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髓内与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就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但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股骨髓内法的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髓内(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髓内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髓内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闭合复位股骨髓内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6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干预组30例,进行闭合复位股骨髓内治疗,对这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有一定的统计学价值。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股骨髓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不仅手术创伤小,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大量针对型股骨髓内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但哪种修复方式更有优越性,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目的:系统评价型股骨髓内与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1至2015年万方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等,同时手工检索国内主要期刊,搜集有关防型股骨髓内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RevMan5.2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共811例患者,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组住院时间及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型股骨髓内组(P〈0.00001),可减轻患者痛苦;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不如型股骨髓内组效果好(P〈0.00001);且两者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型股骨髓内置入内固定在微创治疗,即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方面有一定优势,全髋关节置换后可使患者较早恢复髋关节功能,允许早期负重行走,减少患者卧床时间,降低卧床并发症。因此临床应该根据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身体状况、损伤程度、骨折类型、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情况考虑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

  • 标签: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股骨髓内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可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髓内(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髓内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髓内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 作者: 罗智陈德忠龚克鲍勤超韩长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比较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按照疾病情况及患者自愿的原则分为髓内钉组与置换术组,髓内钉组38例,置换术组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髓内钉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置换术组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180d、360d行走能力;结果:置换术组术后9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髓内钉组术后180d、360d髋关节功能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置换术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得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髓内钉组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90d、180d、360d髋关节疼痛得分对应比较,均呈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0d行走能力1级、2级、3级患者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组间对应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则使骨折得到了恢复重建,髋关节远期功能恢复较好,适用于预期存活时间长、身体状况较好,且对生活质量有着较高要求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型股骨髓内(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入选病例均获得12至18个月以上有效随访,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为96.67%(29/30),与DHS组的90.00%(2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0.73±2.84)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7.56±2.25)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81.34±25.68)mL,明显少于DHS组的(332.33±18.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与DHS相当,但PFNA治疗较DHS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明显较短,而且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髓内(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表现。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用PFNA技术治疗方案,结合病案资料评价疗效。结果40例患者,手术时间(51.21±12.15)min,术中出血量(115.41±46.52)ml,合并症3例。结论PFNA治疗技术的优势在于适合于老年人股骨结构组织恢复,修复性好、创伤影响小。

  • 标签: 股骨近端 抗旋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研究
  • 简介:六旬老人胡大伯不幸遭遇了车祸,到武汉协和医院后被诊断为右肱骨粉碎性骨折,该院骨科团队为其行MultiLoc髓内技术治疗肱骨骨折。据悉,协和医院目前在省内率先使用该项技术,疗效较好。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技术的不过10家。

  • 标签: 武汉协和医院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治疗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髓内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选对象均为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内,我院骨科科室所收治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共计40例。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解剖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观察组20例患者接受股骨髓内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髓内方法对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髓内置入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接收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股骨髓内置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股骨髓内置入治疗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便于患者的日后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老年转子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