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最高法院近年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对法院内部工作人员强力约束,以遏制对案件的违法过问现象,而2011年2月发布的《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是正式建立起规制法院内部人员违反法定程序过问案件的标志性文件,该文件明确要求对违反法定程序过问案件要登记备案。

  • 标签: 登记备案制度 案件 违法 违反法定程序 最高法院 内部人员
  • 简介:解决正犯、共犯的违法关系问题,应分两个步骤:首先合理界定共犯从属性的不同层次,继而在其基础上以共犯的处罚根据论厘定正犯、共犯之间的违法关系。共犯从属性可分为'作为必要条件的从属性'以及'作为连带作用的从属性'。正犯、共犯之间的违法具有连带性,两者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不存在一个合法,另一个违法

  • 标签: 正犯 共犯 共犯从属性 共犯的处罚根据 违法连带性
  • 简介:城口县人大原主任于少东或许没有想到,本想留住幸福浪漫时刻的视频资料,却成了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证据这是一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婚礼。视频资料中,多辆豪车组成迎亲车队,五星级酒店偌大的宴会厅里人流熙攘、座无虚席,动用大型摇臂拍摄设备和多台摄像机拍摄……

  • 标签: 违法 违纪 视频资料 五星级酒店 原主任 城口县
  • 简介:关于共同犯罪在什么方面具有共同性这一涉及共犯的根本问题,理论上存在(部分)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对立。我国通说主张(部分)犯罪共同说,即认为共同犯罪本质上是数人'共犯一罪'(罪名同一性说或者罪名从属性说)。但该说存在着无视共同犯罪的实质是客观归责、不当限缩了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有违责任主义以及造成定罪和科刑的分离等诸多问题。从共同犯罪的立法和理论旨在解决参与人的客观归责问题和责任个别作用的原理出发,只要各参与人之间具有行为的共同或者违法事实的共同,即可成立共同犯罪。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参与人的责任内容予以定罪处罚。所以,共同犯罪的本质在于'数人共犯数罪'(罪名独立性说)。

  • 标签: 共同犯罪本质 犯罪共同说 行为共同说 因果共犯论 责任个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