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与磁共振(MRI)在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两种检查技术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颈动脉硬化的96例患者,均接受超声与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能准确检测出管腔狭窄的程度与动脉壁内膜(MT)的厚度,并能通过斑块回声辨识斑块的形态特征。MRI在斑块性质检测方面上独具优势,具备高组织分辨率。结论和超声技术相比,MRI更能清晰的呈现出颈动脉的血管腔与血管壁结构,提升硬化板块成分与稳定性判断的精确度。

  • 标签: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 磁共振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在动脉硬化中,动脉硬化较为常见,斑块若是破裂或脱落就会导致血栓形成,诱发脑卒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故而尽早对颈动脉斑块予以检测、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价值性。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选取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组100例疑似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中,均进行超声影像检查,随后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性以及对比两组DE(增强密度)、IE(增强强度)、PI(峰值强度)、BI(基础强度)。结果观察组DE(17.63±1.52)dB、IE(16.88±1.49)dB、PI(15.97±1.42)dB、BI(10.19±1.52)dB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超声造影在疑似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中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65%、93.33%、2.35%、6.67%。结论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加强超声造影检查,能够预示斑块进展情况。

  • 标签: 超声造影 评价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取5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以及同期选取40例自主来院体检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全部人群均予以颈动脉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PI(0.30±0.01)等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实验组达峰指标(0.30±0.08)s以及增强密度指标(3.50±0.30)db/cm2均对照组优,患者肩部出现增强斑块的比率显著高于尾部、基底部(P<0.05)。结论将颈动脉超声应用于颈动脉硬化易损性斑块患者中,能够早期评定其新生血管血流以及微灌注状况,诊断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我科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及体征患者,有头颅CT、或MRI、MRA对应责任病灶患者73例,根据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收集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LDL-C水平、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123例脑梗死患者(均经过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同期住院8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对照组)(均经过头CT或者头MRI,不存在脑梗死病灶),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比较两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性质、分布、数量和回声特征差异,以探讨脑梗死与颈部血管动脉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86.2%,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阳性率44.2%(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粥样斑块 颈部血管超声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实验组,在同时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20例作为参照组。对全部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2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斑块的检出情况、斑块的分布情况以及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中斑块的性质。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斑块的检出情况和类型明显较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脑梗死患者病情发展,其斑块也随之改变。结论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颈动脉斑块的分布、类型以及数量均与脑梗死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其病情发展,其颈动脉斑块随之改变,因此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有效的预估患者脑梗死情况。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粥样斑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选择MRI以及CT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后表现出的颈动脉狭窄以及硬化斑块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8年07月收治的3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展开CT检查以及MRI检查,最终就表现出的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硬化斑块特征展开对比。结果同CT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平均狭窄率对比,MRI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CT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钙化情况对比,MRI诊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临床完成CT诊断后发现,表现出小点状钙化共包括8处,对患者实施MRI诊断期间,未获得确切显示;临床完成MRI诊断后,怀疑表现出钙化共包括5处,对患者实施CT诊断后,未表现为钙化情况;对患者实施MRI诊断,表现出小灶出血的斑块共包括14处,对患者实施CT诊断,未获得斑块出血诊断结果。结论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进行诊断,CT方法以及MRI方法的应用,对于患者表现出的管腔狭窄程度均可以准确判定,针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特征在进行分析期间,同CT比较,MRI表现出的优势显著。

  • 标签: MRI CT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利用阿托伐他汀进行过治疗,观察组联用普罗布考,分别在住院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间检测血脂、颈动脉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水平、内膜斑块面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结论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斑块改善程度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普罗布考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与高分辨MRI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患者9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由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诊断,比较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高分辨MRI检查出的斑块个数明显多于B超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特征中纤维帽破裂、纤维帽形态、斑块内是否出血或血栓等与是否发生临床事件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分辨MRI较B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准确性更高,且能够准确分析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B超 高分辨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为了观察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硬化斑块易损性评价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从我院2017年度收治的56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不同斑块类型的内造影剂的增强情况,观察超声增强斑块的超声增强部位,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来对斑块的峰值强度(PI)、增强密度(DE)和达峰时间(TTP)。结果显示软斑块共有31例,超声增强率为100%,混合斑块共有20例,超声增强率为90%,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增强斑块增强部位以肩部增强发生概率最高(69.4%),以尾部增强发生概率最低(8.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在达峰时间(TTP)和峰值强度(PI)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3.56±0.28)db/cm2,混合斑块的增强密度(DE)为(1.77±0.12)db/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可以有效显示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对于斑块的易损性评价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易损性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48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course积分、血脂情况、CRP及颈动脉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TC、TG、LDL、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crouse积分、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上述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药疗法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葛根芩连汤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不同类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观察不同强化程度级别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以及不同强化程度斑块的强化定量参数与新生血管的关系。结果显示低回声斑块组与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曲线下面积(AUC)以及峰值强度(PI)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上升时间(RT)均明显低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低回声斑块组和混合回声斑块组在曲线下面积(AUC)和峰值强度(PI)均明显高于等回声类型斑块组与高回声斑块组(P<0.05)。强化程度级别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峰值强度(PI)越高的斑块其相应的斑块病理组织学新生血管数量越多(P<0.05)。这表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可以有效观察和评价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特征,从而为斑块易损性评估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发病2周之内的脑梗死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有关数据,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低于治疗前,而HDL-C高于治疗前(P<0.05);且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可延缓和阻断硬化的进展、稳定斑块、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12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指标(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内径、硬化斑块面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内径、硬化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内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对照组的67.8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常规检查、肝肾及凝血功能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应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颈动脉血流,减小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中层内膜厚度,增大内径,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益气化痰活血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40例纳入至研究组中,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名纳入至对照组中,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状况。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血管阻力指数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内径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同时可以为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Bra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降低更加显著,HDL-C水平升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降低,Bra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降低更加显著,Brathel指数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的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硬化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B超结果,以探讨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B组,观察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两组的IMT、颈动脉狭窄程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软斑、混合斑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A组硬斑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颈动脉硬化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指标,早期发现颈动脉硬化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意义,颈动脉B超是诊断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可为脑梗死防治提供客观、简便的依据。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 B超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简介:摘要观察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期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证素调査表”。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程度 ApoE基因多态性 中医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