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刘献君、房保俊在《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9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成长于政权更迭之民国,却形成了覆盖南北的大学群和知识共同体,一系列名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究其原因,虽有如人才储备、社会结构、政府扶持等外部原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理念的支撑与引领。从1898年到1949年,

  • 标签: 高等教育理念 近代中国 《中国高教研究》 变迁 近代高等教育 2009年
  • 简介:宋伟、韩梦洁在《史学月刊》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高等学堂在创办初期的地域布局相对来说是比较均衡的,京师、陕西、河南、江苏等地区稍微多一点,但并不突出。1911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就已经偏向于沿海地区,后来随着大学向北京、上海等地的集中,

  • 标签: 中国高等教育 地域 近代 非均衡 《史学月刊》 沿海地区
  • 简介:目前关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范式,如移植替代论、依附发展论等,不能全面、真实地揭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变革的历史真相。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回到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中国近代教育实践者的思想与活动这一主线索上来。

  • 标签: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研究范式
  • 简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崛起发端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也即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崛起过程中发挥了先导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李大钊、北京大学等关键角色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厥功至伟,而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也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融合,共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崛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高等教育 李大钊 北京大学
  • 简介:近代中国海关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曾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海关介入了同文馆的改革,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初创;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中的一所重要院校——“税专”,就是海关院校;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海关直接吸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成果——从中国高校毕业生中吸纳人才。

  • 标签: 近代中国海关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 同文馆 税专 高校毕业生
  • 简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但当时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产生了一批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中国 近代教育史 高等教育 教育研究 学科建设
  • 简介:燕京大学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现状和学科自身需要出发,向牛津大学取经导师制,创办了“导师制社会科学研究科”简称“导师制”导师制是以法学院为依托,本科层次的,以社会科学为范围的学科人才教育制度.导师制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读书讨论,以及引进ModemGreats课程.虽然导师制改革存在诸多问题,但对燕京大学探索近代高等教育本土化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导师制 燕京大学 近代高等教育史 本土化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在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中发生数次重要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既是在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中随着政治变化而变化,同时这一系列变化也带有教育体制自身的特征。

  • 标签: 高等教育 变化 近代
  • 简介:盛宣怀,作为举办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率先探索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学制体系,催生了近代教育最早的办学章程,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最早的校歌与校训,设立译书院并确立了引进西方书籍的宗旨与原则。

  • 标签: 盛宣怀 近代 高等教育 先驱
  • 简介:从清末第一所师范学校建立到1922年颁布的20多年间,中国师范教育一直是独立建制,由国家统一办理.颁布后,受美国模式的影响,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逐渐形成了颇具自己特色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 标签: 近代中国 高等师范 教育制度 沿革
  • 简介:中日两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中国与日本近代高等教育立法思想、过程度结果的比较,探析造成近代中日高教发展悬殊的原因,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 标签: 近代高等教育 教育立法 比较教育 日本 中国
  • 简介:我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生教育虽然只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却出现了清末民初、“五四”之后和80年代以来三次留学潮和五代留学生(即洋务运动、清末民初、30年代前后、50年代和80年代)。这批留学生,特别是留美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 标签: 《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 留学生教育 中国 近代
  • 简介:<正>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比较法学教育作为法学教育的一门新学科在中国的出现,是近代中西方法学在教育领域兼容实施的产物.也是中国人博稽中外,以中西方文化丰富法学、开拓法律文化领域的大胆尝试。它的产生既与反动统治者对待教育的保守落后态度有关,更和帝国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精神渗透、侵夺我国司法主权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 标签: 比较法学 教育领域 文化侵略 法学教育 文化领域 司法主权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发展经过了艰难起步期(1840—1911年)、缓慢发展期(1911—1927年)、发展改善期(1927—1949年)3个阶段。近代女子体育教育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促进女子角色转变;促进女子体育教学体系的形成;提升国民对于女子体育的认识。

  • 标签: 体育史 女子体育 体育教育 近代中国
  • 简介:摘要:在近代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教会教育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深远。可以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教育教育联系密切。而教育教育又是通过教会大学来进行的。教会学校是近代历史上由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虽然他们存在时间不到一个世纪,但是它们在中国教育近代化以及教育交流史上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教会教育 高等教育 近代化 影响
  • 简介:中国近代的教会学校是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西方列强侵华的历史紧密相连。其办学宗旨是培养能够取代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使中国全面向“基督”开放。显然,其初衷是希望加强对中国的控制。而不是培养其异化力量。岭南大学作为近代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教会高等学校,在中国教会学校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且由于身处岭南地区,其办学又有别于其它地区的教会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点。

  • 标签: 近代中国 岭南地区 高等学校 大学 教会学校 办学宗旨
  • 简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我国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紧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

  • 标签: WTO 中国 高等教育 机遇挑战 人才价值 办学效率
  • 简介:一、选择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发生在近代的旧式农民战争.回答1~3题: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为旧式农民战争,主要表现在A.采取农民造反的斗争形式B.主要担负反封建的任务C.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D.以建立小农经济为目标

  • 标签: 近代 中国 政治变革 选择题 中学 历史
  • 简介:一百多年的“近代中国”,乱多于治,可以说没有十年的安稳日子;与两千年“传统中国”的冶多于乱、总有一千多年的安定适成鲜明对照。过去许多人爱说中国是睡狮,发展停滞,似乎不很高明。但睡狮初醒,似仍类虎落平阳,外遇强权,尚难自保;内则试图“取而代之者”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一般老百姓,恐怕还不如发展停滞时那样宁静。

  • 标签: 近代中国 重心 传统中国 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