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8~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儿童青少年及其父母饮酒的相关信息,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 785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饮酒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关系。结果儿童青少年饮酒者占11.2%(311名),父亲饮酒者占58.6%(1 633名),母亲饮酒者占7.3%(204名)。与父亲从不饮酒者相比,父亲现在饮酒(OR=1.36,95%CI:1.03~1.80)和重度饮酒(OR=2.09,95%CI:1.44~3.05)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与母亲从不饮酒者相比,母亲现在饮酒也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OR=2.72,95%CI:1.89~3.91)。与父母均不饮酒者相比,父母仅一方饮酒(OR=1.58,95%CI:1.20~2.09)和父母双方均饮酒(OR=4.12,95%CI:2.73~6.20)与儿童青少年饮酒存在关联。按照性别、年龄组分层分析,男生组及13~17岁组的结果与总体结果类似,但是仅父亲重度饮酒或父母双方均饮酒与女生、8~12岁儿童饮酒存在关联。结论父母饮酒可能是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重要影响因素。今后儿童青少年饮酒的防控政策制定应该考虑父母饮酒因素。

  • 标签: 饮酒 父母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有害饮酒给社会安全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显示2017年我国饮酒致死的人数是1990年的1.82倍,导致的死亡人群归因分值增幅达44.13%。饮酒导致的疾病负担日益严重。通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限制有害饮酒综合干预策略比对分析发现,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有待完善的干预领域包括加强酒类生产、销售和流通环节的管控,通过企业自律、法规宣贯、家长和学校健康教育限制未成年人的酒类产品的可获得性;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填补限酒/戒酒适宜技术和服务的空白,提供酒精依赖快速筛查、简短戒酒干预等服务;加强酒类广告的限制措施,尽快出台新媒体(如网络、社交媒体)酒类产品营销活动规范;针对酒税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评估,定期审查与通货膨胀和收入水平相关的酒类价格。

  • 标签: 饮酒 疾病负担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酒与疼痛的关系密切。不同的饮酒方式对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影响不同。为明确上述影响,分析酒精戒断后痛觉过敏情况,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文章从饮酒量、饮酒方式和饮酒频率多个方面进行探讨。长期适度饮酒可通过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的介导来抑制慢性疼痛,但长期过量乙醇摄入使中枢内源性阿片类系统失调,导致急性戒断期诱发痛觉过敏;短时间急性乙醇摄入通过酶的调节达到短时间的镇痛效果,而长期适度或过量乙醇摄入均可通过增强受体磷酸化使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延长。今后需要更加确切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饮酒与疼痛的研究报道,探讨饮酒对疼痛以及疼痛对饮酒造成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为临床治疗酒精依赖、慢性疼痛和戒断性高敏提供线索。

  • 标签: 饮酒 疼痛 慢性疼痛 痛觉过敏
  • 简介:摘要:禁忌是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存留在民间文化的意识观念,对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性。维吾尔族在艰苦卓绝的地理环境里,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通过严格规范自我的行为来实现美好的愿景,最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惯,而这些生活习惯在时代的酝酿下,逐渐发展成为宗教信仰,而这都归根于社会尚未高度发展,人类的认知依旧存在着局限,由此演化成了维吾尔族日常生活的禁忌习俗,而这些禁忌习俗却又恰好证明了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苦难的抗争,展现了维吾尔人的智慧和坚韧。

  • 标签: 维吾尔 禁忌 风俗 信仰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乙醇)相关性肝病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慢性肝病,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也会有不同形式的饮酒,肥胖与饮酒共存时脂肪肝的病因诊断更加困难。饮酒量和饮酒模式与慢性肝损伤、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间可能存在"J"型关系,即少量~适量饮酒可能对上述疾病带来一定的益处,但过量饮酒可能促进肥胖发展,加重肝病和代谢异常,增加发生肿瘤的风险。当肥胖与饮酒共存时,除评估肝脏病变情况外,也应重视筛查代谢相关疾病的风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重和限酒仍然是治疗脂肪肝和代谢紊乱的基础,对于有药物治疗指征的患者,充分考虑利弊及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可以慎重选择。终末期患者可以考虑肝移植,术后亦应重视改善生活方式。

  • 标签: 脂肪肝 脂肪肝,非酒精性 肥胖症 饮酒
  • 简介:摘要:禁忌作为民间文化习俗在历史中广为流传,并逐渐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而这种习俗在历史社会发展过程中,依旧牢固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对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性和消极性。基于此结合实际生活中和维吾尔族人们在交往中,去理解禁忌形成的起因、发展、延续的时代意义和作用,对比较重要的礼仪和日常生活的禁忌习俗进行研究,从而在认识维吾尔族禁忌习俗的基础上,深入理解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从而在各民族交往中相互尊重,团结一心,共筑民族新辉煌。

  • 标签: 维吾尔族 禁忌习俗 风俗习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酒的影响。方法对2015-2018年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募集的9 231对成年同性别双生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饮酒相关变量进行拟合,估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 231对双生子进行分析,其中同卵双生子6 085对。同卵双生子年龄(36.91±13.07)岁,男性占56.80%;异卵双生子年龄(35.22±12.48)岁,男性占55.91%。双生子高风险饮酒者共350人,占1.90%,中风险饮酒者共367人,占1.99%。中风险饮酒受加性遗传、双生子共享环境及各自环境的影响,遗传度为24.3%(95%CI:0~56.8%),共享环境可解释50.7%(95%CI:20.4%~79.0%),特殊环境可解释24.9%(95%CI:18.3%~36.5%)。而高风险饮酒则主要受双生子共享环境及各自特殊环境的影响,共享环境可解释75.6%(95%CI:69.6%~80.8%),特殊环境可解释24.4%(95%CI:19.2%~30.4%)。中高风险饮酒的遗传度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男性中遗传度为30.8%(95%CI:9.8%~53.5%),在女性中则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结论中高风险饮酒行为主要受环境影响,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环境对于饮酒行为的影响作用更趋显著。

  • 标签: 双生子研究 遗传 环境 饮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酒与HIV阴性嫖客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为预防性传播HI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分别在济南市与海口市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招募HIV阴性嫖客为研究对象,估算样本量337人,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性行为和饮酒等情况。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1名研究对象中,≤40岁者占89.2%(340/38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占85.3%(325/381);婚姻状况为恋爱/同居/已婚者占53.2%(202/38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3.7%(318/380)。最近1年内,80.8%(308/381)的嫖客发生过商业性行为,79.8%(304/381)有非商业临时性伴,62.7%(239/381)存在高危性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年龄、居住城市、户籍、在本地居住时间、文化程度、月收入、职业和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知晓与HIV相关服务、最近1年商业与非商业临时性伴数、商业性行为花费以及HIV检测频率协变量后,与近1年饮酒频率≤2次/月相比,饮酒频率≥1次/周(aOR=3.22,95%CI:1.25~8.27)者更有可能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饮酒与HIV阴性嫖客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会增加HIV传播风险。在艾滋病防治中,应将饮酒行为干预与预防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率。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嫖客 饮酒 高危性行为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民俗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条件,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世代相传。我们壮族有着古越人的独特文化,但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初到壮族地区的人,容易认为壮族无民族特点的印象,例如,几乎所有的汉族节日都排上了壮族节日的日程。但岭西的自然环境,绵延不断的峰峦,一定程度上挡住了中央王朝的辐射,我们壮族也保留了自己的个性。例如,每年三月三,特能彰显地方特色。研究民俗,是为了将民俗放在某种特殊效力的溶液里,分析有效的成分,汲取文化营养,赋予新意,推动社会的发展。(壮族民俗志)

  • 标签: 月月有节 节日习俗 时代新意
  • 简介:摘要大量饮酒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其机制包括乙醇直接引起乙醇中毒性肌病,长时间昏睡引起肌肉受压溶解等,因就诊不及时或存在其他继发损害,常伴有急性肾损伤。我们报道1例因大量饮酒致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经血液净化等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肾穿刺活检确诊肌红蛋白管型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肾功能恢复。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损伤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哲学流派等方面的不同, 丧葬礼仪的形式以及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从不同层次上折射出中西方生死观的不同。因为丧葬仪式是根据一个地区或是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居民的价值观、生死观举行的,所以在不同地区就会有不同的 传统丧葬仪式。葬礼是对逝者祭奠的一种形式,从中西方葬礼的主色调、丧葬用品、葬礼中的哭泣等方 面进行剖析,介绍中西方葬礼的不同,比较现今中西方的葬礼存在的显著差异,探讨影响中西方 葬礼习俗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对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人们对待丧葬的态度、处理方式、对死者缅怀形式以及丧葬仪式的不同,对中西方文化的生死观进行探讨。

  • 标签: 文化 丧葬 习俗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汉村的丧葬习俗虽受到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但依旧保留独具有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滇东汉村丧葬礼俗中的临终、丧事程序、上坟及点主、祭祀几个方面构成,形成了独特的边疆汉族丧葬习俗文化,影响至今。

  • 标签: 西南边疆 汉村 丧葬习俗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起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这样新时代的战略中,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上游客家门匾习俗是非常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也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是非常有必要保护和传承下去的。本文就是以上犹客家门匾习俗在小学校本课程中的意义为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校园教育事业走上全新改革的道路, 越来越多有效教育方法的提出, 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本文也是立足于高中阶段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重点了解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这一课堂为例,希望能够了解到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优势,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加以改善, 以此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和经济。

  • 标签: 高中 历史教学 学生 核心素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