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睾丸中产生的精子缺乏运动性,而且不具备受精能力,因此在功能上尚不成熟。附睾是男性生殖道中一段非常特别、高度盘绕折叠的小管,附睾各段通过上皮细胞分泌和吸收活动的共同协作用,实现高度区域化,保证不同区段精确的功能划分。精子在附睾近端完成功能上的成熟,在远端以静息状态储存以备射精,这一过程依赖于附睾管腔特殊的微环境。附睾管腔的微环境极为复杂,目前已证实其中含有多种无机离子、蛋白质和胞外囊泡(附睾小体)。附睾小体中包含多种蛋白和sncRNA,可直接或间接促进精子成熟。本文综述了附睾管腔微环境的特点,特别关注了附睾上皮细胞产生的附睾小体对精子成熟的影响。

  • 标签: 附睾 精子成熟 细胞内通讯 蛋白运输 附睾小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睾丸产生精子,但精子离开睾丸之前并不具备运动和与卵子受精的能力。哺乳动物的附睾为精子的成熟提供了特殊的微环境,是精子成熟、保护、运输和贮存的部位,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附睾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转运等功能使精子发生了一系列结构、生化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精子获得受精和运动能力。本文对附睾的形态结构和对精子成熟影响作简要综述。

  • 标签: 附睾 精子 精子成熟
  • 简介:摘要炎症小体是在细胞应激或感染时而活化组装的多蛋白复合物,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成分之一。炎症小体过度活化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发现,自噬是参与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重要机制。因此,研究炎症小体以及自噬参与炎症小体调控的机制对于理解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炎症小体 炎症 自噬
  • 简介:摘要患者,男,38岁,维吾尔族,已婚。因左侧附睾肿物逐渐增大13年入院。查体左侧附睾尾部可触及2.0cm×2.0cm肿物,质稍硬、无触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血AFP,b-HCG结果正常。B超左侧附睾尾部可探及约2.5cm类圆形团块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手术中肿物大体见单个,大小约2.5cm,圆形,表面光滑,质地稍硬,有包膜,完整剥离切除肿物,术后病理附睾腺瘤样瘤。小结附睾肿瘤无论良性、恶性均少见。腺瘤样瘤约占附睾肿瘤半数以上临床少见,来源尚未完全明了。其预后良好。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良性
  • 简介:目的探讨附睾肿块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7例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附睾肿块病历资料。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155例,占62.8%。附睾结核49例,占19.8%,精子性肉芽肿26例,占10.5%,精液囊肿14例,占5.3%,肿瘤4例。占1.6%。结论附睾肿块以非特异性炎症性肉芽肿最常见。其次为结核,精子性肉芽肿和精液囊肿,肿瘤少见。

  • 标签: 附睾肿块 病理检查 病因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经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治疗的23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经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治疗后,19例患者术后经精液分析可见精子,精子密度为(8~53)×106/L,精子存活率为21%~72%,精子活力为I~III级成功率为82.61%,其中精液分析结果正常的14例,5例已生育。结论临床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用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 输精管附睾管吻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选取68例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结果实施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治疗后,精子密度为(82.61±14.69)×106/ml,活动率为(36.84±10.47)%,并发症发生率为1.47%,配偶再孕率为80.88%,精子存活率为85.29%,手术成功率为94.12%,由此证明,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术效果显著。结论输精管附睾管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输精管附睾管吻合 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腺瘤样瘤是来源于间皮细胞的良性肿瘤,临床中较为少见。附睾腺瘤样瘤多因发现阴囊内肿块而就诊,其经常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或其他良性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附睾腺瘤样瘤患者资料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8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内肿块1年,伴间断性疼痛2月余"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病史。查体:右侧阴囊内睾丸上方可触及1个约1.0cm×1.5cm实性占位病变,

  • 标签: 附睾 腺瘤样瘤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睾包块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76例附睾包块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结果急性精索附睾炎抗炎治疗有效,慢性附睾炎无生肓要求行附睾切除,附睾结核行抗痨后切除无复发,疑为附睾肿瘤的术后可为结核,睾丸肿瘤浸润。结论急性炎症包块所占比例较大;慢性附睾炎为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所致;附睾包块位于尾部与睾丸分界不清者为结核,附睾结核、肿瘤术前鉴别困难。

  • 标签: 附睾包块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附睾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附睾结核发病隐匿,病史长、症状较轻,临床最常见症状为阴囊无痛性肿块或阴囊肿痛。其中左侧发病53例,右侧28例、双侧13例,目前治疗基本采用手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论左侧较右侧更易发病,该病早期诊断困难,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附睾 结核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查体的普及,肾脏占位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这其中直径≤4cm的小体积肾占位(smallrenalmasses,SRMs)检出率增速最快,据一项在美国进行的大规模调查发现,1983年至2002年这20年间,肾癌的发病率从7.1/10万增长至10.8/10万,其中直径〈2cm和2-4cm的肾癌分别增长了285%和244%。

  • 标签: 肾占位 体积 影像学技术 健康查体 肾脏占位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