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道家伦理与反资本主义精神,    四、相对主义与消解自我中心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契合点是相对主义,道家伦理资源中潜存着某些与后现代精神相通的要素

  • 标签: 伦理后现代 后现代精神 道家伦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道家伦理与反资本主义精神,    四、相对主义与消解自我中心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契合点是相对主义,道家伦理资源中潜存着某些与后现代精神相通的要素

  • 标签: 伦理后现代 后现代精神 道家伦理
  • 简介: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由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创新基地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所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在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面前,与会学者立足于当代社会现实,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围绕天人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等展开讨论,并探讨了休闲哲学的价值重估问题。

  • 标签: 生态伦理思想 道家思想 文明研究 当代 论坛 专家学者
  • 简介: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柔弱不争'的处世伦理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和'贵生养生'的生命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普世价值。

  • 标签: 道家 伦理思想 普世价值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的负面效应,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长期以来所持有的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儒家道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儒家 道家 生态伦理
  • 简介: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现代环境伦理学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表现为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现代环境伦理学价值维度的思考,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 标签: 天人合一 环境伦理学 和谐 道德关怀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在理念上的困境。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规律思想、敬畏生命的人文主义思想等宝贵的生态思想精华。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天人合一
  • 简介:《庄子》中包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有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继承、发扬,也有一些思想被后世道家、道教所扬弃、修正。这里主要就生态伦理和社会伦理思想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庄子》 道家 道教 扬弃 简论 社会伦理思想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共同历史地形成的。孔子侧重于人道,从人道出发强调天与人关系的和谐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而老子则侧重于天道,强调“自然无为”,认为人与社会均应顺其自然,合乎天地的客观法则。老子的思想经庄子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庄子以其想象奇特、色彩瑰丽的寓言式散文进一步丰富了道家哲学体系,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兼具儒道两种气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 标签: 书法 道家 传统文化 汉字结构 象形 气韵
  • 简介:道德与文章,学问与做人。中国古代文人对此向来是并重的。陈广忠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担负高校音韵学、汉语史、文献学及地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生治学,谨严而广博。先生为人坦诚儒雅,胸中丘壑遂成笔底烟云。先生新作《中国道家新论》(黄山书社,2001年6月)洋洋五十万言,便是这样一部容道德于文章,具有精深价值的专著。

  • 标签: 中国古代文人 新论 儒雅 文章 审视 坦诚
  • 简介:该书是孙以楷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家与中国哲学”的最终成果,由孙以楷教授、李霞教授、陈广忠教授、陆建华副教授等十二位学者用十年时间撰成。它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家哲学研究为主体,探讨每一历史时期道家哲学与其他中国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厘清了

  • 标签: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主体 时间 学者 成果
  • 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976年3月),福建人,出生于传教士家庭。国际知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他的座右铭。

  • 标签: 林语堂 道家观 中国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 简介: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易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易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乾坤道家 易诠释 道家易
  • 简介:儒、道、禅三家思想相互融化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其中,道家超越制度礼法提出的一系列哲学命题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老子》和《庄子》这两部道家重要经典,讨论先秦道家审美意识,结合中国古典美学“虚实相生”的原则、“同自然之妙有”的命题以及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说明道家的美学是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基础。

  • 标签: 自然
  • 简介:一、道家的人性观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不依赖于外部的环境,贫富、贵贱甚至生命的寿夭、身体的健康或缺损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那种无知无欲、素朴恬淡的自然之性.这种自然之性是本能的、内在的、天然的,无所谓善恶,一切善恶都是以后天的辨别之心看待人所获得的价值判断.

  • 标签: 道家理想
  • 简介:我本行是戏剧文学.但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有一阵疯上声乐,练得上额小肌发酸,关节发疼:喜欢芭蕾时,练得脚趾出血……七十年代末,兴趣转到武术:我想:老坐着写字,人不要写戆了。练武术,一是健身,二是激发创作。

  • 标签: 道家剑 武术 太极拳 套路 青萍剑
  • 作者: 隗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隗宁(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大道九公里处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2000)【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下引只注章数)“反者道之动”体现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在道家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到他的正面,

  • 标签: 教育思想 道家 《道德经》 对立关系 有无相生 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