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同时选取同期104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组,全部患者均采取梅毒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检测(TRUST)、螺旋明胶颗粒凝集检测(TPP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ELISA和TPPA对梅毒螺旋检测阳性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等均高于TRUST;TPPA对早期和I期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TRUST和ELISA,TPPA和ELISA对Ⅱ和Ⅲ期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TRUST。结论临床上应根据梅毒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以便提高梅毒临床诊断率。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三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的结果准确性。方法选自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梅毒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无梅毒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通过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剂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以及梅毒螺旋双抗原夹心试纸条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螺旋的检测,探究比较这三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对于以上三种方法,笔者分别以TPPA、TRUST和胶体金实验检验来称呼。结果相对于TRUST,TPPA和胶体金实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与隐性检出率都明显要高,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早期梅毒还有Ⅰ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以TPPA最高,接着是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结论胶体金法比较适用于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加急标本筛查或现场快速检测,对于梅毒疗效的观察检测,TRUST检测方法比较适合,而TPPA则比较适合对于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检出标本做一个验证测试。检测的结果,胶体金实验检验明显是要高于TRUST,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但是它和TPPA之间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对梅毒的检测,胶体金实验检验不但准确率比TRUST高,而且操作比TPPA要简便快速,成本也比较低。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结果准确性
  • 简介:目的通过对梅毒螺旋(treponemapallidum,TP)脂肽激活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脂肽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对信号通路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完善TP感染人体的免疫学过程,解释TP感染人体后引起的血清固定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的TP脂肽刺激经PMA诱导THP-1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并通过阻断CD14受体后,检测巨噬细胞对合成脂肽的反应能力以及合成脂肽耐受刺激后诱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3种合成脂肽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β及IL-8的能力随着脂肽浓度升高而递增。CD14受体阻断后,IL-1β及IL-8分泌水平均明显减少。合成脂肽经耐受后刺激的IL-1β及IL-8分泌水平明显低于直接刺激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合成脂肽在耐受刺激下,其巨噬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和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65的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3种合成脂肽均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IL-1β及IL-8。合成脂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膜表面CD14受体分子,活化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因子产生。合成脂肽能够诱导巨噬细胞模型产生免疫耐受,其可能机制为通过TLR2激活下游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脂肽 免疫耐受 血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的诊断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的确认试验在梅毒检验之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09月-2016年09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的80例梅毒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通过特异性梅毒螺旋的确认试验(研究组)与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的诊断试验(参照组)进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的效果。结果研究组Ⅰ期梅毒阳性的检出率与参照组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之中应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的诊断试验和特异性梅毒螺旋的确认试验时,特异性梅毒螺旋的确认试验检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高,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霉素螺旋体 血浆反应 诊断试验 梅毒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锁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近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30例锁骨近骨折患者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且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行胸锁钢板固定治疗)和对照组(行常规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所选用的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两组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的优于对照组6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共3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固定松动等)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67%(共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锁骨近骨折患者进行胸锁钢板固定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胸锁钩钢板固定治疗 锁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可行性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肩峰解剖锁定钢板与锁骨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锁骨钢板,观察组采用锁骨肩峰解剖锁定钢板,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应用锁骨肩峰解剖锁定钢板与锁骨钢板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锁骨钩钢板 骨折 治疗 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54-02
  • 简介:看看谁的知识最渊博!你认识吗?(图1)很多同学都不太熟悉,其实这是中国古代商朝至战国时期的典型进攻性兵器,名字叫“戈”。瞧!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笔画斜(图2),是不是整体感觉上像“戈”这个兵器啊?所以,在古代,古人又将斜形象化地称之为“戈”。

  • 标签: 战国时期 进攻性 形象化 兵器 古代 商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5%,无髋内翻畸形、退钉、股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螺旋刀片股骨近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操作、简单快捷、固定可靠,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 标签: 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 闭合复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鱼钩就是垂钓时用于悬挂诱饵以吸引鱼类上钩的工具,主要由柄、柄基、弯、尖、门、底六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 标签: 垂钓 淡水 诱饵 钓时 鱼钩 钩柄
  • 简介:丙申猴年,金猴献瑞。猴形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该文从各类以猴为题材的文物中选出较为精美者——洛阳新见猴形带精品,从其历史流变、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鉴赏研究。一、猴形带及铜雕演变带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束腰革带上的一种挂钩,犹如后世所用之皮带扣,古代又称"犀比",在当时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多以青铜铸造,也有用铁、玉等制成,一曲首,背有圆钮,或作动物形,或铸有花纹,有鎏金、镶

  • 标签: 带钩 申猴 金猴 犀比 皮带扣 两汉时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中毒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03年8月本院救治的8例吻集体中毒患者临床资料。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清水洗胃,禁食,给予西咪替丁保护胃粘膜,预防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症状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立即行气管插管,表现为阿托品中毒样症状时予新斯的明1mg肌注,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时予阿托品0.5mg静注,必要时重复给药至症状消失。同时给予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辅酶A静滴营养脑细胞及心肌,速尿利尿排毒,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角流涎、恶心、呕吐、腹痛、咽喉梗阻感、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视物不清、复视、牙关紧闭、步态不稳、尿潴留等。其中2例重症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骤停。体格检查血压正常4例,血压降低4例,神志模糊6例,谵妄2例,瞳孔散大4例,缩小2例。颈软,心率在110~140次/min4例,心率40~50次/min3例,肺部检查正常。腹部压痛4例,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血钾、钠、氯均降低。(二)治疗结果8例患者中2例重症病人出现呼吸骤停立即给予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抢救处理后呼吸恢复。5例患者住院3天痊愈出院,3例5天痊愈出院,随诊一月各项检查无异常。结论吻中毒病情危重,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的抢救方法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钩吻 中毒 诊治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这么一位科学家,正在研究人类"长生不老"的秘密,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卿。裴卿带领团队,利用病人尿液细胞,成功获得神经干细胞。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也刊发了这一成果。著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Salk研究所教授FredRustyGage对此评论说: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物学家 美国科学院 国际学术期刊 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