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教学方法探讨1、强调解剖学知识的应用;2、注重几种定位方法的联合应用;3、强调的功效和主治;4、注重在人体上进行点穴操作;5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 标签: 针灸腧穴教学方法探讨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90-01摘要在所有针灸推拿取中揣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就目前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来看,在揣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肌肉骨骼系统解剖辅助揣技能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收获,从实践中来看,以肌肉骨骼系统和周围神经血管触摸提标定位为基准,指导学生去研究穴位下相应的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解剖描述,此外,我们还以此为基准提出了穴位触摸规范化的构想。

  • 标签: 腧穴 触摸法 针灸推拿 教学
  • 简介:通过对文献的考证及临床观察总结,提出了经络定位乃反应点的观点,采用对经络的望诊、触诊来判断病变位置及确定治疗点,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 标签: 反应点 诊断 针灸
  • 简介:目的:系统总结、整理《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中主治妇科病的,分析所属经脉和所属部位,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对其进行归经和部位的分析。结果:《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共计71个;从所属经脉上看,主治妇科病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的数最多,为14个,占总数的19.72%;从分布部位上看,以下肢部、胸腹部和腰骶部为主,其中分布主要是在下肢部,共28个,占总数的39.44%。结论:系统总结《主治·国家标准》中主治妇科病的,能够指导配伍和针灸处方选,也能为妇科病的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主治 妇科病 针灸 同功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止嗽散治疗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2年 10月至 2015年 5月我科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患者 12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配合止嗽散组)和对照组(止嗽散组)两组,每组 6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 标签: 背俞穴 针灸 止嗽散 咳嗽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外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各种假说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大多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结论。作者通过免疫学观点,浅析了即是抗原提呈细胞聚集区,经络的实质就是免疫网络。

  • 标签: 经络腧穴 实质 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针灸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治疗组红蓝光治疗组(30例),对照组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针灸(3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红蓝光治疗组有效率53.3%,红蓝光联合中医美容针灸治疗组有效率83.3%,组间有效率比较, P=0.022

  • 标签: [] 红蓝光 中医美容腧穴针灸 寻常型痤疮
  • 简介:《黄帝内经》一书,今日所见,即宋以后遗存之《素问》与《灵枢》,为中医学术的奠基之作,故后世奉之为经典.就其内容而论,涉及中医理论与学说的诸多方面,""问题,其中之一也.然就今存《素问》与《灵枢》文本之有关篇章,对之某些问题,存有诸多疑处,以下仅从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并聊为考析.

  • 标签: 腧穴 《黄帝内经》 《灵枢》 《素问》 中医学术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与发展,OBL(基于结果的学习)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中医药教育领域,特别是在经络教学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围绕OBL教学理念在经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分析该教学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这一理念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经络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促进其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当前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缺乏科学依据、忽视个体差异和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OBL教学理念在经络教学中的效果发挥。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加强科学基础、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和加强教学实践三个方面的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 标签: OBL教学理念 经络腧穴 教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6月-2023年4月选择肩周炎患者100例,分为直接艾灸组合和艾灸仪治疗组,分别用传统直接艾灸治疗和艾灸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个疗程后,传统直接艾灸总治疗有效率为76%,艾灸仪总治疗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艾灸治疗的患者满意度为82%,艾灸仪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2%,结论:艾灸仪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直接艾灸组,艾灸仪治疗的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无须医护人员监控可定时和自动断电停止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艾灸仪 曲池 肩贞 臂腧 肩前穴。
  • 简介:穴位有多大?这在解剖形态上,目前还无法弄清。在理论上,穴位的定位是十分清楚而固定的一个点,但在临床时,每次针同一,也极少有从同一针孔再次进针的,可见穴位又不在一个点上。国内的一些实验报告认识也不一致,其大小从2mm到2cm不等。这不但会给理论教学带来困难,也会使实际临床时束手无策。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尽早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腧穴 三维结构 得气
  • 简介: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入手,梳理了血气、经络、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躯体部要,以及配伍的基本要义。

  • 标签: 经络 腧穴 演变 针灸文献
  • 简介:《经络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针灸教学的重点课程。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针灸推拿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经络学》作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之一,其课程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经络腧穴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针刺疗法是中医外治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刺相应可以治疗相关疾病,其临床作用得到了一致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近几年,大量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大脑功能、激活特定脑区,从而对相关疾病起到治疗作用。本文总结了近期针刺的脑机制研究,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脑电图、经颅磁刺激和事件相关电位的优缺点。综合这些优缺点,提出了应用经颅磁刺激和多模态技术研究针刺的脑机制,为针刺的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标签: 针刺 脑机制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经颅磁刺激
  • 作者: 袁银智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中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家庭药师》2023年第11期
  • 机构: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900
  • 简介:双向调节效应是中医针灸治疗的核心作用之一,它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来达到调节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本文试从双向调节作用的古代文籍记载、作用表现、取决因素、作用途径等方面对作用进行浅析,进一步强调双向作用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阐明其相互作用原理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借鉴性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腧穴;双向调节;中医针灸
  • 简介:摘要:在中医教育领域,经络学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疆残疾人职业中专学校这样特殊的教学环境中,针对低视力和肢残学生的教学方法需要更加细致和具有针对性。本文通过实践“求同存异”法在经络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索一套既适应残疾学生特点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需求,随后详细介绍了“求同存异”法的三种具体应用方式,并在最后强调了采用此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络腧穴 求同存异法 中职残疾学生 个性化支持 多感官教学 包容性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配伍规律。方法 本次研究搜集检索2012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的各种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参考文献,通过对搜集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分析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配伍规律。结果 本次研究中,最终提取的针灸处方为216条,大部分为多穴处方,共计214条,2条为单穴处方。全部处方中,涉及的共112个,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内膝眼,其他依次为犊鼻、血海、阳陵泉等;特定穴位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五,下合穴以及交会则略次之;归经以足太阴脾经以及足阳明胃经为主。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针对膝骨性关节炎,在使用针灸治疗时的配伍规律为:特定主要为五,主要取则以下肢局部穴位为主,需要采用表里经配穴。同时,需要合理应用胃经以及脾经

  • 标签: 复杂网络 腧穴配伍规律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