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硫酸进行生产的几种工艺技术方法,同时讲解了其的特点以及主要工艺技术,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综合护理对门冬氨酸注射液输注补治疗 危重 低钾血症 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60 例 危重低钾血症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实施 门冬氨酸注射液输注补治疗 ,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式为 综合护理 , 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 焦虑、抑郁 评分较之对照组明显较低 ( P< 0.05)。结论 :为 门冬氨酸注射液输注补治疗 的 危重低钾血症 患者予以 综合护理 , 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 标签: 综合护理 门冬氨酸钾注射液 危重低钾血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氟钽酸杂质的C、W、Mo、Ni、Cr、Mg、Si、Fe等杂质,其中C主要来源于老化的萃取剂和塑料之间的摩擦,是影响钽粉的比较关键杂质,目前C的去除可通过吹脱方法去除。W主要来自源于原料,部分来源于设备污染。Mo的主要来源于设备污染。Fe、Cr、Ni、Ti来源于原料、水体和设备。Ca、Mg、Si来源于环境和水体。Nb金属主要来源于原料。通过过滤、净化、控制原料、改造接触材料的方式可以降低杂质的影响。

  • 标签: 钽铌冶金 钽铌火法冶金 钽铌金属废料 钽铌金属废料分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市政污泥热解炭化技术是目前国内外重点推广的污泥环保处置技术。污泥热解炭化具有减量化彻底且保留污泥营养元素的优点,但目前的研究对其中典型元素(如元素)的迁徙规律的研究深入性相对不足。本文对市政污泥热解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元素在热解过程迁徙规律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市政污泥 热解炭化 钾元素
  • 简介:摘要:磷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大分子物质及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分,并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水稻产量,但过量施用磷肥将导致土壤磷积累,不仅增加了成本,造成磷矿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通过近十年土壤化验结果看,目前各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明显提高,主要是农户大量施用磷肥引起土壤中磷累积造成的,也出现磷肥利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壤中磷,找到适合水稻生长的最佳施肥模式,达到减施肥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 标签: 改良土壤 减肥节本 提高效益
  • 简介:摘要为了回答近年来人们对碘酸(KIO3)碘盐的关注,作者重新回顾了KIO3代替碘化钾(KI)作为碘盐强化剂的背景和效果、我国碘盐中强化剂决策变化、毒理学研究及进展、碘酸根离子(IO3-)是否不经分解而出现在尿中。国际组织和各国或地区相关机构肯定KIO3碘盐的安全性且有着系列研究为依据;谈及碘盐中所添加KIO3的安全性一定要基于其微量的前提,以及盐的不可多食性的保障;食品中的还原性物质、烹饪加热或机体还原系统能很快将微量的IO3-还原为碘离子(I-),新鲜尿中不存在IO3-。

  • 标签: 碘酸钾 盐类 碘化钾 缺碘性疾病 安全性
  • 简介:摘要肾脏在调节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肾衰竭患者易发生急性或慢性高钾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失盐性肾病等患者易发生低钾血症。无论高钾血症还是低钾血症均可引起细胞膜电位异常,导致四肢麻痹、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代谢的机制、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的监测四部分内容制定了《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理实践专家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异常综合性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科医师重视,为我国CKD患者血管理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高铁酸 (K2FeO4)以其独特的同时具有氧化、降解、絮凝、灭菌、消毒、除臭等多种处理作用于一体,且较传统的水处理试剂如高锰酸钾、臭氧、氯气等氧化剂的氧化性能都要强,因此作为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绿色的水处理试剂,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前景。本文基于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制备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 标签: 绿色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 制备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铋联合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对过氧化脂(LPO)、丙二醛(MDA)、生长抑(S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浙江省慈溪市慈林医院接受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法莫替丁组、联合治疗组,每组75例,法莫替丁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枸橼酸铋联合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H+-K+-ATP酶活性、胃内酸碱值、胃酸分泌功能进行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IL)-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O、MDA、SS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溃疡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H+-K+-ATP酶活性低于法莫替丁组[(2.54 ± 0.41)μmol/min比(2.87 ± 0.50)μmol/min],胃内酸碱值高于法莫替丁组(5.56 ± 1.19比4.77 ± 0.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五肽胃泌刺激后的最大胃酸排出量(MAO)和高峰胃酸排出量(PAO)、基础胃酸排出量(BAO)、TNF-α、IL-17、hs-CRP、CD8+、LPO、MDA水平均低于法莫替丁组[(8.22 ± 1.76)mmol/h比(10.53 ± 2.21)mmol/h、(11.88 ± 2.51)mmol/h比(14.79 ± 2.76)mmol/h、(4.11 ± 1.32)mmol/h比(5.54 ± 1.49)mmol/h、(4.76 ± 1.52)ng/L比(6.91 ± 1.61)ng/L、(18.37 ± 3.25)ng/L比(22.83 ± 3.62)ng/L、(6.41 ± 1.81)mg/L比(8.67 ± 2.15)mg/L、0.287 6 ± 0.030 5比0.325 5 ± 0.032 4、(0.06 ± 0.02)U/mg比(0.09 ± 0.03)U/mg、(10.19 ± 1.86)μmol/L比(13.25 ± 2.03)μmol/L],CD3+、CD4+、SS水平高于法莫替丁组[0.523 6 ± 0.040 9比0.476 3 ± 0.039 5、0.356 6 ± 0.035 2比0.315 8 ± 0.033 9、(14.59 ± 2.67)ng/L比(10.36 ± 2.31)ng/L](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均高于法莫替丁组[93.33%(70/75)比80.00%(60/75)、94.67%(71/75)比82.67%(62/75)](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法莫替丁组[16.00%(12/75)比13.33%(10/7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枸橼酸铋联合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胃酸分泌功能,调控胃内酸碱值,抑制炎性反应,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枸橼酸铋钾 法莫替丁 免疫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本院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予氯沙坦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60,P<0.05);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120.11±15.07)mmHg、舒张压(72.19±5.28)mmHg低于对照组(141.26±14.08)mmHg、(85.14±6.3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5,P<0.05;t=10.884,P<0.05);试验组治疗后hs-CRP(4.69±1.30)mg/L,TNF-α(81.96±8.20)ng/L、MCP-1(11.58±2.03)ug/L低于对照组(8.34±2.25)mg/L、(127.15±18.46)ng/L、(17.46±2.57)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2,P<0.05;t=15.500,P<0.05;t=12.439,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高于试验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19,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氯沙坦治疗有效安全,能合理调节血压,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氯沙坦钾 血压水平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探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从而确保其含量测定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取得较好的测定方法改进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对比法,将原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加以对比分析,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样品加以测定,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UltimateAQ-C 18色谱柱 (4.6mm×250mm, 5μm),以 pH值为 4.4的 0.05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为流动相,柱温为 35℃,流速为 1.0mL/min,检测波长为 220nm。分别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含量展开测定,主要测定药品溶液的稳定性、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分离度等。结果:通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两主峰及其相关杂质得到有效分离,分离度> 1.5;而且其样品溶液 8h内稳定性良好。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要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可以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含量进行有效测定,取得较好的改进成效,该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值得加以推广使用,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控制。

  • 标签: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含量测定 改进方法 分离度
  • 简介:摘要目的胰升糖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胃泌协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转分化的胰岛分泌细胞(insulin-producing cells, IPCs)分化。方法(1)制备IPCs模型: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 1, Pdx-1)、神经元素3(neurogenin 3, Ngn3)联合V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基因A(V-type tendon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A, MafA)共转染BMSCs转分化为IPCs;(2)IPCs分为4组:A组,未诱导组;B组,GLP-1诱导组;C组,胃泌诱导组;D组,GLP-1联合胃泌诱导组,高糖培养基培养7 d,RT-PCR检测各组胰岛2(insulin2)、葡萄糖激酶(GK)、巢蛋白(nestin)、胰升糖(glucagon)及Pdx-1表达水平,ELISA检测各组胰岛分泌情况。结果在高糖条件下培养7 d,各组IPCs形态出现明显变化,逐渐聚集并形成散在细胞团块,联合诱导组形成大型细胞团块,双硫棕染色呈红棕色;各组在诱导第0、3、5、7、9天胰岛分泌水平逐渐提高,且联合诱导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与A组相比,B、D组Insulin2和GK表达明显上调,D组glucagon表达下调,C组Pdx-1表达下调,glucagon表达上调,(P<0.05);与B组相比,C组insulin2表达下调,glucagon表达水平明显上调,D组insulin2和GK表达水平明显上调,glucagon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C组相比,D组Pdx-1、insulin2和GK表达水平明显上调,glucagon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GLP-1和胃泌通过上调insulin2和GK,下调glucagon协同促进IPCs向胰岛β细胞分化。

  • 标签: 胰升糖素样肽1 胃泌素 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 神经元素3 V型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基因A 胰岛素分泌细胞
  • 简介:摘要黑变化调节着皮肤颜色深浅。既往研究认为,黑转运存在胞吐-胞吞、脱落-吞噬、细胞吞噬、膜融合四种途径,黑小体是黑转运的主要载体。新近研究显示,依赖于胞吐-胞吞途径的黑核在黑转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黑核转运中黑素细胞胞吐、角质形成细胞胞吞过程及转运后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降解过程,为难治性色素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 标签: 黑色素小体 黑素细胞 角蛋白细胞 胞吞作用 黑素核
  • 简介:摘要TREK-1是双孔背景通道(tow-pore domain K+ channel, K2P)成员之一,参与调控细胞静息膜电位等,有着多种功能特性。近年来研究表明,TREK-1在麻醉、疼痛、神经保护和抑郁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综合国内外TREK-1相关文献,简要概述TREK-1结构、功能、分布和调控,重点介绍TREK-1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阐述TREK-1在麻醉、疼痛、神经保护和抑郁领域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TREK-1在其中的病理意义,并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

  • 标签: TREK-1 双孔背景钾通道 麻醉 疼痛 神经保护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每日膳食摄入量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2 248名在扶风县人民医院体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连续3 d持续24 h膳食回顾法获得个人膳食的摄入量。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清晨空腹血样采集,根据膳食摄入量(mg/d)分为亚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摄入量与M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平均每日膳食摄入量为(2 432.87±31.43) mg,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30.281, P=0.000)。男性吸烟比例、饮酒比例、腰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女性(χ2=467.068、478.304;t=16.726、14.844、4.313、5.267, P均<0.05);而女性MS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男性(χ2=4.700、12.005、30.280、5.170、5.946、3.543, t=6.116,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调查对象的每日膳食摄入量和MS发病率间无显著相关关系(OR=1.38,95% CI: 0.68~2.79, P=0.364)。当女性调查对象每日膳食摄入量少于3 600 mg时,每增加1 000 mg/d,其MS发病风险降低12%(OR=0.88, 95% CI: 0.83~0.98, P=0.002)。每日膳食摄入量增加时,MS的5个组成因素(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发生均显著下降(χ2=75.02、22.09、146.00、25.54、14.68,P均<0.05),平均每个患者所患MS组成因素个数也显著减小(F=3 119,P=0.000)。结论每日膳食摄入量与女性MS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高膳食是MS的保护因素。

  • 标签: 膳食钾摄入量 代谢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血水平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住院的心衰患者。检测入院时血水平。出院后于2016年4~5月通过电话或查阅病例系统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入院时血水平与出院后全因死亡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住院心衰患者941例,血<3.5 mmol/L患者占11.5%(108/941),血>5.5 mmol/L患者占1.5%(14/941)。入院时血水平越高的患者年龄较大,血压更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更高,肾功能不全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比例更高,出院时较少使用血管紧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受体拮抗剂(ARB)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P均<0.05)。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7个月,共有194例(20.6%)患者死亡。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后,与入院时血4.0~5.0 mmol/L的患者比较,入院时血>5.0 mmol/L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风险比HR 1.05,95%可信区间CI 1.16~2.38,P=0.03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血<4.0 mmol/L患者死亡风险无明显增加(HR 0.90,95%CI 0.63~1.29,P=0.557)。结论血紊乱是住院心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入院时高血可明显增加住院心衰患者出院后全因死亡风险。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钾 预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