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晕针是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恶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针对晕针的各种诱发因素,通过护理干预,可大大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体检 晕针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在静脉采血的献血者中对其晕针、晕血的影响。方法  在血站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筛选出70例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2组。静脉采血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针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在静脉采血的献血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晕针、晕血发生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晕血 晕针 静脉采血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在静脉采血的献血者中对其晕针、晕血的影响。方法  在血站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筛选出70例献血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2组。静脉采血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然后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针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在静脉采血的献血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晕针、晕血发生风险,值得应用。

  • 标签: 晕血 晕针 静脉采血 优质护理
  • 作者: 李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 第3期
  • 机构: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 简介:<正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于身体健康,逐渐开始每年都参加体检。体检项目中,静脉采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项目,但是部分人群会存在晕针情况,从而对体检进行产生一定的阻碍,从而降低体检效率。晕针表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情绪高度紧张、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因此,研究体检静脉采血的护理要点对提高体检效果、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体检;采血晕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采血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观察对晕血晕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静脉采血的晕血晕患者200例,以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间为时间节点,从2019年6月~7月之间选取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从2019年8月~9月之间选取10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晕血晕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静脉采血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可起到预防、减少晕血晕现象发生的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见门诊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较高,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护理对静脉采血血晕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静脉采血血晕患者94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门诊优质护理,观察组两组晕血晕发生率,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晕血晕发生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1.28%,护理满意度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P<0.05。结论:晕血晕患者静脉采血时实施门诊优质护理可预防晕血晕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护理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管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探讨引发晕针的各种因素,应对晕针的相关护理措施,针对各种诱因进行积极指导,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针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晕针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血、晕针患者的影响,为静脉采血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8年9月-2019年4月期间进行静脉采血的晕血晕患者,总计80例。进行80例晕血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各40例。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采血血晕患者护理满意度、晕血晕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静脉采血血晕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成功降低晕血晕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门诊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护理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血晕患者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静脉抽血晕血晕患者36例,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静脉抽血前后对本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本组病例晕血晕症状消失有29例,症状减轻有7例;并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减少晕血晕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门诊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静脉采血 晕血 晕针
  • 简介:【摘要】 目的:对 门诊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血晕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 期间,将 我院门诊静脉抽血 40例晕血晕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 20 例,对 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0% ( 2/20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40.0%(8/20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门诊护理 干预可以改善 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 症状 ,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血晕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将我院门诊静脉抽血40例晕血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20例,对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2/2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8/2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静脉采血患者晕血晕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静脉采血血晕患者采用门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静脉采血血晕患者56例,利用抽签法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28例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28例采用门诊护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晕血情况,采血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晕血率10.71%均低于参照组50.00%,实验组采血舒适度(92.9±1.5),疼痛改善(77.2±1.6)高于参照组(78.36±1.70)、(91.36±1.8),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护理 静脉 采血 晕血晕针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门诊静脉采血血晕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实践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本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地点为我院,患者均为门诊接受采血的患者,人数为42例,本研究将这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命名对照组,另一组给予门诊护理,命名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2人发生晕针晕血情况,发生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中晕针晕血患者发生人数为7人,发生率为33.33%,各项数据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门诊静脉采血血晕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晕血晕发生率、SA-Ⅰ、TA-Ⅰ评分低于对照组,抽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门诊静脉患者而言,通过为患者提供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晕血晕情况,提高患者抽血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门诊静脉采血血晕患者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晕血晕发生率、SA-Ⅰ、TA-Ⅰ评分低于对照组,抽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门诊静脉患者而言,通过为患者提供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患者晕血晕情况,提高患者抽血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对静脉采血晕血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受静脉采血的2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00名,对于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两组静脉采血者的晕针和晕血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采血者一针见血、晕针晕血、采血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都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对于采取环境、礼仪服务、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采血的时候,对接受静脉采血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静脉采血的效果,并且减轻受检者出现晕针和晕血的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采血 晕针晕血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采血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站的1656名献血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8名。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程序采血,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方式采血。比较两组献血者晕针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健康教育护理的干预,可有效降低献血者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的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整体采血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工作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采血 晕针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于采血体检者晕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血体检者62例(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分为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晕针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晕针率低,满意度高,P<0.05。结论:给予采血体检者健康教育护理,能降低晕针率,且满意度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采血晕针 体检者 晕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护理干预在静脉采血血晕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本院采血室门诊于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间行常规护理干预,于2016年7至2018年1月间行门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晕血晕情况差异。结果门诊护理干预下静脉采血血晕率、晕厥苏醒时间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门诊护理干预用于静脉采血中可降低晕血晕率,保证采血有效开展。

  • 标签: 门诊护理干预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晕厥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大学新生在体检采血期间发生晕针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9.09-2022.09入校接受体检的大学新生总共16538名的采血率和晕针原因开展调查,后提出有关护理措施。结果 2019.09-2022.09入校体检大学新生的总晕针发生率是3.18%,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入校接受体检大学新生的晕针发生率依次是3.18%、3.14%、3.13%、3.27%。伴随心理、体质、疼痛、环境以及护士因素大学新生的采血率依次是4.11%、4.76%、4.28%、3.88%以及3.91%高于不存在上述因素的1.99%、2.22%、2.67%、2.47%以及2.73%。结论 大学新生在体检采血期间发生晕针的原因较多,包含心理、体质、疼痛、环境以及护士几方面因素,需结合上述原因开展针对性护理,以最大程度减少晕针发生。

  • 标签: 体检 大学新生 采血 晕针 原因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