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郑和(1371-1435年),本姓马,名三保,回族,云南昆阳人。从1405年至1433年,他先后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远航,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跨过马六甲海峡,远赴红海和非洲东岸,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足迹遍布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帆舟所至,与各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同时开展了互通有无的国际贸易活动,沟通了亚非的海上交通,促进了亚非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他开辟的21条远洋航线,总航程超过7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周有余,无论在航海史、外交史,还是对外贸易史上,都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马六甲 丝绸之路 印度洋 海上交通 东南亚
  • 简介:日前,旅居德国的郑和后裔二十世孙郑宽智,在郑和研究会郑自海陪同下,参观访问了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下关静海寺等郑和在南京的重要遗迹,在参观过程中,郑宽智仔细观看了几十米长的铜制郑和航海图并登上六十米长、十几米高的郑和宝船模型;在郑和当年曾居住迂的静海寺,还观看了屈辱的第一个卖国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和香港回归纪念碑,

  • 标签: 郑和遗迹 南京条约 后裔 郑和研究 遗址公园 参观访问
  • 简介:南京是郑和长期生活的地方,至今保存着很多遗迹,除了人们熟知的重要遗迹之外,还有一些与郑和相关的遗迹,今缕述如下。

  • 标签: 遗迹 郑和 南京 搜寻
  • 简介: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和外交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每次下西洋都经过福州闽江口一带,并停泊在太平港,伺风开洋。他在福州留有如下主要遗迹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福州 遗迹 航海家 外交家 探险家
  • 简介:2009年3月11日上午,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组织的南京郑和遗址遗迹有关单位座谈会在南京静海寺纪念馆召开,江苏省郑和研究会执行理事长丁子纲主持会议并致辞,会议主要内容有:一、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黄荣枝介绍在大连召开的“2009年全国航海日活动”务虚会议概况。二、南京郑和遗址遗迹单位如何在今年航海日活动期间开展宣传活动。

  • 标签: 郑和研究 座谈会 南京 单位 遗迹 遗址
  • 简介:江苏是郑和的第二故乡。郑和随“靖难”大军于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进入南京,至宣德十年(1435)病死,在南京生活长达34年。其中七下西洋,均由太仓浏家港入海远航。因此,江苏地盘上留下众多的遗址遗迹。虽经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有13处遗址和遗物供人游历和瞻仰。

  • 标签: 遗址 文化遗存 郑和 江苏 遗迹 现状
  • 简介:应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英国学者马丁·贝茨偕夫人于2010年5月专程来南京考察郑和遗迹。在南京三天期间,先后考察静海寺、宝船厂遗址公园、淳泥国王墓、郑和墓、马府街郑和纪念馆等。我会在丁山宾馆就郑和研究热点问题举行主宾座谈会,省郑和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吴之洪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江苏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丁山宾馆宴请中外学者。

  • 标签: 郑和遗迹 南京大学 学者 马丁 英国 对外友好协会
  • 简介:由省郑和研究会倡议的郑和遗址遗迹单位领导座谈会于2007年7月20日在南京金汇大酒店召开。出席会议的单位有:南京宝船厂遗址、南京静海寺、南京天妃宫、南京郑和纪念馆、南京郑和墓、南京浮泥国王墓、南京净觉寺、南京大报恩寺筹备处和省郑和研究会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共20多人。座谈会特邀南京市政协常委会副主席俞明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凤翔两位领导出席会议指导。

  • 标签: 郑和研究 单位领导 南京市 座谈会 遗址 遗迹
  • 简介: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和军事家。公元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即晋宁县城昆阳),12岁人宫,34岁奉命出使西洋,在28年的航海活动中,遍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郑和七下

  • 标签: 郑和 军事家 航海家 故里 外交家 出使
  • 简介:火山剧烈喷发后,喷出物会慢慢生成肥沃的土壤,让附近一片生机盎然,风景美如画。这不,小小旅行家豆丁带着摄影师阿美出发了,目的地是冰岛的火山遗迹——著名的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那里有连绵的裂谷和深邃的蓝色世界。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在地球的深处,暗潮涌动,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让地貌千变万化。火山喷发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形式。辛格维利尔国家公园就是由远古时期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虽然植被将黑褐色的火山熔岩覆盖,但绵长而幽深

  • 标签: 火山遗迹
  • 简介:2006年11月22日,昆明《都市时报》刊登一篇报道《明代郑和铜像现昆明》.文中指出,郑和铜像陈列在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的展厅内向市民展出(见附图)。笔者于11月25日专程赴昆明云南省图书馆文物收藏厅参观考察。郑和铜像陈列在展厅显著位置,在云南省文物收藏家江祝腾总裁的陪同下,经展厅有关专家的介绍,得知此尊郑和铜像是出自于昆明市官渡区一户农家,据收藏郑和铜像主人惠先生讲:这尊像是他爷爷在官渡区滇池边做渔民时祖辈传下来的。童年时见过两次,每到下滇池打鱼爷爷才拿出来供奉,很灵应,打鱼都很顺利,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归来。爷爷讲郑公公是海神,他老人家会保佑我们。郑和铜像从爷爷传给我父亲,今年3月,父亲不幸去世,在清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此物。后来我把此物送给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及云南省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鉴定。根据专家鉴定,铜像高34厘米,由人物全身站立像及底座须弥台两部分组成,人物立像高30厘米,胸围约25厘米,铜像重2.5公斤,造像成正面立像,头斜视成二分面像,双手向前拱起放于胸部成作揖状。经专家论证,铜像包浆、服饰、冶金工艺、铸造艺术、人物构造诸方面,根据这些因素,确定该铜像就是明代出品的三宝太监郑和铜像。

  • 标签: 铜像 郑和 明代 云南省图书馆 故乡 专家鉴定
  • 简介:曾庙位于嘉祥县城南23千米的南武山南麓,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曾参的地方。曾庙建筑雄伟,碑碣林立,古柏森然,是山东省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主要建筑有宗圣门、宗圣殿、寝殿、万历碑亭、涌泉井。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元)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

  • 标签: 曾子 遗迹 古建筑群 山东省 公元前 曾参
  • 简介:2007年5月21日下午,南京郑和后裔、郑和第20世孙郑宽涛先生一行到云南郑和故里昆阳探亲考察,受到了昆明市民族宗教局和晋宁县宣传部,晋宁县郑和研究会的热情接待.在晋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泓生,晋宁县郑和研究会领导林光东、毛昆秀,郑和公园及晋宁郑和后裔郑恩良陪同下,参观了正在改建中的郑和公园,并在马哈只墓前进行登拜.

  • 标签: 郑和研究 后裔 故里 南京 民族宗教局 晋宁县
  • 简介:主要人物关系列表郑和:元朝滇阳侯米里金次子(回族),原名马和,小名三保,永乐年间被姚道衍和尚收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郑秋:元朝镇南万户候郑博之女(回族),后更名为权呤墨,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的宠妃(恭献贤妃权氏),郑和钟爱一生的女人。米里金:元朝滇阳侯,郑和生父,曾随祖父和父亲跋涉千里,朝觐麦加,因而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或朝圣者之意。郑博:元朝镇南万户候,郑秋之父,郑和养父(回族),杨庆的舅舅,

  • 标签: 郑和 少年 人物关系 元朝 回族 菩萨戒
  • 简介:600年前.明朝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访问,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600年后,政府在南京举行隆重的郑和下西洋中外学术研讨会,中外研究郑和与航海历史的学者们齐集南京,纪念这位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我有幸赶上了这次盛会。按照会议的安排,我们参观和凭吊了与郑和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时间正当2005年盛夏。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史 历史文化遗迹 学术研讨会 航海历史 中外
  • 简介:阅读这篇文字的人啊,我要你们知道,这是我最后的告白和忏悔。我用心灵发誓,在此呈现的是我全部的真诚。1我守护遗迹用尽了一生。我早上迎着太阳奔跑,看山崖下奔腾的流云,看天空从赤橙变青自;我白天飞跃冷松和白桦林,看一望无际的草场,看荒无人烟的平原上石柱耸立;我夜晚坐在晾望塔的屋顶,看银河气象万千,看苍黑的山脉延伸到无穷远。

  • 标签: 《遗迹守护者》 中学 作文 郝景芳
  • 简介:●吴哥城的遗迹已有不同程度的坍塌,但多数依旧存在,尽管其內部结构已然衰朽,季风曾在数百年中侵扰过这一地区。自1970年被荒弃以来,遗址内已

  • 标签: 吴哥 保护主义者 无花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