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150℃下以乙二醇(EG)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溴氧化铋(BiOBr),研究了可见光驱动下BiOBr产品对青霉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测试发现,样品的尺寸均匀,实心花状,为纳米片组装而成的高级结构;X射线衍射(XRD)结构表明产品纯净,没有杂质相,为四方晶型的BiOBr;在可见光驱动下,BiOBr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青霉,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 标签: BiOBr 青霉素 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早期梅毒患者施予苄星青霉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阿奇霉素的38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苄星青霉的38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疗效97.37%、皮疹消除时间(11.26±3.35)d好于A组患者81.58%、(17.83±4.98)d,P<0.05。结论苄星青霉在运用到对早期梅毒患者开展治疗后,能够较优地消灭梅毒螺旋体,促使患者的临床表现获得好转,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 标签: 早期梅毒 治疗 影响 苄星青霉素
  • 简介:1941年临床第一次使用青霉不久后,青霉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就不断被检出.1944年,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柯比(WilliamKirby)通过研究7株青霉耐药金葡菌(MRSA),鉴定出“高效青霉灭活剂”(即青霉酶),发现了青霉的耐药机制.1959年生产的第一个半合成青霉一甲氧西林,被认为可以解决金葡菌对青霉的耐药.但是通过对1959一1960年收集的5440株分离株进行筛查后发现,分离自1960年10月的3株金葡菌其甲氧西林的最低抑菌浓度增高.这3株菌分离自同一医院,属于相同的噬菌体型别,具有相同的耐药谱,并且都对青霉、四环素和链霉素耐药.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甲氧西林治疗.这是MRSA的第一次克隆传播.

  • 标签: 甲氧西林耐药 青霉素耐药 耐药金葡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半合成青霉素 最低抑菌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苄星青霉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5月—2017年5月来我科室且经分组进行指导的患有早期梅毒的患者180例,随后分为三组,即A组、B组以及C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患者采取苄星青霉药物治疗,B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药物治疗,而C组患者采取阿奇霉素联合苄星青霉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疹消失的时间以及在治疗后的第3周、第6周、第12周以及第24周的RPR的转阴率。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疹消失时间以及RPR的转阴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与B组,三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苄星青霉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阿奇霉素 苄星青霉素 早期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双黄连注射剂与青霉治疗,对比临床效果。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6例患儿,均为小儿肺炎患儿,选取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利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组23例采取双黄连注射剂治疗,对照组23例采取青霉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住院用时、退热用时及止咳用时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儿治疗期间采用双黄连注射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更理想,值得临床普及,明显优于青霉治疗

  • 标签: 小儿肺炎 双黄连注射剂 青霉素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青霉类药物所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预防青霉类药物导致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青霉类药物治疗后出现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30例病例资料,对这30例病例资料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总结青霉类药物所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病例的不良反应类型、药物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结果30例青霉类药物所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包括13例尿蛋白异常、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尿潴留、4例急性间质性肾炎、2例肾绞痛、2例血尿,药物种类主要为青霉、氨苄青霉、羟氨苄青霉、氧哌嗪青霉;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药品剂型主要为粉针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结论临床应用青霉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为减少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应严格把握青霉类药物的禁忌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 标签: 青霉素类药物 泌尿系统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普鲁卡因青霉注射液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普鲁卡因青霉注射液进行含量的测定。结果供试品溶液同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基本,普鲁卡因、青霉在此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鲁卡因、青霉的检测,其回收率良好,均在95%~105%之间。普鲁卡因含量精密度为0.86%,青霉含量精密度为1.26%。结论HPLC法可用于普鲁卡因青霉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操作方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5例孕期梅毒患者苄星青霉治疗的回顾性研究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我中心皮肤性病门诊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5例孕期梅毒患者资料予以回顾性探讨,根据是否实施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未实施任何治疗,实验组(45例)行苄星青霉治疗,比对2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早产儿3例,足月儿41例,流产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25例、5例,实验组妊娠不良结局总发生率8.89%(4/45)显著更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新生儿36例更多,且低体重儿2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苄星青霉治疗孕期梅毒患者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情况,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孕期梅毒患者 苄星青霉素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100例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100例患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与其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药物施用不合理的各项情况中,药物联合使用而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占据58%,明显高于药物使用剂量与使用方法不合理(20%)、重复用药(5%)、溶媒不合理(8%)、药物联合使用导致药物毒性增加(9%);不良反应类型中,全身性反应所占比例为38%,高于肝器官损伤(9%)、低血压(22%)、肾器官损伤(11%、尿潴留(16%)与精神状况(4%)。结论在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下若出现不良反应,会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不良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肝器官损伤、低血压、肾器官损伤、全身性反应等。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克肟联合青霉治疗XX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选择7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形式分成青霉组、头孢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青霉、头孢、两者联合的抗生素用药方法治疗患儿。比较三组患儿治疗效果、肠道内菌落变化情况、好转所用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治疗效果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三组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的肠道菌落相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方式治疗的好转时间并没有差异(P>0.05)。并且患儿出现不良症状,青霉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偏向抗生素联合用药,而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效果并没有差异,但每种抗生素均会造成患儿肠道菌落失调,单一青霉治疗,患儿不良反应小,对肠道菌落影响较小,是治疗时首选抗生素。

  • 标签: 头孢克肟 青霉素 治疗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霉过敏反应及对皮试结果的判断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12月之间进行青霉皮试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皮肤反应及患者反应,对皮试结果进行判断。结果对患者进行青霉皮试之后,通过对其皮丘、红肿状况、头晕、面色等症状进行分析,判断患者对青霉的反应是呈阴性还是阳性。结论在青霉过敏反应及对皮试结果判断的过程中,实行过敏试验,对过敏原理进行分析,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出现过敏症状。

  • 标签: 青霉素 过敏反应 皮试结果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儿科青霉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特点。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7例儿科青霉类及头孢类药物迟发型不良反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剂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以及表现症状等进行总结与归纳。结果青霉类与头孢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无较大差异,P>0.05,说明药物种类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不大;47例患儿中,由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95.7%,由口服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意义,说明注射制剂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在用药12h后,其中再次给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明显低于再次给药后的84.8%,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具有统计意义;患儿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以及皮疹,其中皮疹的发生率最高,无其他症状表现。结论即使治疗前药物皮试显示阴性,在用药12h或进行再次给药后也应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青霉素 头孢 迟发型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类素药物联合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98例,对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药物联合使用导致药效下降发生率60.20%、用量和用法不合理发生率18.37%、溶媒使用不合理者发生率10.20%、重复用药者发生率7.14%、药物联合使用毒性增加发生率4.08%。出现全身性症状反应占比41.84%、低血压症状占比21.43%、肝肾损害症状占比22.45%、尿滞留占比13.27%、精神症状占比1.02%。结论青霉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主要以全身症状为主,且会导致疗效的下降,临床需对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控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青霉素 氯霉素 四环素类药物 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氨苄青霉和常规方法治疗单纯性外阴炎疗效对比研究以及康复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单纯性外阴炎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予以氨苄青霉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康复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外阴瘙痒(3.02±1.74)d、烧灼感(2.00±1.00)d、外阴肿痛(2.01±0.69)d显著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分别为36(80.00%)例、7(15.56%)例、2(4.4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较对照组77.14%显著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氨苄青霉应用于单纯性外阴炎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外阴烧灼感及瘙痒、外阴肿痛等症状,且可显著提升其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氨苄青霉素 常规方法 单纯性外阴炎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对其治疗效果。方法样本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梅毒患者,遵循无差异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患者,对照组患者为苄星青霉患者,每组4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指标差异较大,并且从数据差异上分析,观察组较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梅毒 苄星青霉素 头孢三嗪 内分泌
  • 简介:目的:比较头孢曲松钠与青霉钠对心力衰竭患者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心力衰竭伴肺炎患者58例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头孢曲松钠,n=29)和参照组(青霉钠,n=29),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5%高于参照组为72.41%(P〈0.05),治疗后HR、RR和SpO2测得值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伴肺炎的疗效优于青霉钠,有效改善了各项生命体征。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青霉素钠 心力衰竭伴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52例毒鹅膏菌中毒患者。1、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46岁。2、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大汗;发病时间最长30小时,最短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16小时;3、入院时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血细胞分析白细胞升高大于11.0x109/L,48例,白细胞正常4例;大便常规隐血阳性42例,正常10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最高2720U/L,最低110U/L;凝血功能52例患者均出现异常。随机分组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26例,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26例,伟统方法急救如洗胃、导泻、利尿、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处理;然后观察两组临床表现改善时间、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常见并发症与病死率;结果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能明显改善患者意临床表现,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的白细胞、大便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缩短(<0.05),两组均无病死率,治愈率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高(<0.05),常见并发症比血液灌流+传统治疗组低(>0.05),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住院时间比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明显缩短。结论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传统治疗在毒鹅膏菌中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比,青霉+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疗效显著,可作为抢救毒鹅膏菌中毒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青霉素+水飞蓟素+传统治疗+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传统治疗 毒鹅膏菌中毒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平肺汤与羟氨苄青霉及博利康尼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0例,采用抗感染对症治疗(羟氨苄青霉及博利康尼片),研究组100例,用自拟平肺汤(冬衣、药用人参、丹参、紫菀、葶苈子、杏仁、枇杷叶、补骨脂、川芎)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过程当中,自拟平肺汤的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羟氨苄青霉素 博利康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