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围手术期行头颈部CT或MRI、超声检查进并进行抗凝治疗、全脑血管造影;152例患者均使用脑保护装置及预扩张;观察治疗前后脑组织灌注及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进行随访。结果15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血管内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中即刻造影,血管残余狭窄≤20%;术中一过性血压降低、心率下降115例,占75.65%;随访期3个月-24个月,平均9个月,症状消失或减轻136例,89.47%,再狭窄6例,占3.95%;3例术后肌力由Ⅳ级减为Ⅱ级,经治疗肌力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卒中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对围手术期进行有效治疗,选择合适血管内支架及手术方式,能够快速解除狭窄,恢复生理性脑血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作为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介入放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carotidarteryocclusion)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动脉夹层等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颈内动脉阻塞,其占所有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的10%~15%。临床表现多样,30%~40%可无症状,无症状者预后相对良好;有症状者可表现为小卒中甚至致残性卒中。

  • 标签: 颈内动脉闭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 ARTERY 动脉粥样硬化 颈内动脉阻塞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患者行87例次CAS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术中51例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3例出现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1例出现部分性癫痫发作,1例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1.1%,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术后对87例患者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1例出现有症状性再狭窄,6例出现无症状性再狭窄,1例出现再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为8.1%,卒中再发率为1.1%。结论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但应重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且无冠心病史患者53例,根据TOAsT分型分为大动脉狭窄组33例和小血管组20例。大动脉狭窄组又分为动脉狭窄组15例、动脉狭窄组12例、内外动脉狭窄组6例,分别计算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发生率,分析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关系。结果53例患者中,84.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0.9%合并冠状动脉狭窄,22.6%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狭窄。大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狭窄和多支狭窄比例高于小血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动脉狭窄程度加深,冠状动脉狭窄及多支狭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很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率,甚至在缺乏显著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内或动脉狭窄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狭窄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脑缺血 卒中 冠状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联合128-SSCTA对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128-SSCTA检查后,2周内行DSA。分别参照华法林-阿司匹林症状性动脉疾病研究(Warfarin-AspirinSymptomaticIntracranialDiseasStudy,WASIDS)使用的测量方法和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标准(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NASCET)对内外血管狭窄率进行分级。以DSA为标准,评价128-SSCTA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28-SSCTA诊断160支血管狭窄或闭塞,轻度狭窄93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12支,闭塞7支,418支血管正常。DSA诊断155支血管狭窄或闭塞,轻度狭窄104支,中度狭窄33支,重度狭窄11支,闭塞7支,423支血管正常。以DSA为“金标准”,128-SSCTA检出内外血管病变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128-SSCTA和DSA对血管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65,P=0483)。结论128-SSCTA对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动脉狭窄筛查与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外动脉狭窄Study of head and neck with 128 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diagnosis value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严重肺动脉狭窄应接受球囊瓣膜成形术,如无该术适应证,则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肺动脉口狭窄 外科 治疗
  • 简介:目的对颈内动脉解剖的分布特点进行观察和测量分析,为海绵窦瘘显微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指导.方法用12例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共24侧)观察,红色乳胶灌注的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尸头标本,对海绵窦段分支与及其相邻近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及和测量.收集50例海绵窦瘘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并介入拴塞治疗.结果海绵窦段在水平面上可观察到呈S形向前和向后形弯曲,脑膜垂体干、海绵窦下动脉及McConnell背囊动脉是海面窦段主要的3个分支.最常见的2个分支是脑膜垂体干和海绵窦下动脉.50例颈内海绵窦瘘患者均为外伤后,经介入栓塞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颈内动脉解剖复杂,颈内海绵窦瘘多见于外伤.经颈内动脉入路治疗动脉瘤及海绵窦瘘,是近年来一种比较热门,发展较快,疗效较好的显微尖端技术.它和常规手术相比明显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效果明显,疗效可靠,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介入治疗 解剖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TIA的TCD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对其经多普勒(TCD)检查表现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的脑内动脉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期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现在症状相应侧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者49例(约占81.67%)。结论经多普勒(TCD)检查不仅有助于观察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内血流情况,还有助于检出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段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经颅多普勒(TCD)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其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3例儿童颈内动脉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CTA或DSA随访2-4年无再出血,临床治愈。结论由于儿童血管顺应性好,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率高,目前是儿童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狭窄的X线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肺动脉狭窄的基本X线征象是肺血减少,左、右肺门不对称,左>右,肺动脉段呈直立性凸出,右心增大。

  • 标签: 肺动脉狭窄 X线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1月,共19例患者进行CEA,患者术前均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狭窄>70%,术中均用转流管及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结果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发生,1例CEA术后36h颈部创口处出现大血肿导致呼吸困难行血肿清除后好转,无舌下神经损伤病例。患者都得到随访,术后随访1~25个月,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病例病情均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人工血管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技术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市两家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均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先行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应用add/sub软件进行自动减影处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CTA检出I度狭窄36支、Ⅱ度狭窄30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证实I度狭窄42支、Ⅱ度狭窄36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其程度,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数字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动脉瘤手术后的病人采取合适的护理方式能保证术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本文主要从体位护理、呼吸道的观察与护理、脑室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伤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介绍动脉瘤病人术后护理的经验。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