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院采用肱骨解剖钢板手术治疗肱骨骨折22例,全部病例均采用肱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本组病例均行切开复位肱骨解剖钢板内固定

  • 标签: 治疗肱骨 肱骨近端 解剖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43例股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3例患者经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术后随访发现髋关节功能恢复优3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0%。结论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段骨折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解剖钢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骨折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患者Neer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效果十分优秀,固定稳定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解剖锁定 钢板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肱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组(A组)与锁定钢板治疗组(B组),对比分析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治疗费用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而A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二者治疗优良率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具有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需要处理好术后并发症以及术中出血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解剖钢板固定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并解剖型股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5~15个月(平均1O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2.9%。结论股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具有固定靠、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利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1。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股骨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96例病例中,94例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到3.5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85例,良5例,中4例,差2例。结论采用股骨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固定牢靠、可抗旋转、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解剖型钢板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2020年7月——2021年7月88例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状况。结果: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并不明显;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肱骨骨折治疗中,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时间较短、创伤较小,且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解剖锁定钢板 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愈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04月的尺骨粉碎性骨折患者62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和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成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锁定解剖钢板 尺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锁定解剖钢板治疗尺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07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尺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尺骨粉碎性骨折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锁定解剖钢板 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问题及相应分析。方法 通过对 2015年 1月到 2017年 8月收治并随访的 40名肱骨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治疗,然后再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这些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回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一年左右,其肱骨的骨折情况均得到了愈合,按照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这些患者的肱骨情况进行了评分,其中达到优的有 24例,良 9例,合格 5例,差 2例,这其中优良率达到了 82.5%,并未出现断板、断钉这样的情况,也未发生骨头缺血坏死或者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 应用肱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方式,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来进行治疗,并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可以使得患者的愈合情况更好,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肱骨近端 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选对象均为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内,我院骨科科室所收治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共计40例。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解剖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观察组20例患者接受股骨髓内钉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髓内钉方法对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近端解剖锁定钢板 治疗 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共选择2017年5月份至2020年5月份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股骨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手术方法分为PFAN组(n=30)和ALP组(n=30)。 PFAN组患者采取PFNA进行治疗,ALP组患者采取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统计其并发症(髋内翻、骨不连、骨折未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都比ALP组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股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干骨折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肱骨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肱骨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期间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6例中31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获得随访的患者骨折术后均I期愈合,按Neer肩关节评价标准,优及满意率为93.5%。结论肱骨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肱骨复杂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8月~2013年10月接诊的老年肱骨复杂骨折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总结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皆给予>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5.2±0.6个月;总体优良率83.78%(31/37),其中优12例、良19例、可4例、差2例。结论老年肱骨复杂骨折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临床总优良率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 解剖锁定钢板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解剖钢板与肱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功能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51例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肱骨解剖钢板组(A组,65例)和肱骨解剖锁定钢板组(B组,86例),在随访过程采用Constant评分及Neer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B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两组的术后1年和术后2年功能比较:B组Neer评分的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总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Constant评分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主动活动及总分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肱骨解剖钢板与肱骨解剖锁定钢板均可用于老年Neer三、四部分骨折,但解剖锁定钢板愈合更快,功能恢复更好,临床推荐优先使用。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Neer评分 Constant评分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行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行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3年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63.0±8.0)min比(83.5±9.4)min,P<0.05],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6.5±2.6)cm比(11.6±2.7)cm,P<0.05],手术中出血量[(145.0±25.0)ml比(207.5±26.3)ml]与手术后引流量[(72.0±10.0)ml比(83.6±11.5)m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5.0±4.0)d比(23.4±5.3)d、(10.0±1.6)d比(17.0±5.0)d、(9.5±2.4)d比(12.4±2.3)d,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年远期疗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治疗,可有效减轻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术后康复速度,且患者3年远期疗效理想,该方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PFNA治疗 3年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肱骨锁定内固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35例肱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女22例;年龄24~83岁,平均56.7岁。根据使用固定物不同分为2组:新型钢板组14例(采用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与PHILOS组(采用PHILOS固定)21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ASH)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新型钢板组与PHILOS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6~21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新型钢板组手术时间为(83.9±29.2)min,术中出血量为(36.4±27.1)mL,住院时间为(2.3±1.1)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0.1±4.7)、(55.5±19.1)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5±4.6)、(25.1±24.4)分,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PHILOS组手术时间为(85.0±38.8)min,术中出血量为(62.9±46.8)mL,住院时间为(2.4±0.9)d,术后1个月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1.0±3.8)、(49.6±23.7)分,末次随访时UCLA评分和DASH评分分别为(28.0±5.1)、(19.1±17.3)分,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患者肩关节功能满意,与PHILOS固定疗效相当,是一种可行的内固定方式。

  • 标签: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随访研究 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LPHP)治疗复杂的肱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LPHP内固定治疗17例复杂的肱骨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均愈合,按照ConstantScoringSystem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9%,患者满意率为90%。结论LPH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并且对骨和软组织损伤小,可使患肩早期安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是一种治疗肱骨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复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锁定钢板(lockingproximalhumerusplate,LPHP)治疗老年肱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4月至2014年5月,应用LPHP治疗66例老年肱骨骨折,男30例,女36例,年龄60~84岁,依据Neer分型Ⅱ型骨折10例,Ⅲ型骨折48例,Ⅳ型骨折8例,合并肩关节脱位3例,致伤原因车祸13例,坠落或跌倒53例。通过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症状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临床功能。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2例肱骨头坏死,均为Ⅳ型骨折,肱骨头侧钢板下骨吸收2例,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8例肩关节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38例;良20例;可8例。优良率87.9%。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等情况。结论LPHP治疗肱骨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骨折愈合快,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Neer 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治疗19例肱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2例;年龄(64.0±12.8)岁(范围,32~85岁);依据肱骨骨折Neer分型,其中两部分肱骨骨折1例,三部分肱骨骨折9例,四部分肱骨骨折9例;9例大、小结节均骨折,10例仅大结节骨折。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干角改变量、肱骨头高度改变量、患肢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1个月(范围,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骨折均已愈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为(84.2±11.0)分(范围,55~98分);DASH评分为(19.4±11.6)分(范围,2.3~47.8分);VAS评分为(1.6±1.3)分(范围,0~4分),其中轻微疼痛17例(89.5%,17/19)。19例患者术后第1天颈干角141.9°±9.8°(范围,132.17°~162.66°,肱骨头高度(18.0±5.9)mm(范围,7.45~27.12 mm);末次随访时颈干角148.6°±7.5°(范围,132.70°~159.39°),肱骨头高度(17.4±5.5)mm(范围,5.02~27.31 mm);颈干角改变量为3.29°(范围,0.68°~33.10°),肱骨头高度改变量0.68 mm(范围,1.32~6.56 mm),其中内固定失效4例。术后第1天,1例出现距螺钉穿出,该例患者术后第17天出现伤口感染,予以清创术治疗后感染控制。无一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或畸形愈合。结论肱骨双结节锁定钢板能够同时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维持结节骨折块与肱骨干之间的相对位置,减少术后结节再移位或畸形愈合,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