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陕西铜元刘长胜笔者在陕南集得陕西造铜元一分币10枚(图上排),二分币23枚(图下排),均为红铜质。一分币直径2.7、厚0.15厘米,重7.2克;二分币直径3.2、厚0.18厘米,重11.3克。钱文、图案大同小异。二分币钱文笔划可分粗、中、细三种;旗面的卷波纹也有大、中、小之分。这些陕西铜元应为杨虎城所属孙蔚如、赵寿山部于1931年春至1933年夏进驻汉中时所造。陕西铜元@刘长胜

  • 标签: VEGETATION MOUNT longwang NATURE RESERVE ZHEJIANG
  • 简介:宣统元宝为首铸的正式新疆铜元,面镌“新疆通用,当红钱十文”,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在省城迪化水磨沟银元局开铸,迄于宣统三年。其特点是:(1)当时内地各省铜元均已改名为大清铜币,独有新疆名为宣统元宝;(2)新疆铜元标明当红钱十文,与红钱制度挂钩,只限在新疆流通。它是新疆红钱制度的继续,属于红钱体系。在市场上与红钱共同行使,但较红钱铸工精致,面额大,在与红钱混合使用时换算方便,很受群众欢迎。

  • 标签: 铜元 钱体 铜币 新疆 银元 流通
  • 简介:铜元,是我国近代货币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形制虽然摹仿外国铜辅币,但实质上都是沿用了当十制钱的体系,是一种替代制钱的新型币种。

  • 标签: 铜元 中国 形制 货币制度 清朝 民国时期
  • 简介:在老上海形形色色的货币中,有些以钱庄名义发行、面值为“念枚”铜元的兑换券,20世纪初一度在上海市面广泛流通。“念”即“贰拾”的沪语读音,由于未见外地有称“念枚”的铜元票,因此这种“念枚”铜元钱庄票被认为是沪上币钞中的一大特色。

  • 标签: 上海 “念枚”铜元票 中国 货币 发行量 流通领域
  • 简介:1986年春节前夕,河南省陕县宜村乡王家村农民在整修窑洞时,发现一批晚清至民国初年的铜币。这批铜币出土时盛于一只残破的青花瓷罐内。共计650枚,总重4700.5克。其中除有一枚二十文的外,其余均为“当制钱十文”。根据钱面字样的不同可分为: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及民国铜币三大类,现分述如下:

  • 标签: 光绪元宝 钱面 瓷罐 丁未年 王家村 开国纪念币
  • 简介:民国喀什铜元始铸于民国元年,讫于民国二十三年,其间除曾间歇停铸十余年外,均在铸造铜元。它在民国新疆迪化、阿克苏、喀什三地铸币厂中铸期最长,数量最多.而且版别繁杂、书法精美、花饰秀丽、独具特色。笔者在阅读《新疆铜元图说》中,将自己藏品一一对照鉴别,发现九枚新疆喀造当红钱十文铜元未见收录,现逐次拓图补述如下:

  • 标签: 铜元 喀什 版别 花饰 铸币 新疆
  • 简介: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对铜元素标样进行了理化分析质控。对所测数据从不同浓度变异系数,相关系数,标准曲线之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及95%预测区间等方面进行评定。

  • 标签: 标样 铜元素 质控
  • 简介:拙文《罕见品阴阳版铜元现身芜湖》发表后,先后收到省内外泉友来电来信询问。同时,《安徽钱币》2003年第1期又发表了福建朱蒋训前先生《关于“罕见品阴阳版铜元现身芜湖”之我见》。无不证明“阴阳版”铜元并不罕见,对此,我希望能

  • 标签: “阴阳版”铜元 中国 铜元版型 货币制度
  • 简介: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深处,是当年鄂豫皖苏维埃根据地的中心地区,1931年5月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就诞生在该市的金寨县境内六安.该行下设印钞厂和造币厂,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发行了纸币、油布币和金属货币,为苏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对皖西北苏区银行及所发行的货币研究进展缓慢,原因是文字及实物资料都比较缺乏.笔者根据本区发现的实物资料,谈皖西北苏维埃造二十文铜元几个相关问题.

  • 标签: 皖西北苏维埃 铜元 手工铸造 铸币时间
  • 简介:1998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汪昌桥先生日:“当时试铸黄铜元并非安徽一家,先有浙江、江西,后有湖南,均‘间有黄铜元者’。目前均有实物发现,惟安徽黄铜元未见诸报道。安徽既然铸行黄铜元,必然会有遗留下来的,恳请各位泉友注意此事,如发现安徽黄铜元者,请予共赏之”。随后,2005年第3期《安徽钱币》刊出温苏先生所藏一枚安徽省造当十黄铜光绪元宝,可惜不是彩图,无法辨别铜质。

  • 标签: 安徽 铜元 《安徽钱币》 光绪元宝 形制
  • 简介:《中国钱币》2000年第4期刊载郑仁杰先生大作,论及上述两枚被误认为出自天津造币厂的铜元,并举证验明其正身.笔者虽对铜币没有研究,但适藏有文中提及的部分资料原版,且拜读后对文内若干历史观点有不同看法,故在此予以补充,祈能达成郑先生"重新思考,互相探讨,寻找历史真相"的目的.

  • 标签: 铜元 袁世凯 徐世昌 铜币 钱币 真相
  • 简介:流通数量反映了银元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但由于当时统计资料的分散,更由于地方造币厂为地方利益而滥铸、盗铸及浮报、伪造统计报表,准确详实的铸币数量极难获得,仅能依据现有资料做出一般性的大趋势估计。彭信威先生认为:清末货币总量(包括中外银元、银锭、银角、铜币、纸币等)为20.97亿银元,“全国人口若以四亿计,每人约占五元二角四分”,如果以其中30%的货币在上海流通,则上海流通货币量有6亿元。

  • 标签: 银元 估计 流通领域 铸造 铜元 元和
  • 简介:江宁府1902~1905年间所铸的光绪元宝铜元,铸工精整,数量巨大,背多为仿广东式飞龙(1905年另有一种乙巳水龙)。江南版的飞龙图形颇为规整,以往只见龙尾有七、八尾之分。近从一批出土的铜元中拣得一枚江南甲辰版铜元,径28.6mm,紫铜质地,粗看似普通甲辰版,实则为一枚异版同时又是错版钱。与常品相比,该币别异之处突出:龙尾为十一条,背上方英文N、G两字母靠近。错误的地方是背下方英文纪值中的c错为G。

  • 标签: 铜元 江南 光绪元宝 方英文 出土
  • 简介:如果有人对您说:“需要补充钙、铁、锌、硒。”我想您一定会欣然接受,但如果有人说还应补充镁、铜您一定会感到惊讶,因为近些年媒体的宣传是:“中国人镁、铜已超标,应当尽量减少摄入”,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人就此作如下探讨。

  • 标签: 铜元素 物质基础 机体 和谐 补充钙
  • 简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系列十文铜元,从1912年开始,有多家造币厂生产,而且这些不同的造币厂隶属于不同的省份或政治势力,因此,哪些品种、版别出自哪个造币厂,由于缺乏可靠的档案文献资料,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这种争议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存在。随着铜元收藏、研究事业的发展,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遗憾的是目前很少看到有价值的专论、专著。

  • 标签: 纪念币 归属问题 铜元 20世纪30年代 档案文献资料 中华民国
  • 简介:国家兴旺时。当朝的货币制度自然由中央政权说了算.而且有极具权威的条例。不容轻易改动。但中央政权衰败时.一切就变得没有了定数。要引进外国机器制造货币,很长时期里一直被清政府否定。说是要乱了祖上的章程。

  • 标签: 货币制度 清末 铜元 中央政权 清政府
  • 简介:台湾《泉坛》杂志第十一期“湘钞集锦”专栏,载有伍益嘉《清末民初湖南市票记略》一文,列表记录市票25种,其中葛镇志大昌铜元票,不仅列入表内,并且配有附图(见图)。文中有如下介绍:“葛镇志大昌铜元壹百枚票,日期用朱色戳盖一‘癸’年,癸丑是民国二年,框外上方为一举五色国旗奔驰前进之军人图。最有意思的是左方文字‘全球复汉,时在壬子(民国元年)贞月’”。“惜原物破旧,文字未能影印清晰”。因此,文中没有交代该票的印制单位及票首图画的作者姓名。

  • 标签: 铜元 起义 辛亥革命 南市 清末民初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