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人质遭受劫持犯罪行为侵害的重要原因是个人心理易受侵害的倾向性特征。人质心理特征在被劫持前表现为防范意识欠缺;在被劫持中表现为恐惧与紧张,希望与兴奋,绝望与期待;在被劫持后表现为愤怒、恐惧、羞辱和绝望等。劫持人质犯罪被害预防应从防范意识培养、心理与技能的训练和在危机中自我调控及心理重建等方面进行。

  • 标签: 劫持人质犯罪 人质心理 被害预防
  • 简介:邪教犯罪不仅严重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利,而且破坏社会秩序、影响国家稳定。研究发现,邪教犯罪被害人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她们大多身处不良家庭环境,具有敏感、孤僻等人格特征。家庭被害预防包括被害前的预防、被害中的预防和被害后的预防。在家庭被害预防中,被害前父母必须对子女关心疼爱、避免极端的教育方式,父母与子女应坦城交流,教育子女诚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与义务;在被害中家人必须学会识别邪教信徒的特征、摸清家人对邪教的了解程度,收集邪教组织的资料,求助专家,关注敏感信息的传递等;被害后家人需协助治疗"离教综合症"。

  • 标签: 邪教 被害信徒 被害预防
  • 简介:贿赂犯罪治理由“打击型”策略向“预防型”治理策略的转型,是国际腐败犯罪治理经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预防型”贿赂犯罪治理策略要求:在确立对贿赂犯罪实行“均衡性”治理理念的前提下,调整贿赂犯罪罪刑规范内容,慎重处理贿赂犯罪罪量因素的功能,删除行贿罪犯罪阻却事由;修正贿赂犯罪特别自首制度;增设企业预防行贿失职罪,科学设计其罪刑规范的基本内容,由此整体提升中国贿赂犯罪惩治的科学性。

  • 标签: 贿赂犯罪 “预防型”治理 特别自首 企业预防行贿失职罪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缺陷 修改建议
  • 简介:“防止利益冲突”作为一个廉政概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西方对“防止利益冲突”问题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际的制度安排上都已经比较成熟。“防止利益冲突”概念是预防腐败制度安排的逻辑起点,更能给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一个合理对话的平台。我们应借鉴国际经验,以“防止利益冲突”为核心,建立完善我国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有效预防腐败。

  • 标签: 预防腐败 利益冲突 逻辑起点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有关醉驾的刑法规范主要体现了刑法保护法益前移与抽象危险犯的立法精神。面对社会上日益严重的醉酒驾驶的情况,运用刑法理论中的危险犯和法益侵害概念并不能有效达至减少风险的发生,确保交通安全的理想效果。超越规范层面的惩罚醉驾的政策性与风险防治因素,为犯罪学中的情境预防理论应用与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应用提供了可寻的依据。从具体犯罪的预防出发思考减少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机会,应用情境预防理论控制醉驾的发生是可行的一条新路径。

  • 标签: 醉酒驾驶 规范理解 情境预防
  • 简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世界各国都充分意识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重要性,纷纷通过立法将未成年人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我国目前根据“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格局。但目前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欠缺系统的,各地方省市需要充分认识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的基础作用,根据上位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原则和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地方预防条例,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系.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科学性。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地方立法 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
  • 简介: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的二元化城乡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物质资源的涌入和文化理念的冲击已经超出了现有的村级管理制度的设计初衷和适应能力。在这种冲击下,村官犯罪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职务犯罪,它的基本情况、犯罪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惩治值得关注。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村官 职务犯罪 预防对策
  • 简介:职务犯罪是与国家公共活动相伴生的社会现象。建立和完善我国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事关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和国家昌盛。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大力加强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标签: 犯罪预防体系 职务犯罪 防火墙 胡锦涛同志 社会现象 公共活动
  • 简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各级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在对天津市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一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如何在新形势下预防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参考。

  • 标签: 公共危机 管理 预防 群体性事件
  • 简介:近年来,高校能否发生群体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仍未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思想上,管理上、体制上、力量上存在一些缺陷。国外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具有高度权威化、高度专业化、高度信息化、高度平民化的特点,对我国高校群体性预防机制的建立有一定的启示,我国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应施行统一指挥、强化体制管理、理顺沟通网络、创建共同管理模式。

  • 标签: 国外公共危机预警经验 高校 群体性事件 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