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估计温度变化趋势的线性回归方程及M-K检验方法,对陕西北部榆阳区1951—2012年年、季平均气温和最高(低)气温序列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62a来榆阳区升温显著,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率0.21℃/10a;榆阳区气温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最低气温升高,二是冬季升温明显高于其它季节;M-K检验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发生远早于年平均最低气温

  • 标签: 气温变化 趋势分析 M-K检验 突变分析
  • 简介:摘要微测井常用于地震采集时地表结构调查工作,通过研究工区内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地表地震地质条件的变化,为激发井深提供依据,为数据处理提供精确的静校正数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微测井调查中在草原沙化区大量微测井点出现高速层下重复出现低、高速层的现象,通过区域踏勘、露头调查、岩性及速度分析,结合构造演化,预测了地表逆断层发育及展布。

  • 标签:   鄂尔多斯  麻黄山  微测井  速度  断层
  • 简介:地表衰减是影响地震记录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陆上进行地震勘探时,地震波需要穿过地表,由于地表传播介质通常为非均匀、各向异性和非完全弹性体,导致地震波衰减十分严重,使检波器接收到的地震波能量弱、频率低。地表衰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品质因子、低降速带速度、低降速带厚度和炮检距。正演模拟地震记录在各种影响因素不同取值下的情况,对地震子波及其对应振幅谱进行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各个因素对地表衰减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近地表衰减 影响因素 品质因子 低降速带 炮检距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1981~2022年4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的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新疆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新疆气温的时间演变及气候突变特征,得出了新疆气温年际、年代际发生特征及时间分布,以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为有效应对气候异常,提升气象部门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气温变化 新疆 优化策略
  • 简介:城市不同下垫面与建筑物空间形态对地表气温等微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城市气温时空变化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eoeye-1立体影像,在建筑物高度、下垫面覆盖类型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选择南京一中、光华东街、玄武湖、头陀岭4个区域,采用ENVI-met微气候模式,以城市基本气象站南京站的实时气象数据作为背景气象场,模拟不同区域地表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ENVI-met模拟气温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南京一中与光华东街区域气温时空分布规律总体相似,但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使得局部区域气温变化不同,玄武湖区域气温由陆地中心向外围呈递减趋势,而头陀岭地形复杂多变,白天气温变化剧烈,夜间空间变化较小。

  • 标签: 近地表气温 ENVI-met模式 微气候 城市空间形态 模拟
  • 简介:摘要本文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直方图、空间分析方法,对比长江流域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气象温度的差异性,进而分析差异性的形成原因,总结其一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反演结果与气温监测数据在空间和数值存在差异,而这一差异具有空间分布和数值分布上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2)陆地表面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逐渐上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陆地表面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差异性放大,具有明显的分异效应。3)夜晚陆地表面向外辐射能量,地表温度下降,在此过程中区域地表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趋同效应。

  • 标签: 长江流域 地表温度 气温 差异分析
  • 简介:利用成都市1968年12月—2008年2月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年代际变化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讨论成都地区40年冬季平均气温、各界限温度日数变化趋势和特征,探讨成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和突变点。并特别对1月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40年有明显升温趋势,其中1991年左右有暖突变,但对1月份分析中,运用t检验和累积距平,得出突变检验中交点(1971年)并不是突变点;研究表明成都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全球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标签: 成都 冬季 气温 突变检验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彭水县 1951~ 2019年 69a国家站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逐日气温 观测资料,对彭水县国家站 的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彭水 县 气温的时间演变及气候突变特征, 得出了彭水县气温年际、年代际发生特征及时间分布,以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为有效应对气候异常,提升气象部门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气候 特征 温度
  • 简介:宣恩地处长江中上游,具有山地、水系、气候等方面的区位特殊性,利用1959~200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宣恩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结果表明,51a来宣恩平均温度(除冬季)1980年代中期前降温,后增温,冬季呈持续增温趋势。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相似,不同的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增温幅度要大于平均温度。不同于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呈持续升高趋势。年平均日较差先减小后增加,冬、夏季日较差减小,而春、秋季却呈增加趋势。分析认为,小城镇的增温现象不可忽视,宣恩最低温度变化受人为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山地 温度变化 MANN-KENDALL法 湖北宣恩
  • 简介:利用玉树地区1957-2007年的逐月气温资料用气候均值和均方差方法计算了线性趋势系数,并采用蒙特卡洛显著性检验对玉树地区50年来冬季、秋季、春季和夏季气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气温变化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秋季、春季气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3℃/10年的速度升温,高于青海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线性趋势系数为0.16℃/10年。

  • 标签: 玉树地区 气温50年 变化分析
  • 简介:利用乌海1961-2006年的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乌海地区46年的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6年来,乌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0.5℃/10a,在不同季节中,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上升了0.97℃/10a,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

  • 标签: 气温 变化趋势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瓮安县气象站1961-2019年的气温数据,应用线性趋势发、M-K突变分析法,对瓮安县气温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9年瓮安县年均气温、极端最高(最低)及四季气温都呈现增温的趋势,升温趋势率最高是极端最低气温0.32℃/10a,其次是秋季0.18℃/10a,升温趋势率最低是夏季0.08℃/10a。通过突变分析,年和四季气温都存在突变,年均气温在2007年突变,四季中冬季突变最早是1993年,夏季突变出现最晚是2014年,春季出现在2006年,秋季出现在2005年。

  • 标签: 瓮安县 气温 变化趋势分析
  • 简介: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4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a和0.156℃/10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 标签: 秦皇岛 气温 变化特征 变暖
  • 简介:利用新疆89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新疆50a气温变化趋势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新疆各区域年平均气温呈现一致的显著上升趋势,秋、冬季的线性升温趋势最显著;夏、秋季平均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呈逐年代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增温最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明显高于夏季,而冬季,北疆和南疆2001~2008年比20世纪90年代气温则分别下降了0.3℃,0.5℃,天山山区则比20世纪90年代高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地域变化特征一致,总体表现为增温速率北部大南部小、东部西部大中部小、山区大平原小的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自20世纪8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年代呈逐年代上升趋势,且其增温速率远远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

  • 标签: 气温变化 线性趋势 趋势系数 新疆
  • 简介:摘要 本文选用广饶国家气象观测站 1981—2019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 50 年气温变化特征,根据数据分析 50年广饶县气温呈稳步升高趋势,通过分析气温趋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 标签:
  • 简介:通过分析陕西省60a来气温时空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中国陕西省气温变化进行定量化分析,阐述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60a来陕西省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升温趋势较缓和的是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升温趋势明显;在时间尺度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陕西省气温的上升趋势特别显著;陕西省各区年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分别以10a为第一主周期。

  • 标签: 陕西省 气温 时空变化 突变 周期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米东区气象局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对30年米东区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米东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另外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且年代际差异变化特征显著。三者波动变化中,以极端最高气温的波动幅度最大,平均气温的变化稳定性要比极端最高气温稳定,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要高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

  • 标签: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强震地震学研究方面国内外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隐伏断层和出露地表断层在地震发生时断层地表运动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几十年全球发生的中强地震的地表运动参数的统计分析所得的结果表明,由隐伏断层所造成的断层地表运动强度(速度、加速度)大于出露地表断层所产生的地表运动强度,虽然发生在出露地表断层的地震往往可造成较大的断层地表位移,但是当地震矩震级(MW)达到7.5级以上的时候,断层地表加速度和速度在源区却出现了饱和现象。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且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断层动力学模型,模拟断层的动态破裂过程以及断层地表运动的特征。

  • 标签: 隐伏断层 出露断层 强地表运动 地表运动饱和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0-2019年西藏拉萨市的气温观测资料,对30年来拉萨市的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拉萨市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是0.623℃/10a、0.42℃/10a、0.682℃/10a;拉萨市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主要集中出现于5-8月,峰值发生于6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月平均值为27.7℃,月最大值为30.8℃;每年中的1-6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上升的趋势较为显著,从6-12月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则呈递减趋势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最小值大多数集中出现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冷月为1月份,月极端最低气温处于-14.6~-8.1之间,月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为-11.5℃;拉萨市逐月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呈现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态势,即每年中的1-7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不断上升,从7-12月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不断下降。

  • 标签: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趋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