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酒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护理问题,分析护理对策。结果戒酒病人存在不安全行为,饮食睡眠等功能障碍。躯体和心理依赖症状及严重的戒断症状。通过进行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有效对策,病人逐步康复。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利于依赖病人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 标签: 酒依赖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人们餐桌上欢庆、助兴、交友的必需品,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因为而引发的医疗和社会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滥用和依赖。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依赖的疾病负担在所有疾病中已跃居前十位。依赖滥用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酒精滥用与高离婚率、暴力犯罪、交通事故、自杀明显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中毒、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1年国内12地区调查为0.1%,2004年国内7地区调查为0.68%,而2005年国内9个城市15~65岁四种职业人群的调查平均患病率为37.27%。尤其我地区属于高寒地区,且属少数民族聚集地,受环境影响及饮食特点,少数民族发病率居首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戒酒疗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大部分嗜酒者通过系统的治疗告别了依赖,但也有少部分康复出院后一年内又复饮而再次入院。那么,出现明显的依赖的患者必须要住院戒酒治疗,并且要将病人完全隔离。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抗容易出现的戒断反应应及时对抗早期戒酒阶段的艰难的,痛苦的并容易出现的复瘾的渴求,使病人能够振作精神、克服困难、持续戒酒、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护理要求。现针对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谈几点体会。

  • 标签: 酒依赖 康复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干预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2例依赖所致精神障碍病人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21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得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酒依赖所致精神障碍 护理干预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依赖病人复饮的作用。方法抽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60例依赖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1年、两年时,观察组患者的家庭关怀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预防依赖病人的复饮,降低依赖病人的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预防 酒依赖病人 复饮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慢性依赖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护理干预策略进行课题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78例慢性依赖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人的资料数据,将7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将慢性依赖病人视为实验组,健康人群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依赖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所以临床应该需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策略,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慢性酒依赖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酒病人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找出护理问题,分析护理对策。结果戒酒病人存在不安全行为,饮食睡眠等功能障碍。躯体和心理依赖症状及严重的戒断症状。通过进行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有效对策,病人逐步康复。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利于依赖病人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 标签: 酒依赖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电针对依赖患者戒断症状的疗效,并观察一定时期内对饮酒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符合CCMD-3诊断为依赖的患者编号,随机进入电针组和氯硝西泮组分别予电针治疗和氯硝西泮治疗戒断反应。治疗14天和28天时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AWS(戒断反应量表)对戒断反应进行评定,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诊,比较两组复饮情况。结果14天时,电针组AWS评分与氯硝西泮组没有明显差异。28天时,电针组AWS评分低于氯硝西泮组。1年后,电针组复饮率50%,氯硝西泮组复饮率61.5%。结论低频电针治疗戒断反应效果优于氯硝西泮,复饮率低。

  • 标签: 酒戒断反应 低频电针 酒依赖
  • 简介:目的探讨婚姻支持对依赖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90例已婚依赖患者进行评定,并调查其复饮率。根据Olson分为界限,Olson≥(334.68±22.36)分42例为高婚姻质量组,Olson〈(334.68±22.36)分48例为低婚姻质量组。结果低婚姻质量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高婚姻质量组(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高于高婚姻质量组(P〈0.01);出院1年后,低婚姻质量组患者复饮率高于高婚姻质量组(P〈0.05)。结论婚姻支持对提高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复饮率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酒依赖 婚姻支持 康复
  • 简介:依赖指饮酒者反复大量饮酒而导致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对酒精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此类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明显损害[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日益频繁,饮酒人群不断扩大,依赖的发生率赤愈来愈高.在国外,依赖是列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后占第三位的最严重的三个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作者对32例临床确诊为依赖的住院患者的婚姻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依赖患者的婚姻存在严重问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酒依赖 婚姻 社会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血清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强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ELISA测定法测定30例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β-内啡肽浓度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治疗前的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强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4周β-内啡肽,亮氨酸脑啡肽水平明显下降(P〈0.01)强啡肽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β-内啡肽,氨酸脑啡肽和强啡肽释放处于较高水平。

  • 标签: 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亮氨酸脑啡肽 强啡肽 β-内啡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依赖患者的影响,分析依赖形成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方法对住院的150例依赖患者做回顾性总结,并对照150例健康及条件相似的人群,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等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酒依赖患者EPQ,E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N量表分明显高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的总分值低于对照组。HRSD量表分析,依赖患者分值均>10,其中33%的患者分值>20。分析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功能缺陷。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值明显高与对照组。结论依赖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对依赖患者心理社会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是治疗依赖症的根本所在。

  • 标签: 酒依赖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赖患者血清β一内啡肽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依赖患者β一内啡肽浓度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酒依赖患者治疗前的β一内啡肽水平显著升高(P<0.001),治疗后24小时β一内啡肽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长期饮酒导致β一内啡肽释放处于较高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赖患者病情观察重点与护理要点。方法对52例依赖患者出现戒断综合征后如何进行病情观察,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对症护理、基础护理、工娱治疗、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评估后,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其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结论根据疾病特点,制定系统化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戒断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从生理及心理上消除对依赖

  • 标签: 酒依赖 病情观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依赖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随机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进行酒依赖治疗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纳入40例。参照组单纯予以地西泮口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戒断症状及酒精依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戒断症状评分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2~3周干预组患者戒断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SADQ-C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2~3个月干预组SADQ-C评分相比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于依赖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治疗初期的戒断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并降低对酒精的依赖程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酒依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行为干预对防止依赖者复饮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定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结果研究组在除问题解决维度外,FAD其他各维度得分和SAS与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消除依赖患者发病的心理因素,降低复发率,提高依赖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酒精依赖 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状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30例依赖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30例健康且无饮酒嗜好人员作为对照组,持续治疗1-2周后,选择专职人员进行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分析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经Wisconsin卡片检测,在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百分数方面,对照组百分比值更高(P<0.05),在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方面,观察组百分比值更高(P<0.05);在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方面,Wisconsin检测饮酒时间与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与正确应答百分数、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比呈负相关。结论依赖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对依赖患者早诊断早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酒依赖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