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木里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是一个由藏、汉、彝、蒙古、纳西、布依等民族组成的藏族自治县,县境内平均海拔3000—3500m,幅员面积13252km^2,辖29个乡镇,9个国有牧场,全县总人口127251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9.3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2006年4月,木里县在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发现了首例AIDS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病例报告 AIDS 首例 外出务工人员 人民生活水平 四川省
  • 简介:24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这名确诊患者姓汤,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

  • 标签: 输入性 裂谷热病毒 核酸检测 北京市疾控中心 专科医院 肌肉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2年1月28日,黄岛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对出境劳务人员进行疾病监测体检中,首次检出1例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现将该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黄岛口岸 肥厚型心肌病 病例 心电图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诊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1例疑似登革热病例样本中登革病毒NS1抗原,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中黄热病、登革热与寨卡等几种病毒的核酸。结果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该病例样本中登革热与寨卡病毒核酸阴性,黄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该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 标签: 首例 输入性病例 黄热病 实验室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是罕见的人畜共患病,2021年4月,在中国北京一位实验动物饲养员出现发热、皮疹、行走无力等症状,后被诊断为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病毒性脑脊髓炎,为我国首例人感染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病患。这名患者在入院前出现心脏呼吸骤停,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出现坏死性病毒性脑脊髓炎,住院期间脑功能损害逐渐加重,临床判定脑死亡,在患者入院39 d,病程第51 d,家属撤除治疗。

  • 标签: 人类 感染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 简介: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部门9日证实,近日该州哈里斯县一名女婴出生后不久因感染寨卡病毒死亡,这是得州发生的首例与寨卡病毒有关的死亡病例,也是美国首例婴儿感染寨卡病毒死亡病例。得州卫生部当天说,这名女婴死于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她的母亲怀孕期间到萨尔瓦多旅行时感染寨卡病毒,最近的检测结果证实了这名女婴患了小头症。今年7月份,得州曾宣布该州首例儿童小头症病例,这名儿童也是在哈里斯县。

  • 标签: 婴儿感染 怀孕期间 哈里斯 出生后 化脓性结膜炎 新生婴儿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孔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生在中国的首例疑似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者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采集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采集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痘疱液、鼻咽拭子、结痂涂抹、唾液等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痘疱液、口咽拭子、血清等标本后,利用4套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猴痘病毒和正痘病毒。结果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高通量测序结果检出285个猕猴α疱疹病毒样序列读数;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特异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脑脊液、结痂涂抹和唾液标本为阳性,疑似感染者的其余样本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均为阴性。水痘带状疱疹、猴痘和正痘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患者脑脊液、结痂涂抹和唾液标本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核酸检测为阳性,结合病人的临床特征、动物接触史及高通量测序结果,确诊该患者为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

  • 标签: 中国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实时定量PCR 疱疹病毒 首例
  • 简介: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1]。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口岸多次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2-7]。但是河北省至今未发现输入性或本地登革热病例[8]。

  • 标签: 输入性 登革热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惠州市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来得如此突然!但在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后,广东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卫生应急人员星夜奔赴现场,追踪、采样、送检、确诊、隔离和治疗这位潜入的不速之客,紧接着是接触者的排查、锁定和医学观察[1]。当第2天大家听到疫情公布消息的时候,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线人员已彻夜未眠奋战在现场。多个部门的防控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分工合作,紧密配合。

  • 标签: 中东呼吸综合征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输入性、家庭聚集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个月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婴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2月7日,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个月龄COVID-19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婴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报道COVID-19婴儿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设定检索策略为:以"婴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2019-nCoV""NCP""SARS-CoV-2""COVID-19""infant"等为关键词,在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医学界儿科频道"等公众平台及新闻网站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1日。总结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报道的COVID-19婴儿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案与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结果:患儿,男性,生后2个月+29 d;2020年1月18日,患儿姨妈自武汉返蓉,密切接触后,患儿出现气促、轻微咳嗽、腹泻等症状。入院后,患儿检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均呈阴性。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双肺胸膜下多发性浅淡磨玻璃病灶。2次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呈阳性。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核酸检测结果,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后,患儿气促、咳嗽临床症状消失,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吸收,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阴性。目前,患儿继续观察中,等候出院。②文献复习结果: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出5篇国内有关婴儿COVID-19文献及2篇婴儿COVID-19新闻报道,涉及18例COVID-19婴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研究。这18例COVID-19婴儿,均具有家庭聚集性、输入性感染特点(武汉COVID-19患者接触史)。其中,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均为SARS-CoV-2感染者。出生后,对2例新生儿进行有效隔离,无感染者接触史。这18例COVID-19婴儿的首发症状为:发热5例(27.8%)、咳嗽及下呼吸道症状3例(16.7%)、打喷嚏及吐奶1例(5.6%)、无症状3例(16.7%)、病史不详6例(33.3%)。其中,7例婴儿文献报道胸部CT检查结果,并且均存在异常,表现为双肺或单侧肺纹理增粗、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除2例婴儿未报道预后情况外,其余16例婴儿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道。结论文献报道的COVID-19婴儿及纳入本研究的1例婴儿,均具有输入性、家庭聚集性感染特点,而且对新生儿患者,目前尚不能排除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性。对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肺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且局限的COVID-19婴儿,一般预后较好。在COVID-19暴发流行期,应尽可能加强儿童,特别是婴儿的防护,避免输入性、家庭聚集性SARS-CoV-2感染。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呼吸道感染 传染病,新出现 家庭聚集性感染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婴儿
  • 简介:莆田市2008年4月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作者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登革热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在马来西亚感染后的输入性病例。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提出莆田市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 标签: 登革热 输入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对从安哥拉归国的1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方法采集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从样本中提取核酸,同时使用实验室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及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共检测14种传染病病原体核酸。结果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UN)、肌酐(CRE)指标均异常升高;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和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在血清、尿液、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确定该归国疑似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

  • 标签: 裂谷热病毒 首例 输入性 口岸
  • 简介:美国农业部10月19日发表声明说,明尼苏达州已有一头猪被证实感染了目前人际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这是美国首次发现猪感染这种病毒。

  • 标签: 流感病毒 H1N1 感染 甲型 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首例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病例的感染来源开展调查,探索其感染因素和防控策略。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病例信息,采集职业暴露人群、猕猴和环境样本,并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核酸检测,分析可能的感染源。结果采集共同暴露职业人员样本84件,猕猴生物样品89件,环境样本370件,经检测,其中猕猴猴舍2件环境涂抹样本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核酸阳性,其它样本均为阴性,病例的感染来源于该研究所日常职业暴露可能性大。通过封闭涉疫研究所、隔离职业暴露人员和排查风险人员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生续发病例。结论该病例属于北京市本地感染偶发病例,感染来源与日常职业暴露有关。猕猴职业暴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科学的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从而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标签: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感染源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天门市首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该病例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非疫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例资料、咨询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患者先后就诊于蒋湖卫生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同济医院”),最后在武汉同济医院确诊为布病,天门市疾控中心迅速介入调查和处置,使得此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爆发流行。结论天门市首例布病确诊病例属于病源输入性、隐形感染羊发病及与疫羊接触有关,畜牧部门应加强输入性牲畜的检疫工作,疾控中心应加大布病的防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防治意识,以达到遏制布病疫情扩散的目的。

  • 标签: 天门市 布鲁氏菌 流行病学 布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H7N9禽流感的发病特点,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门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进行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病例确诊为H7N9禽流感病。结论应加强对H7N9禽流感菌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为快速诊断患者,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同时要加强检验和检疫,有效预防该病的爆发和传播。

  • 标签: H7N9禽流感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首例输入性病例疫情综合防控效果,评估寨卡病毒病发生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为制定进一步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商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疫情处置资料以及相关政策、文献进行综合评估,研判疫情趋势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结果中国大陆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系输入性病例,有委内瑞拉旅行史,经诊治已病愈出院。风险评估认为该病例不会引起继发传播,但本地发生输入性病例风险仍然存在。结论仍需密切关注国际疫情态势,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医疗、疾控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提升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能力,做好疫区来往人员的防护告知、口岸检疫和健康监测。

  • 标签: 寨卡病毒 输入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