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兔36只,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兔子随机分成3组,均给予面神经颊支切断,分别为离断吻合组、NGF治疗组及对照组,离断吻合组及NGF治疗组行显微吻合,观察3组情况。结果术后4、8周时NGF给药组动物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离断吻合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修复采取局部NGF进行治疗,可以更好的恢复面神经功能及结构。

  • 标签: 局部应用 神经营养因子 面神经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疗法应用于不同损伤程度的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170例,170例面神经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轻度组98例,重度组72例,将以上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激素、抗病毒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轻度组和重度组两组中,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神经损伤的患者,针灸疗法能够明显有助于面神经炎患者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临床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损伤程度 面神经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59例患者急性期浅刺面部阳白、丝竹空、攒竹、四白、地仓、颊车、迎香,进针1分,不求针感,直刺合谷、风池、外关、得气后患侧面部用TDP神灯照射,留针15分钟,取针时不压闭针孔。恢复期用透穴法,酌情选用以下几组穴位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四白透巨髎、颊车透地仓、地仓透迎香。合谷、翳风、牵正直刺,患侧面部接电针仪,TDP神灯照射,留针25分钟,针后于额部及面部闪罐。结果1个疗程治愈42例,2个疗程治愈28例,总有效率98%。结论分期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恢复期 浅刺 透刺 闪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药物治疗与补液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的临床治疗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结果3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治疗,痊愈2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80%,总有效率96.66%。结论尽快采取措施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同时应防治因眼睑不能闭合,暴露的角膜受损或继发感染。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药物治疗 补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取30例面神经炎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面神经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在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具体步骤和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面神经炎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并配合使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在科学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下,5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面神经炎全部得到治愈,且不存在复发情况。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必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水平,加快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速度。

  • 标签: 针灸治疗 面神经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肌电图瞬目反射检查1,探讨雷火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测定面神经麻痹患者雷火灸治疗前、后瞬目反射的R1、R2波潜伏期。结果面神经麻痹患者雷火灸治疗后瞬目反射R1、R2波的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面神经麻痹患者通过检测瞬目反射的潜伏期,证实了雷火灸治疗的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雷火灸 瞬目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儿童急性面神经炎患儿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初见好转、显效、治愈所需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初见治愈、显效、好转平均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愈率显著低与观察组,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地塞米松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促进其肌肉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

  • 标签: 急性面神经炎 地塞米松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CT及MR检查术前评估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面神经鞘瘤患者6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病变单独累及迷路段2例,鼓室段1例,乳突段1例;累及迷路段+鼓室段3例,鼓室段+乳突段2例。1例肿瘤与面神经可见分界,余8例均未见明显分界,2例可见乳突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走形区边缘规则或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伴不同程度不规则或虫蚀状骨质破坏及面神经管增粗,部分可见骨质硬化;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的肿块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相互结合可准确地显示颞骨段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和形态及周围情况,可作为面神经鞘瘤术前评估的首要检查方法。

  • 标签: 面神经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试用抗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拓展抗麻药物的药用范围,希望能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一定帮助。方法对要求用抗麻治疗的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应用麻风联化药物试探性治疗一个至二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5名患者均痊愈。结论麻风联化药物对面神经麻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64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神经营养、理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抗病毒、激素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面神经炎采取抗病毒、激素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好,值得借鉴应用。

  • 标签: 急性面神经炎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