 “工农兵”方向 党的文学
  • 简介:  澳大利亚当代文学左翼文学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小看,从历史发展上而言,它在澳洲文坛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澳大利亚文学的一道美丽风景线.虽然左翼文学在澳洲算不上主流文学,但是对于澳洲文坛的影响却不容低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不了解澳大利亚左翼文学的发展就不能了解今天的澳大利亚文学,就不能掌握澳大利亚文学的民族特性和整体发展趋势.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左翼文学的发展历史.……

  • 标签: 左翼文学 澳大利亚左翼
  • 简介:马来西亚华文儿童文学自1924年起步,到70、80年代开始活跃起来,如今,已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但是,儿童文学的前景,尚需更多、更好的作家加入创作和推动的队伍.同时,也需要更积极给予支持的报刊和出版社,提供发表和出版的机会.设立"儿童文学奖",全面奖励各种文体的作家是很重要而深具意义的举措.文学界必须深思、反省,必须摒弃儿童文学是"小儿科"、是"幼稚文学"的错误观念,而社也应为千千万万新一代着想,全力资助儿童文学发展.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文 儿童文学 发展
  • 简介:正确理解左翼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的关系,正确认识左翼文学的合理性、必然性、现实性,当代性及其缺陷不足,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左翼文学 文学教育 人文素质 关系
  • 简介:作者认为多元视野下的新华左翼文学运动可以定义为下列三种形式:第一、左翼文学是源自后五四运动的文学团体或文学流派的理论,并由当时个别的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带来新加坡和马来亚文坛的一种论述;第二、左翼文学共地下外围势力的政治武器,例如以严思为代表的作家所创作的作品;第三、左翼文学是当时不参加任何政党而纯粹反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左倾作家的一种书写方式,例如以杜红为代表的作家群的文学创作。

  • 标签: 新华左翼文学运动 马来亚共产党(马共) 反帝国主义 反殖民主义
  • 简介:《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 标签: 《子夜》 左翼文学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革命 二十年代
  • 简介:正如鲁迅所说,1928年新年一开始,上海文坛就气象万千,"特别有着刺激力"(<"醉眼"中的朦胧>):一批新人登上文坛,普罗文学的口号喊得连天价响.创造社由"创造"转向"批判",要向社会人士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蒙,因而就有"全面批判"、"全部批判"之必要.他们首先拿鲁迅来祭旗,说鲁迅是"法西斯蒂"、"二重反革命",连牙齿有点黄都是罪孽.又说茅盾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叶圣陶是灰色人生的代表,都已成为历史.太阳社说他们一群是"从革命潮流涌出"的人,而"从革命潮流涌出""自身就是革命",宣称他们已经掌握唯物史观,具备集体主义思想.因而,只要有时间,即可写出反映时代的"伟大作品".

  • 标签: 左翼文学 历史经验 普罗文学 历史价值 国际思潮 文学社
  • 简介:学界对于左翼文学的论述历来都陷入一种两难的困境中,这与左翼文学本体的矛盾有关:一方面虽然出现了一些在艺术与政治之间具备某种平衡的左翼文学作品,但不可否认大部分左翼文学的创作品质在审美维度中参差不齐,甚至有天然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它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相濡以沫的联系使其具备政治正确的优势,并且参与建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为无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文化领导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一种政治与文学交叉的文化现象,左翼文学不能完全隶属于政治的范畴或文学的范畴,因此审美、政治,或是两者兼顾的角度都难以抵达左翼文学的本体,无法获得对其全面客观的认知。

  • 标签: 左翼文学 主流意识形态 文学本体 审美维度 无产阶级 文化领导权
  • 简介:自十三世纪起,传入马来半岛的伊斯兰文明为马来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当今马来西亚,伊斯兰社会的主体仍然是由马来族组成的,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其他民族的穆斯林,如华族、印度族、卡达山族等等。就华人社会而言,皈依伊斯兰教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前。这种皈依活动通常是个人行为,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由非政府组织发起。

  • 标签: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 华人社会 协会 华族文化
  • 简介:桂红结婚的喜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人们的赞叹声中,缓缓地从我家门口经过。车尾腾起金粉般的烟尘,它们带着同样的风光,飘进我家的院落,隔着厚厚的玻璃,把我的眼睛迷得生疼生疼的。我实在想不出桂红此时的感受,但我知道她一定把我忘到脑后头去了。这些天,我一直为是否参加她的婚礼矛盾着,现在才知道没那个必要了,前些天的邀请只不过是虚晃一招。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去见马德华》
  • 简介:1930年代左翼文学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有紧密联系,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但30年代左翼文学更多是作家们出于像鲁迅所说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的"为政治"的写作,也是在广义的政治上、立足于政治"原点"之上的写作。它放射出来的真纯、与民众苦难保持深切联系的人性和人道光辉,以及在批判现实中奔涌出来的道德义愤,显示了"为政治"写作的精神风貌。

  • 标签: 政治 为政治的文学 左翼文学
  • 简介:当今中国,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与调整,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利益集团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与组合,资本与财富引领着观念与时尚的潮流,大众传媒制造着一个又一个关于“成功”的“梦想剧场”,董事长、官员、明星、学者、白领的“话语”铺天盖地,大款的烦恼.官员的痛苦,小资的情调,明星的绯闻.充斥于影视及报刊的字里行间,然而,虽然底层民众的呻吟、血泪、牺牲、温情,已然被粗暴地判为“缺席”成为“不在”,但却依旧坚实地如大地般地默默存在着,并以此支撑起了都市霓虹的五光十色.现代大厦的万家灯火。于是,在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之中,终于有了对左翼文学的怀念与回望,虽然在这怀念与回望中的左翼文学人言言殊,但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现代性弊端的一支制衡力量.作为对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对资本力量的批判.却是备受瞩目的。且因了其在今天的现实性,而有了再次勃发的可能。葛水平的小说《黑脉》即可以视为是这一传统的延续.也因之值得我们给以充分的重视与多方的言说。

  • 标签: 左翼文学传统 底层民众生活 中国 文学评论 《黑脉》 葛水平
  • 简介:徐志伟:你的个人经历比较丰富,念过师范学校、做过小学教师、记者,后来是怎么走到文学研究这条路上来的?曹清华:我1985年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学校,离现在都快四分之一个世纪了。那年我14岁,初中毕业就“考出去”了。当时到初中招生的中专学校很多,有供销学校、粮食学校、机械学校、邮电学校,等等,好几十所。

  • 标签: 文学研究 清华 师范学校 鲁迅 左翼 初中毕业
  • 简介:作为"左翼文学"中的著名刊物,多年来因为政治因素而受到重视,其实,在政治表象之下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它是鲁迅独立思考"左翼文学"的一个标志,鲁迅的文化品格于此凸显,并因此而成为"左翼文学"低声部叙述的代表.

  • 标签: 鲁迅 左翼文学 《奔流》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人作家乘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势,在左翼文化运动的激荡中推出了黑人左翼文学。他们把种族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的高度,在"泛非运动"和"泛亚运动"中彰显无产阶级的国际意识,突破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的接轨。自此,黑人左翼文学深刻地揭露了种族主义制度的暴戾,展望了种族主义必将灭亡的理想前景,并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主流文学的发展。

  • 标签: 美国黑人 左翼文学 历史启示
  • 简介:M.凯斯.布克的《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回顾了英国左翼小说的发展演变过程,简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概述了英国重要左翼批评、历史和理论著作,对20世纪英国左翼小说和部分英国左翼后殖民小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讨论。该书内容全面,编写体例系统,视野开阔,堪称20世纪英国左翼文学研究的宝典。

  • 标签: M·凯斯·布克 《现代英国左翼小说研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