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雷达定量降水反演精度,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在利用最优化法建立辽宁本地化动态Z-I关系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雷达定量降水反演方案,分别开展了分雷达回波强度等级与分地理区域优化降水Z-I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优化方案的定量降水反演评估指标均有所改善,整体而言,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误差,降水反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2013年辽宁抚顺“8.16”典型强降水个例定量降水反演结果显示,两种优化方案反演降水的空间分布形势与地面降水实况场更加接近,尤其弥补了单一动态Z-I关系法对20.0mm·h^-1以上量级强降水落区范围以及40.0mm·h^-1以上量级超强降水中心反演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方案后的各项评估指标均大幅提升,明显改善了雷达定量降水反演的不确定性,降水反演效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灾害性短时强降水天气事件短临预报预警提供了定量参考。

  • 标签: 雷达定量降水反演 分级最优化法 综合评估
  • 简介:综合利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最优化法,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动态Z-I关系,实时得到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资料。结果表明:对2011年台风"米雷"和2012年台风"达维"降水反演表明,动态Z-I关系法可以反演地面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但反演的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动态Z-I关系法定量降水反演能力整体优于固定Z-I关系法,但存在高估小雨强度和抑制大雨强度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对于20.0mm·h^-1以上量级的强降水,平均误差达-10.0mm以上,平均相对误差超过70.0%;各量级降水样本所占比例的差异与地理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动态Z-I关系法反演降水产生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 标签: 雷达 动态Z-I关系法 最优化法 台风 误差
  • 简介:1引言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因具有时空连续性的优点,其优势是显见的,它对暴雨预报、区域产流量计算洪水预报等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CINRAD雷达目前估测降水统一使用Z=300I^1.4,所有降水估算产品也是基于该Z-I关系得到的,由于降水的季节、地域、降水性质等因素变化,造成估测结果与实际雨量有较大的偏差。

  • 标签: 流域降水 定量估测 雷达 九曲溪 CINRAD 估测降水
  • 简介:根据Z~I关系,使用南昌713-C数字化雷达探测资料.对柘林水库库区降水定量测量进行了研究,并用经验公式进行了试报。

  • 标签: 雷达 定量测量 降水
  • 简介:应用雷达低仰角基本反射率资料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降水量资料,采用最优化方法,根据天津地区降水特点和不同降水类型,建立适用本地的雷达Z-I关系。经实际应用检验,积混降水类型Z-I关系具实用性。在天津本地化Z-I关系基础上,通过了对比分析6种不同校准方法在天津夏季降水估测中的检验效果。结果表明:Z-I关系校准法和最大集成法对降水的估测偏高,误差较大;最优插值法的估测精度最高,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最小;但计算不同校准方法与实况相关性表明,变分校准法的估测效果与雨量计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同时,所有估测校准法对小雨量级的降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高估测。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Z-I关系 校准方法 降水估测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长城站的GPS数据和地面气象要素的数据,推出了利用天顶对流层总延迟直接推算可降水量的经验模型,并对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经验模型的精度达到了1.55mm。若利用大气压强和天顶对流层总延迟两个变量来推算大气水汽含量,其模型的精度可以达到0.59mm。

  • 标签: 天顶总延迟 可降水量 大气压强
  • 简介:摘要:利用DDA算法,并通过Gamma分布模型拟合滴谱,模拟分析不同相态、大小、形状、雷达入射波长、发射仰角、温度等因素对雨滴群、雪粒子群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影响,得到降水粒子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雷达入射波长、粒子有效半径对粒子散射起主要影响作用,且降水粒子有效半径越大,雷达反射率因子越大。粒子数浓度对粒子散射有重要作用。温度对粒子散射影响很小,低仰角几乎不影响粒子散射。

  • 标签: 降水粒子 雷达反射率因子 散射特性 散射截面
  • 简介: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参数能够完成雨滴谱反演,但是由于X波段雷达波长较短,降水观测时存在较大的衰减,本文采用自适应约束算法进行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的衰减订正。通过对雨滴模型的散射模拟以及对雨滴谱进行Gamma谱拟合,建立了雨滴谱参数与双偏振雷达目标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和雨滴谱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用于进行雨滴谱反演。将雨衰减订正前后的雷达目标参数进行雨滴谱反演并与实测雨滴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演雨滴谱,并且经过订正后反演得到的雨滴谱在浓度、尺度和谱形上都优于订正前的反演结果,通过对距离高度扫描和平面位置扫描数据进行雨滴谱反演,可以得到雨滴谱参数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可用以进行降水分析。

  • 标签: 双偏振雷达 衰减订正 雨滴谱反演 GAMMA分布
  • 简介:天气雷达通过天线发射经过调制后的脉冲式电磁波束,电磁波在空中碰撞到降水水滴或是其他云目标,一部分电磁波会被碰撞粒子后向散射回雷达天线。雷达天线收集到从云或雨后向散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通过对该回波信号强度、时间间隔的分析计算,可确定降水或云的构造以及它们的各项特性。

  • 标签: 电磁波 降水粒子 遥感
  • 简介:描述和估计介质含水量、介电常数等属性参数分布是探地雷达探测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雷达波的旅行时间和反射振幅系数与介质含水量、孔隙度与介电常数密切相关。常规通过旅行时间计算波速以估计介质参数的方法,例如透射波法,共中心点速度分析等,对于复杂介质分辨率有限。基于反射振幅的阻抗反演方法可以直接根据反射系数计算雷达波阻抗以估计介质属性参数,从而有效地避开常规方法在计算波速时精度低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基于高斯型和指数型混合自相关函数的三维多尺度等效随机介质模型刻画地下随机介质参数分布,并在局部加入高斯椭圆方程描述局部随机异常目标体。其次,通过引入锥形函数以降低随机介质模型在离散网格数值计算方法误差。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探地雷达递推阻抗反演的基本流程并结合随机介质模型测试了该方法在复杂介质参数估计中的计算精度。最后,对内蒙地区的实测探地雷达数据利用递推阻抗反演方法来估计地下污染物参数,估计介电常数、含水量结果与钻孔实测数据和同期开展的电阻率成像结果有很好的吻合。说明基于递推阻抗反演方法在探地雷达复杂介质属性参数估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探地雷达 阻抗反演 随机介质模型 锥形函数
  • 简介:针对2012年7月23日云南腾冲的一次混合型层状云降水过程,联合35GHz多普勒偏振云雷达、雨滴谱仪和探空仪进行联合观测与分析,根据Z—qr(雷达反射率因子—雨水含量)的关系式,反演雨水含量(qr)、云水含量(qc)以及空气垂直速度(w)。结果表明:在较强回波区,云水含量为0.5-0.8g·kg^-1,雨水含量为0.2g·kg^-1,空气垂直速度为0.6-1.0m·s^-1,对应时段的小时雨量较大;通过云水含量与雨水含量、雨水含量与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散点图,分别得到各自的拟合公式。当云水含量〈0.8g·kg^-1时,直接通过拟合公式得到的云宏观参量的精度较好。

  • 标签: 联合观测 云雷达 云宏观参量
  • 简介:在973“我国重大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项目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安徽省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等单位合作,在国内第一次利用我国生产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依靠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力量开展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观测,提出了双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订正的概率配对方法,发展了基于区域膨胀方法的退速度模糊方法,完善了涡度散度方法、VVP方法和变分方法等3种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

  • 标签: 新一代天气雷达 风场反演 天气雷达资料 系统研究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双多普勒雷达
  • 简介:为进一步了解2009年6月5日发生在安徽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流场结构,本文将两步变分法应用于安徽省合肥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风场反演,并利用反演结果检验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预警条件。结果表明,该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到东北冷涡的影响,另外高空西北冷气流和地面暖气流以及深层的垂直风切变促进了该次飑线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冰雹、大风以及闪电等强对流天气对应的一些特征量关系符合相关预警条件。

  • 标签: 多普勒雷达 反演 强对流 冰雹 大风 闪电
  • 简介:从集合预报的角度研究了"05.4.8"四川冰雹个例的定量降水的预报技巧随水平尺度以及地形的变化。初步结论为当水平尺度小于100km时,预报技巧随着水平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水平尺度达到200km及以上时,预报技巧增加地非常缓慢,基本维持不变;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预报技巧的差别很大。总体而言,预报技巧在山地要较平原地区来得高。

  • 标签: 集合预报 定量降水 预报技巧 水平尺度 地形
  • 简介:摘要:采用TS评分、预报准确率、漏报率、空报率及预报偏差5项指标,对2017年1月1日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气可降水量(PWV)对降水与气候、大气校正、InSAR大气效应的去除、灾害性天气预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GNSS气象学领域所研究的重要分支。本文在MODIS近红外反演降水量原理基础上,采用预测误差平方和最小法的组合预测模型改进了MODIS三通道加权平均算法中权重因子的确定方法。研究区域内确定了一组最优权系数ω(0.31,0.17,0.52),改进的加权平均三通道比值法精度较二通道比值法精度提高33.5%,较三通道比值法精度提高21.7%,得到高时空分辨率且比较准确的大气可降水量,便于进行更广阔的大气可降水量研究应用。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MODIS 组合预测模型 通道比值法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风廓线雷达探测原理,接着介绍了雷达风廓线的应用方法,最后重点分析了雷达风廓线在山西暴雨预报的应用实例。

  • 标签: 雷达风廓线 强降水 预报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短时强降水等中尺度系统,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小时雨量资料,对2022年2月-3月发生在深圳的几次强降水的过程临近时次的低空急流强度、低空急流高度以及各层垂直切变等物理量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风廓线雷达 风切变 短时强降水 探测高度
  • 简介:在分析背景水体透明度和其光谱曲线数据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悬浮泥沙浓度,利用我国2010年10月14日HJ-1A/B星CCD数据,分析确立了渤海湾海域表层水体及次表层水体透明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渤海湾海域,HJ-1卫星ccD数据0.63—0.69txm波段和透明度的相关性最好,而且单波段建立的估算模型要优于其他特征波段的组合,检验平均相对误差17.8%,表明了模型稳定而有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够较好的反演渤海湾海域海水透明度。

  • 标签: HJ-1 透明度 渤海湾 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