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微波治疗阴道息肉患者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40 例阴道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20 例)和观察组( 2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 9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阴道息肉患者采用微波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微波治疗 阴道残端息肉 效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阴道悬吊方法对子宫全切术后阴道脱垂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120例行子宫全切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均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阴道悬吊于主韧带上,治疗组将阴道悬吊于圆韧带和主韧带上,随访 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子宫全切术中,将阴道悬吊于圆韧带和主韧带上优于单纯悬吊于主韧带上,即能有效防止阴道脱垂的发生,并部分恢复子宫韧带对阴道的牵张作用。

  • 标签: [ ]子宫全切 阴道残端悬吊 阴道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对阴道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感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330例,分析影响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感染的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330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术后阴道感染:其中年龄≥50岁占8.4%(10/119);术前阴道感染占15.6%(15/96);合并糖尿病占15.2%(12/79);术前有宫颈及宫腔操作史占10.8%(15/139);手术时间≥2小时占7.2%(13/182);术中出血量≥100 ml占6.3%(9/143);为恶性肿瘤的占3.4%(3/8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有宫颈及宫腔操作史、合并糖尿病和术前生殖道感染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视术前阴道准备、改善辅助性宫腔或宫颈操作前后阴道环境、合理调控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可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感染 病因
  • 作者: 何欢 杨柏霖 郅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510180;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655;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 210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广州 510655;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5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尚无法治愈,患者需终生面临手术治疗可能性。直肠管理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切除术后的疾病预后、治疗及随访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及辅助生殖科室相互协作,综合评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直肠恶性病变发生风险、直肠炎、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后方可制定患者个体化最优直肠管理方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直肠残端 多学科联合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6-12月在我院出生的26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其出生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包扎护理,130例观察组实施开放性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护理满意度及脐部潮红、脐炎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残端 包扎护理 开放性护理
  • 简介:  【摘 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阴道缝合术与开腹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以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在本院行子宫全切术治疗的 40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n=20,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和观察组( n=20,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阴道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同时对患者随访 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患者随访 6个月后发现,观察组的端出血、息肉、膀胱阴道瘘、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术后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和对照组( 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阴道缝合术相比开腹子宫全切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阴道 ;开腹 ;经阴道缝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and open hysterectom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hyster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20, treated with open hysterec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20,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vaginal suture). The operation related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were evaluated by SF-36.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vaginal discharge time, anal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tump bleeding, stump polyps, vesicovaginal fistula and poor wound heal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hysterectomy, 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 with transvaginal su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trauma, less bleeding and faster recovery, which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瘘是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性文献对胰瘘定义的标准化,胰瘘及其分级与患者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风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建立、胰腺断处理方式等为目前热点课题。随着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在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广泛开展,胰腺离断及处理方式的选择更加复杂多样,手工缝合还是器械闭合,仍无统一规范,应视胰腺离断部位的质地、厚度、是否合并炎症等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切除术 胰瘘 器械闭合 手工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端直接夹闭与缝合包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收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夹闭与缝合包埋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RCT 1 739例患者,两种方法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D=-0.61,95% CI:-1.93~0.70,P=0.36),但应用直接夹闭法处理阑尾较缝合包埋法有手术时间短(MD=-14.81,95% CI:-17.20~-12.43,P<0.001)、术中出血量少(MD=-3.54,95% CI:-4.79~-2.29,P<0.001)、总住院时间短(MD=-0.38,95% CI:-0.68~-0.09,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短(MD=-0.20,95% CI:-0.38~-0.03,P=0.02)、术后并发症少(RR=0.70,95% CI:0.50~0.98,P<0.05)的优势;而缝合包埋法有住院费用低的优点(MD=2.84,95% CI:1.56~4.12,P<0.001)。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直接夹闭法与缝合包埋法各有优势,对于阑尾条件好的患者,直接夹闭法可做首选。应综合考虑内外在因素,个性化进行方案选择和处理。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阑尾残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直接夹闭 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膀胱直肠瘘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该患者因Hartmann术后直肠肿瘤进展侵犯膀胱并放化疗而致尿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参照膀胱阴道瘘治疗经验,成功采用双肾造瘘联合输尿管阻断支架并取得良好的姑息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瘘 膀胱直肠残端瘘 双经皮肾造口术 输尿管阻塞支架
  • 简介:广东华民司法鉴定所 515000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 股骨近防旋髓内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我院接诊的 45 例 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给予 股骨近防旋髓内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骨性愈合时间以及术前术后的颈干角、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变化。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在 I 期实现了愈合,并未发生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且所有患者未出现畸形愈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 19.20±3.51 ) 周,没有出现内固定移位以及松动的情况, 治疗优良率为 88.89% 。 患者手术后的颈干角、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手术前, P < 0.05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 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 股骨近防旋髓内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建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下骨折不愈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不同入路方案在Ⅲ c 期近胃癌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 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在 2018 年 12月 -2019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Ⅲ c期近胃癌患者。随机分成 A组和 B组,每组 30例。 A组患者采取传统入路方案, B组采取中间入路方案, 在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在手术 4个月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根治性切除率。结果: 与 A组患者相比, B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差异较小,不包含统计学含义( P>0.05), B组的感染率明显小于 A组,且根治性切除率远远高于 A组,两组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Ⅲ c期近胃癌患者采取外科手术中时,与传统入路方案相比,中间入路的应用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不同入路方案 Ⅲ c 期 近端残胃癌 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A组女25例,男20例,年龄(41.21±2.31)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4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8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3例,慢性阑尾炎3例。B组女27例,男18例,年龄(41.29±2.15)岁;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1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4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7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慢性阑尾炎2例。A组行荷包缝合包埋阑尾,B组行Hem-o-lok结扎夹夹闭阑尾。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5.48±9.28)min、(2.32±0.84)d、(4.02±1.09)d,B组分别为(40.32±12.96)min、(3.30±1.01)d、(5.78±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8 h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CD4+/CD8+、CD3+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CD4+/CD8+、CD3+为(1.05±0.26)、(44.17±6.35)%,高于B组的(0.75±0.32)、(36.6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荷包缝合包埋阑尾虽会延长手术用时,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进程,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阑尾残端 Hem-o-lok结扎夹 荷包缝合包埋
  • 简介:摘要直肠癌Hartmann术后直肠坏死穿孔并发小肠梗阻是非常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直肠癌行腹腔镜Hartmann术后直肠坏死穿孔、低位完全性小肠梗阻的诊治过程和再手术情况。总结得在出术前术中应对直肠癌局部及全身情况进行充分评估,不能切除者可以考虑放化疗降期后再手术;不论采用开放还是腹腔镜下手术,都应该严格遵循规范,能够根治性切除的直肠癌应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标准手术;术中探查确定直肠癌已无法切除者,宜选择乙状结肠襻式双腔造口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梗阻 乙状结肠造口 肠坏疽 肠穿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案例介绍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胰瘘并最终导致十二指肠迟发瘘的病情演变过程,从原因分析到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大家对胃癌术后胰瘘的认知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胰腺瘘 十二指肠残端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胆囊管再发结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就诊的74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沿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胆囊管再发结石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胆囊管再发结石率1例(2.70%)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16.22%)(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手术指标,降低胆囊管再发结石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微创手术 胆囊结石 胆囊管残端再发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