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也称作大自然的放电现象。“轰隆”一声雷响,可以产生巨大的电能。科学家算了一笔账,一次雷电产生的电能大约可以供10万只100瓦的电灯泡点亮一小时。可惜的是人类至今无法利用这笔巨大的电能,只能让它白白跑掉。

  • 标签: 雷电 发脾气 自然现象 大自然 电能 科学家
  • 简介:通过对天峻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分析,结合雷电的产生条件、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雷暴的移动和发展,总结出了该地区雷暴天气的基本特征,并具体阐述了观测该地区雷电天气的注意事项。

  • 标签: 雷电 天气 观测 浅析
  • 简介:2012年5月中旬至9月底,大气探测研究所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开展了第7年的广东闪电综合观测试验(GCOELD)。该试验在人工引雷试验场、从化市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局3个观测点实施。人工引雷试验场主要围绕人工引雷开展闪电光电磁综合测量,通信基站、风力发电机防护试验,高压输电线感应过电压特征观测以及闪电化学效应的测量,同时兼顾对自然闪电的观测;

  • 标签: 大气探测 雷电 观测试验 人工引雷 综合测量 风力发电机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针对雷电给建筑物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而后对于目前现代建筑的雷电灾害规避实践做出了必要讨论。

  • 标签:
  • 简介:利用雷电监测定位网2007—2010年4a时间的雷电资料,对金华地区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雷电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受季节性变化以及昼夜变化影响;在空间分布上主要受到纬度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金华地区 雷电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雷电灾害对于智能化建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我国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城市智能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何做好智能化建筑雷电防护至关重要。论文重点探讨了雷电形成及入侵途径,并重点分析了智能化建筑雷电防护关键设计。

  • 标签: 智能化建筑 雷电防护 设计
  • 简介:在分析移动基站系统遭受雷击损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基站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移动基站系统的雷电防护应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要强调全面防护、综合治理。在具体的防护技术上,应采用“躲避一分流一均压一屏蔽一接地”系统技术。以防止雷电雷电电磁脉冲危害,并有效地解决雷电磁兼容性问题。

  • 标签: 天馈线 网络线 躲避 分流 均压 屏蔽
  • 简介:2011年是陕西省雷电天气频发的一年,通过对全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全省共发生闪电152818次,集中发生在7—8月;陕北南部、渭北和陕南西南部为陕西省雷电高发区;全省100个县中镇巴县发生雷电最多,武功、杨凌、兴平最少;雷电强度在20~50kA的闪电占总闪数的69%;陕西雷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雷电强度明显高于负闪,正负闪雷电强度分布呈单峰型;8月14-17日大范围强雷电天气过程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共同影响造成的;蒙古冷涡是7月13—24日局地强雷电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

  • 标签: 雷电 分布特征 天气过程 陕西 2011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电流表 高效课堂 成就 尊重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利用由江西省闪电监测网获取的南昌地区2004—2010年雷电监测资料,计算评估对象周围5km范围内的雷击密度,雷击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以及雷电幅值参数。结果表明,使用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值,比用雷暴日计算得到的值得更精确、更符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到评估对象所在地雷击主导方向、次主导方向,能为雷击风险评估提供真实数据;根据评估对象周围雷电幅值概率的分布特征选择的雷电幅值,使电涌保护器雷电参数选取更加科学、准确。

  • 标签: 雷电 风险评估 监测数据 应用
  • 简介:摘要运用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通过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自动补偿电网单相电容电流,使其达到最佳补偿状态,且系统发生故障时能使接地电弧可靠熄灭,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大提高。

  • 标签: 电容电流 消弧线圈 自动 补偿
  • 简介:摘要运用电压传感器观察干电池、线圈切割磁感线、吹动电风扇所产生的电动势的波形图,通过初步比较引入新课,以激起学生学习交流电流的兴趣和积极性。

  • 标签: 电压传感器 电动势 波形图 交流电流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不同区域的建筑应选择符合该区域级别的SPD进行安装。如大型建筑,应进行电源3级SPD防护。即在总配电盘各相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一级保护,在楼层配电箱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二级保护,在被保护设备前安装电源SPD作为第三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对电源线路入侵的LEMP进行有效的防护。[关键词]:电源安装防护建筑的防雷电电磁脉冲危害的基本设计思路,应该考虑到闪电的各种物理特性和其它作用,而采取三维空间的综合立体防护设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考虑某一方面或忽略某一方面的防雷保护都是不完善的。针对建筑可能遭受的雷击破坏,可将建筑的雷电防护分为5个方面的系统防护设计。一、防直击雷击系统建筑物外部应采用避雷针、避雷带(网)或避雷线等防直击雷保护,接闪器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所谓滚球法,就是以规定半径的球体,沿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利用作为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

  • 标签: 建筑物雷电 浅议建筑物 电磁脉冲进行
  • 简介:[摘要]电流模电路相对于电压模电路有着应用上的优势。本文从阻抗的观点出发阐明集成放大器命名的依据,通过具体电路分析二者原理上的区别和应用形式上的联系,对探明两种电路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应用电路和独立设计电路均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电流模电压模电路原理应用电路[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随着被处理信号的频率越来越高,电压型运算放大器的固有缺点开始阻碍它在高频、高速环境中的应用。人们已经认识到电流模电路可以解决电压模电路所遇到的一些难题,在速度、带宽、动态范围等方面获得更加优良的性能。在信号处理领域,电流模式的电路设计方法正在取代电压模式的传统设计方法,电流模式电路的发展和应用将把现代模拟集成电路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电流模电路在现代电子电路中应用十分广泛[1],是传输、放大和处理电流信号的电路,它是以电流作为变量来分析和定标的。与传统的电压模电路相比,电流模电路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频带宽,速度高,可以突破电压模电路中增益带宽积为常数的限制,从而容易实现宽频带与高增益的特性;②由于电流模采用匹配技术,在电路结构上精确对称,因此可抵消IC自身的非线性,不需采用负反馈就能对信号实现线性处理;③由于采用跨导线性环路,使电路的复杂程度变得简单;④在低电压供电时,电流模电路的电流输出可以获得很宽的动态范围。对电流模电路与电压模电路的正确认识是电路设计与应用的前提。本文就集成电压模与电流模的区别与应用进行初探,帮助学生对两种模式电路加深理解......

  • 标签: 分析应用 模分析 模电流
  • 简介:本变换器作为能馈电子负载的第一级,需要满足低压大电流输入、高增益,同时输入电流纹波小的要求.为此本设计采用高增益电流型直流升压变换器一级联升压Boost变换器。交错并联输入可以有效减小输入电流纹波.两级Boost级联可以方便提高升压比。文中给出了变换器中电感的设计、开关管的选择、输入电流闭环的设计,以及同步整流技术在该变换器中的应用。最后设计制作了一台3-3V输入、48V输出、330W试验样机,试验结果满足能馈电子负载的要求。

  • 标签: 电流型 高增益 升压变换器 能馈电子负载
  • 简介:电流的采样是估计电池剩余容量(SOC)的主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采用SMI300DCE-P1-O2/S30电流传感器电流采集设计。

  • 标签: 电流采集 SMI300DCE-P1-O2/S30
  • 简介:目前电磁轨道炮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发生在轨道和电枢之间的放电烧蚀。造成烧蚀的主要原因是轨道和电枢中电流分布的不均匀性。针对静止条件下5种典型的轨道-电枢结构,采用Ansoft12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仿真分析了电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跑道截面轨道-马鞍体结构电枢的轨道炮具有最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现像;矩形截面轨道-长方体结构电枢的轨道炮具有最大的不均匀电流分布特征。上述结论对抑制放电烧蚀、改善刨削和延长轨道使用寿命等方面有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专用机械工程 电磁轨道炮 烧蚀 电流密度 有限元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