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浅表膀胱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浅表膀胱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并比较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尿道电切治疗浅表膀胱可行性更好。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 浅表性膀胱癌 可行性
  • 简介:膀胱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和肌层浸润性膀胱。近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膀胱整体5年生存率可达77%,仅5.5%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但由于膀胱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肿瘤恶性程度可伴随复发、逐渐进展等特点,使膀胱远期预后不佳。低、中风险的膀胱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分别有20%、40%的复发率,高风险患者复发率可达90%。

  • 标签: 膀胱癌细胞 复发率 浸润性肿瘤 膀胱组织 浸润深度 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膀胱灌注方法在膀胱术后的临床应用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膀胱术后化疗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2例,其中对照组在药物灌注后立刻将导管拔除,药物在膀胱内的保留时间为尿液在膀胱内积累至排出的时间间隔,观察组患者在药物灌注后则是结合注入10ml生理盐水的气囊将尿管固定,然后外接引流袋,同时将尿管夹闭,然后至药物灌注时间后将尿管拔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尿道狭窄情况以及膀胱刺激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以及尿道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4%,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以及尿道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患者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进行置管留置能够显著减少灌注后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临床接受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尿道
  • 简介:欧盟委员会对于纳米材料的定义为一种由基本颗粒组成的粉状或团块状的天然或人工材料,这一基本颗粒的一个或多个三维尺寸在1~100nm之间,并且这一基本颗粒的总数量在整个材料的所有颗粒总数中占到50%以上~[1]。与宏观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物质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在声、光、磁、热等方面,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性能迥异,因此应用于肿瘤诊疗有很大的优势~[2]。

  • 标签: 纳米材料 膀胱癌细胞 量子限域效应 三维尺寸 小尺寸效应 颗粒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与单一应用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浅表膀胱(SBC)术后复发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旨在更好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47例浅表膀胱(SB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THP联合HCPT组、THP组、HCPT组),灌注期间每3月行膀胱镜检查一次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记录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在膀胱肿瘤复发率方面,联合组与THP组及HCP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合组低于THP组及HC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HP联用HCPT与单一应用THP、HCPT行膀胱灌注化疗均能有效降低SBC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THP联用HCPT较单一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分别应用羟基喜树碱预防膀胱复发的疗效。方法抽取62例浅表膀胱肿瘤TURBT术后患者,其中32例行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30例行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术后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每3个月检查膀胱镜,1年后每6个月复查膀胱镜。结果随访时间18~48个月羟基喜树碱组无肿瘤复发26例,6例复发,复发率18.8%,32例均可完成治疗;表柔比星组无肿瘤复发25例,5例复发,复发率16.7%,30例均完成治疗。结论羟基喜树碱与表柔比星预防膀胱复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不大。

  • 标签: 肿瘤电切术 羟基喜树碱 表柔比星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蝥酸钠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标准组注入MNU;实验组注入MNU0.1ml+斑蝥酸钠注射剂;对照组注入MNU+0.9%NaCl溶液,第7和13周进行病理观察,第13周测量膀胱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指数(AI)。结果第7周标准组和对照组成瘤的数量及级别较实验组高(P<0.01),第13周实验组大鼠膀胱质量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成瘤数及肿瘤瘤大小、质量、恶性程度均低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MVD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的AI值明显高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斑蝥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

  • 标签: 斑蝥酸钠注射液 膀胱癌 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保留膀胱膀胱术后患者用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并对膀胱灌注化疗前、灌注中、灌注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64例患者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2年,经膀胱灌注化疗两年内均明显好转和得到控制。结论:熟练规范的操作技术及正确有效的护理是预防及减少患者不适,完成全程灌注化疗,确保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灌注 羟基喜树碱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浸润性膀胱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浸润性膀胱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患者随访后发现,观察组10例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例(90%)、8例(80%)、6例(60%);对照组10例患者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例(80%)、7例(70%)、6例(60%),两组经过比较,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对浸润性膀胱,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同时也为患者保住了膀胱,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容易令患者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31-02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吡柔比星(THP)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表浅性膀胱术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THP(THP组)和HCPT(HCPT组)予以膀胱灌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24个月膀胱的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THP组复发率15.0%(6/40),HCPT组复发率17.5%(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05)。TH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11/40),HCP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7,P〉0.05)。结论THP与HCPT膀胱灌注用于预防表浅性膀胱术后复发的疗效相似且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治疗。

  • 标签: 膀胱肿瘤 投药 膀胱内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膀胱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58例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导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膀胱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扫描对膀胱的诊断意义及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08年6月~2015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3例临床可凝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术前分期。结果膀胱的CT表现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突向腔内肿块,形态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本组CT分期与病理相符合25例,准确率为73.3%。结论CT对膀胱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术前分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对早期病变分期受到一定限制,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判断不够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在膀胱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膀胱54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7例,实施常规护理;余27例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入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比较,研究组焦虑状态改善情况较好(P<0.05),住院时间短(P<0.05),满意度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临床路径在膀胱护理中应用效果佳,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 标签: 膀胱癌 临床路径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到其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入住我院的1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进行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术后注射吡柔比星的方法治疗,对病人术后进行膀胱镜和尿常规检查。结果对病人进行的临床疗效的观察中出现血尿1例,尿道刺激1例。结论经尿道膀胱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能有效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等离子电切术 吡柔比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高龄高危
  • 简介: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吡柔比星(THP)即刻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NMIBC)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9年收治的30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4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对照组术后未行24小时内即刻膀胱灌注,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患者术后24小时内行即刻膀胱灌注与肿瘤复发风险相关(HR=2.564,P<0.0001),但与肿瘤进展风险无关,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24小时内行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是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复发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吡柔比星 即刻膀胱灌注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