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左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同时在文学语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它的辞令,言近而旨远,辞简而义深,委婉含蓄,雍容典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应对语言的典范,诚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言:“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曲而美,其语博而奥”。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对《左传》的辞令进行探讨,所谓野人献芹,尚乞博雅君子辱教。

  • 标签: 《左传》 辞令 王孙满 雍容典雅 委婉含蓄 刘知几
  • 简介:春秋时代的特殊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行人”,他们以礼义、诚信为工具,运用外交辞令扶危存亡、不辱使命。行人的辞令蕴含着丰富的外交内涵和艺术,呈现出各诸侯国的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佐传》行人辞令中所体现的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浓厚的文学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步其后尘的战国纵横策士直接继承和发扬,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左传》 行人辞令 时代特征 影响
  • 简介:历来论述左传辞令者,涉及行人、大夫颇多,关照俘虏这一特定群体的辞令的专篇很少.但就其论说技巧而言,俘虏辞令不仅运用了辞令晓以大义、示以利害的一贯手法,还使用了隐语、呼号、针锋相对等许多特殊的言辞表现形式.俘虏辞令的这些特点使得俘虏的言辞精彩纷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左传辞令描写的高妙手法,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鲜活的春秋世界开启了一扇窗户.

  • 标签: 左传 俘虏 辞令论 说技巧
  • 简介:在华演讲时“露两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名句,是许多外国政要的爱好。他们在引用中国的古典名句上,都选取了示善、积极、友好、让大家一听就懂的语句,以此来表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让大家产生比较强烈的共鸣,容易加深与东道主之间的感情。外国政要们热衷说中国的古典名句,让人们感到亲切的同时,也体会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政府对与中国对话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中国文化 外国政要 外交辞令 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 简介:从本质上说,外交辞令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及其他领域交涉所固有的语言习惯。它是国家对外策略的侧面体现,更是国家利益维护的"先头兵"。传统上的外交辞令,属于典型性范畴,一般采用一些直接、严谨而又内涵感性化的语言来阐明态度、表明立场。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以幽默化、文学化、古典化及多样化为特征的网络语言,给交际行为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 标签: 文学化 感性化 国家利益 性范畴 古典文化 分众传播
  • 简介:讲起“五胡十六国”,想到什么呢?首先,大概是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五个“胡族”;然后,可能是有哪十六个国家,什么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前凉、后凉等等;再是,每一国的开国者是何人、属于何族、定都于何处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想一想,记得这些就等于认识“五胡十六国”了吗?如果说,这些是认识那个时代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要问,记得这些,有什么意义可说呢?

  • 标签: 《通鉴》 五胡十六国 小人物 外交辞令
  • 简介:《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讲的是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秦国和晋国包围了郑国,准备联合攻打郑国之前所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危在旦夕,郑大夫烛之武说秦退兵,使秦国和晋国内部发生了分化,从而改变了郑国的危险处境。《烛之武退秦师》刻画了烛之武的爱国行为和能言善辩的特质,无论记言或记事,文字都尽其妙,

  • 标签: 中学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