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儿体型过大或者饲养不当均是导致奶牛难产的主要原因,奶牛一旦出现难产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助产辅助,避免奶牛因难产导致死亡,影响奶牛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奶牛难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其预防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主要需加强其产前检查,做好产前以及助产准备,完善助产措施,以期望能够为奶牛养殖户提供参考。

  • 标签: 奶牛 难产 原因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将临床助产护理应用到肩难产产妇当中,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进行生产的11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实验组(n=55)两组。针对对照组产妇主要应用常规助产手段,而实验组产妇则采用优质助产护理方式,对两组产妇娩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得出,采用优质助产护理的实验组其娩出时间(4.9±2.5)min,而采用常规助产手段的对照组娩出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为(16.1±6.7)min;实验组发生会阴切口延伸、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和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不良事件例数分别为0例、1例、1例、0例、0例,而对照组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5例、4例、4例和5例。上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难产产妇 助产方式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膜早破,产科临床最常见的产前并发症,在头位分娩中,也是难产的早期提示,因此临床对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关系密切,现将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作为临床探讨,以引起产科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胎膜早破 头位难产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肩难产患者的助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肩难产患者80例为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在入院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助产护理干预,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助产护理干预 产程 肩难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对数据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为患者分组选择了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为36例患者。观察组将给予手法复位分娩,对照组给予自然螺旋分娩,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观察发现,对照组在分娩情况以及并发症方面均明显差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头位难产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不仅出现产后并发症的情况更少,而且患者的分娩情况也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复位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难产是奶牛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发病率能够达到2%-3%左右,奶牛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如存在饲养不合理或者助产操作不当等,将会增加奶牛难产的发生率,甚至能够高达15%-20%左右,奶牛难产情况发生的原因与奶牛自身的机体状况以及胎儿的发育生长情况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即便难产后经人工处理助产成功仍然可能会对其产道造成损伤,导致出现肠道感染等严重情况,对于奶牛后期的怀孕能力以及健康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影响到奶牛产业的快速发。

  • 标签: 奶牛 原因 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难产患者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4例难产患者,分成两组,各42例,一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为观察组;另一组采取常规护理手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不良心理评分、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难产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效果良好。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难产护理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助产护理措施的实施,对头位难产产妇各指标状况的意义,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60例头位难产产妇作为此次评估对象,所有产妇均按照住院号在奇偶分组下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产妇各30例,分析两组各指标变化情况。所有产妇入选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结果:分娩指标状况分析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徒手旋转助产 头位难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预防产妇难产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在2021年1月至5月间接收的100例产妇划分成两组,在产妇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两组一般护理及联合护理(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 并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命名,每组中各有产妇50例。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难产的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难产率为2%(1/50),低于对照组的12%(6/50),P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预防难产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应用徒手旋转护理模式,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病例:128例,病症:头位难产,入组时间:2019年4月-2021年4月,分组方式:平行信封抽签,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64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和第二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并发症的概率明显更低,第二产程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明显,P<0.05。 结论 针对头位难产产妇使用徒手旋转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得第二产程时间有效缩短,减少了出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徒手旋转对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的价值。方法:头位难产产妇为观察对象,30为样本量,徒手旋转助产护理者15例属旋转组,常规难产助产者15例属普通组,入组产妇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助产护理并观察结果。结果: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宫缩乏力等事件在旋转组是33.33%、12.33%、20.00%,均比普通组低,P

  • 标签: 头位难产 应用效果 助产护理 临床分析 徒手旋转
  • 作者: 李莹1 李茂和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2-26
  • 出处:《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4期
  • 机构: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 271506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这88例枕后位难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给予对照组的44例枕后位难产患者常规治疗,运用胎头旋转法对观察组的44例枕后位难产患者进行治疗,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产妇的顺产率(34.09%)比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79.54%)低,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胎吸或产钳助产率比对照组产妇的低,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观察组高,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产妇之间的差异P

  • 标签: 胎头旋转法 治疗 枕后位难产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和难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处理的对策。方法 将本院自2018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86例胎膜早破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列入实验组当中,选择同期未出现胎膜早破的86例产妇当做参照组,分析胎膜早破和难产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临床干预措施,对比妊娠结局。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比参照组低,难产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 对于产妇来说,胎膜早破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加强对产妇的检测,预防和及早干预胎膜早破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处理,提升分娩成功率,确保母体和胎儿的安全。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临床干预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本人在界石镇鞠北庄村接诊了一例奶牛难产剖腹宫外矫正助产手术病例,根据学习威海市文登区界石畜牧兽医工作站退休高级兽医师吕新胜曾经发表的《奶牛难产剖腹宫外矫正助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文章,结合吕高师的亲自指导,进行手术和对症治疗配合,经过严谨的手术治疗方案成功救治,母子平安,现将手术具体操作过程报告如下。

  • 标签: 奶牛 难产 剖腹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对其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采用旋后肩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采用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完成肩难产助产的25例产妇纳入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获取2组产妇分娩8周后盆底肌收缩运动肌电值。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盆底sEMG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产妇分娩巨大儿所占比例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病例收集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伦审字(28)号]。与所有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组产妇身高、体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巨大儿所占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产妇前基线值、快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最大值、混合肌收缩平均值、耐力肌收缩平均值、后基线值分别为(1.4±0.3) μV、(23.8±5.5) μV、(19.9±3.4) μV、(17.2±2.9) μV、(13.7±3.0) μV、(1.3±0.3) μV,均超过对照组的(1.3± 0.3) μV、(20.6±4.4) μV、(17.7±3.3) μV、(14.2±4.1) μV、(11.8±3.4) μV、(1.1±0.3) μV,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产妇耐力肌收缩最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后肩法用于肩难产产妇助产,较传统耻骨联合上加压法,可改善产妇产后短期内的盆底肌功能。

  • 标签: 自然分娩 产后期 旋后肩法 肩难产 肌收缩 骨盆底肌 肌电描记术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徒手旋转应用于头位难产助产工作中的效果及有效性。方法 纳入本院2020年02月-2021年03月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展开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展开徒手旋转和常规干预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比应用成效。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比较参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