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后动脉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实验纳入的动脉患者均实施了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治疗,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范围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方案的患者分别作进入整体组和常规组,比较护理方案实施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依从程度。结果 经护理,整体组SAS(22.75±2.46)/SDS(21.23±2.56)评分低于常规组(36.45±5.20/41.65±2.60);住院时间(3.69±1.22)和护理配合度评分(96.23±3.60)两个指标也优于常规组(5.77±2.18/82.20±3.05)。结论 整体化护理比常规护理在动脉患者护理环节中更具推广应用优势,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配合积极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156例于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行血管狭窄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术后MCI的发生情况并分组(MCI组及非M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血管狭窄患者156例中术后并发认知障碍48例(30.77%,48/156),术后未并发认知障碍108例(69.23%,108/156)。比较MCI组与非MCI组患者基线资料,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收缩压、血管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2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血清内皮细胞微颗粒(EMP)水平、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是影响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是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单项及联合诊断对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诊断效能较高,且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年龄、高血压、血管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数(≥2支)、术前血浆sCD40L和TSP-1及血清EMP水平均是影响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血浆sCD40L、TSP-1及血清EMP水平对血管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M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颅内血管狭窄 介入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实验组 49例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出血、前臂血肿、造影剂过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49例护理后的心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期间给予全面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常规护理 全面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计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早期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比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早期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比对分析不同组别下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早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护理满意率为93.18%,对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73%、护理满意率为63.64%,经对比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的效果显著,具极佳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