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前房出血的效果。方法80例(80只眼)前房出血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40例(40只眼)三七总甙片每日3次,一次1-2片,口服,三天后无活动出血者结膜下注射尿激酶1000u,隔日1次,无再出血倾向者,酌情逐渐加大尿激酶用量至5000u。对照组40例(40只眼)采用常规治疗,止血药物选用止血芳酸。结果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组积血吸收时间平均5.4天,对照组积血吸收时间平均11.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发生再生血患者比率同为7.5%,无差异性。结论三七总甙联合尿激酶治疗前房积血,能加速积血吸收,明显缩短病程,疗效优于以往常规治疗。

  • 标签: 三七总甙 尿激酶 前房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前房的变化。方法:诊断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47例68眼,使用前节OCT进行眼前节的测量,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比较房角开放距离(AOD)和小梁下-虹膜空间面积(TISA)等监测指标。结果:在上方的房角中,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AOD无显著差异(P〉0.05),TISA差异显著(P〈0.05),在下方的房角中,点用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前后各项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对较窄的房角可以起到开放房角,改善小梁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前节OCT 硝酸毛果芸香碱眼液 房角
  • 简介:目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比较高度近视眼与正常人(正视眼)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anteriorchamberdepth,CACD)和前房(anteriorchamberangle,ACA)两项前房参数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的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10/2011-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视眼82例,收集同期我院门诊与准分子激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眼68例,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ACD和ACA。对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眼组的前房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有无差异。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得正常人CACD平均值为3.02±0.47mm,ACA平均值为33.26°±6.20°。高度近视眼的CACD平均值为3.24±0.38mm,ACA的平均值为39.55°±6.68°。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的两项前房参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前房参数,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中央前房深度深、前房宽。

  • 标签: 中央前房深度 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 前房角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朱玉玲杨莉(哈密地区医院8390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5期
  • 机构:外伤性眼前房积血是常见的外伤疾病,能引起视力急剧下降,其致病原因主要为眼部外力挫伤,由于巩膜和睫状体组织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若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错过恢复视力的时机,导致视力下降变为不可逆性,严重者因继发难治性青光眼或角膜血染导致失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5-0聚丙烯缝线引导前房镜辅助下小梁切开术(GATT)治疗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研究。纳入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0月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10例(10眼),均接受GATT并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患者年龄32~54岁,术前眼压28.0~56.2 mmHg(1 mmHg=0.133 kPa)。随访7~3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视力提高5例,下降1例;7例眼压控制正常,3例眼压较高给予药物仍控制不良,分别进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Ex-PRESS引流钉植入或小梁切除术。随访期末,9例眼压为9.6~18.5 mmHg。结论5-0聚丙烯缝线引导GATT治疗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安全有效,但效果仍需要更多病例、更长时间观察。

  • 标签: 小梁切开术 青光眼,退缩性,房角 眼压 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患者采取前房镜辅助下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GAT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研究最终开始与结束日期分别设为2018年9月1日与2020年9月1日,任意选取40例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GACTT治疗,对参研对象的资料与治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较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眼压。结果:研究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患者的眼压水平则显著更低,且数据比对后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前房角镜辅助 小梁切开术 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患者采取前房镜辅助下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GATT)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研究最终开始与结束日期分别设为2018年9月1日与2020年9月1日,任意选取40例外伤房角退缩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GACTT治疗,对参研对象的资料与治疗记录进行回顾分析,较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眼压。结果:研究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而患者的眼压水平则显著更低,且数据比对后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前房角镜辅助 小梁切开术 外伤性房角退缩性青光眼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房角后退青光眼手术方法的不同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本院接受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40例外伤房角后退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抽签分配法将其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观察比较术后的眼压改善情况、有效滤过泡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三组的眼压情况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复合式小梁切除组与小梁切除组眼压的改善情况比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优(P<0.05);术后视力恢复正常有16例(40.00%),视力好转有23例,(57.50%),手术无效有1例(2.5%);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组患者术后的有效滤过泡有10例(66.67%),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1例(91.67%),复合式小梁切除组的有效滤过泡有12例(84.62%),三组结果表明,小梁切除组的手术效果较好。结论:根据外伤房角后退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情况、房角后退范围及发病时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还能防止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外伤性房角后退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联合前房镜在前房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我院86例前房非金属异物患者进行检查,均给予前段照相、裂隙灯显微镜、彩超、检眼镜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与前房镜的检查,并对所得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6例前房非金属异物患者中,异物为植物性异物的患者61例、石屑18例、煤渣7例。结论UBM联合前房镜对前房非金属异物的检查具有发现早、误诊漏诊少的优势及影像学检查呈现方式的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房角镜 非金属异物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房镜下前房分离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Phaco-GSL)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效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伴白内障的PACG患者54例(54眼)随机分成两组,均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29眼在前房镜下进行前房分离术,对照组25眼在非前房镜下进行前房分离术。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两组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视力优于对照组(t=2.90,P=0.005)。术后两组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t=14.18,2.90;P<0.001,0.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的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均较术前减少,观察组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均小于对照组(t=2.81,2.71;P=0.006,0.008)。结论Phaco-GSL可有效降低伴发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前房镜下的前房分离术的降眼压及开放前房的效果均优于非前房镜下的前房分离术。

  • 标签: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慢性,原发性,闭角型 白内障,老年性 前房角分离术,前房角镜下
  • 简介:摘要胰腺的解剖位置和胰岛的稀疏分布限制了胰岛在体研究,而眼前独特的生理结构特点为长期、无创、实时、在体生理状态下研究移植胰岛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近年来通过对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实验研究,在移植后胰岛的生存情况、功能调节、病理生理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就目前眼前胰岛移植的研究进展及其优势与不足进行综述。

  • 标签: 眼前房 胰岛移植 糖尿病 活体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检查对腹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小儿腹部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中腹部以实质脏器为多,其中脾损伤19例,肝损伤5例,肾损伤7例,空肠破裂1例,腹腔积血26例。7例做增强扫描,其中2例提示肝脏活动出血,1例提示肝脏部分血供中断。13例行手术,经手术后证实。结论CT诊断对小儿腹腔内脏器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准确诊断。

  • 标签: 小儿腹部钝伤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挫伤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001年~2009年收治105例病人搓前房积血的治疗加压包扎,半靠位休息,止血药物应用高渗脱水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必要时行前房穿刺冲洗手术治疗。结果Ⅰ级积血1~5天均吸收,Ⅱ级积血5~10天吸收,Ⅲ级积血10~15天吸收。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尽早尽快适当方法治疗搓前房积血减少并发症形成造成视力下降。

  • 标签: 前房积血 继发性青光眼 角膜血染
  • 简介:高度近视眼的前房较深,具有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优越条件。同时,在有晶体眼内通过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具有准确,可预知度数,又不影响眼的调节,不过多的损伤角膜等优点,为一种值得探讨的屈光性手术。本文综述了这种手术的优缺点、手术方法、手术前后处理、护理、并发症及长期随访等内容。

  • 标签: 人工晶体植入术 有晶体眼 前房型
  • 简介:摘要先天性瞳孔-虹膜-晶状体膜伴前房发育不良(congenital pupillary-iris-lens membrane with goniodysgenesis,CPILMG)是一种罕见的眼前节疾病,典型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瞳孔、持续生长的瞳孔膜和前房发育不全,常单眼发病,无家族遗传。患者通常伴有遮蔽瞳孔区的白膜和虹膜膨隆,易出现形觉剥夺弱视和闭角型青光眼。其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少部分深前房和瞳孔膜能自发消退的患者可随访观察。目前关于CPILMG多为病例报道,临床上易与Axenfeld-Rieger综合征和永存胎儿血管系统等疾病混淆,详尽了解CPILMG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明确临床诊疗评估。未来需要大样本研究深入对CPLIMG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应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15-419)

  • 标签: 先天性眼部疾病/鉴别诊断 瞳孔膜
  • 简介: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眼内植入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来达到矫正屈光的技术.已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的屈光矫正,也用于近视、远视的屈光矫正。采用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来矫正高度近视、超高度近视,不仅手术操作简便,而且术后屈光状态具有可预测、可逆及可控制,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2001年5月~2003年5月我

  • 标签: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护理配合 眼科 临床资料 手术
  • 简介:有晶体眼虹膜爪型人工晶体植入在目前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明显效果,全部术眼成功植入前房人工晶体,治疗超高度近视方法有透明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晶体眼后房人工晶体植入及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 标签: 临床观察 晶体植入 晶状体眼前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前房关闭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944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前房关闭期新生血管青光眼82例(82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43只眼),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辅助小梁切除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对照组,39例(39只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观察两组手术后视力、眼压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率为13.95%(6/43),对照组为10.26%(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30)。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t=11.910,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8.510,P=0.003);观察组术后并发前房积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25,P=0.001),两组均无眼内大出血、感染眼内炎、巩膜坏死、视网膜脱离或睫状环阻塞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小梁切除术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房关闭期新生血管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好。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