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阴部外动脉(superficalexternalpudendalarteryaxial-patternflap,SEPA)是基于阴部外动、静脉系统的.本院于1991~1999年采用SEPA早期修复手部电击伤2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阴部 外动脉轴型皮瓣 电击伤 手部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早期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反流轴型皮瓣 头部损伤 电烧伤
  • 简介:例1男,35岁,左手中指热压伤后1h入院,创面3.0cm×2.0cm,表面呈皮革状。X线片检查未见骨骼受损。人院后第2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清创,见左中指中、近节指背皮肤缺损约3.5cm×2.3cm,基底为伸指肌腱。设计第2掌背神经营养:以第2、3掌骨基底间至第2指蹼中点为轴心线,第2指蹼中点背侧为旋转点,4.0cm×2.5cm。按设计由伸肌腱膜浅层掀起,蒂部神经和浅静脉两侧保留0.5cm宽筋膜组织。切开旋转点与皮肤缺损之间的皮肤,旋转180°与受区低张力缝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周拆线,患者创面封闭,外形及功能良好。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创面封闭 掌背 热损伤 指背皮肤缺损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目的报道利用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CDFI)设计腹部修复上肢深部创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上肢创面特点,选用髂腰、下腹部和胸脐共3个部位8个,术前传统方法设计后,应用CDFI检测供血动脉的起止点和长度等,根据检测结果再次设计并转移覆盖上肢创面.结果CDFI检测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8例完全成活.结论CDFI对腹部血管判断具有简单、直观和无创的特点,为确定腹部移植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影像技术 腹部 轴型皮瓣 上肢 深部创面修复 CDFI
  • 简介:我院从1992~1996年用V-Y修复指端缺损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17~52岁,平均36.5岁。拇指12例,食指17例,中指13例,环指10例。2手术方法指根神经阻滞麻醉,橡皮带止血,指端清创、拔甲,尽量不咬除末节指骨,以保证伤指末节足够长

  • 标签: 指端缺损 皮瓣修复 手术方法 神经阻滞麻醉 橡皮带 末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例固定架和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护理。体会20例胫骨骨折术后胫骨开放性骨折均能很好的愈合,无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

  • 标签: 外固定架 轴型皮瓣 胫骨开放性骨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后的颈肩背反流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9例患者应用该术式治疗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在确定的血管解剖基础上,设计背部,测定扩张后的组织量与所需的组织量的最佳比例关系。结果利用超长扩张跨区供血的颈肩背反流联合应用治疗经胸部疤痕挛缩畸形,以其特有的优势弥补了单纯修复面积不足、血管蒂较短,血管欠灵活等不足,取得修复区域弹性色泽良好,毁损部位功能恢复满意的良好效果。结论利用扩张后的颈肩背反流治疗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超长扩张 跨区供血 轴型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修复手部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架和修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室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5例胫骨开发性骨折患者,采取外固定架和修复治疗,在术前、术后进行全面的护理。结果35例胫骨开发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后,伤口均很好的愈合。结论应用外固定架和修复治疗胫骨开发性骨折,取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胫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架 轴型皮瓣修复 护理
  • 简介:手部外伤后常有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影响了功能及美观,所以患者对手部缺损修复的要求较为强烈。而施行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组织缺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就我科自1994~2003年期间收治的手部移植修复创面组织缺损300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薄型皮瓣 皮蒂 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部带蒂移植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病患,应用带蒂法进行了髂腹股沟移植,其中20例为由烧伤导致的手背重度畸形,8例为上肢电烧伤和热压伤导致的抗感染能力弱的深度创面,2例为阴道重建。结果:所有全部成活,仅1例出现了间断的缺损。结论:具有较好的血供条件、较大的范围和供区的隐蔽性。游离移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手术过程安全、手术方式简单、能有效抑制感染的发生、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使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应对创口移植的治疗手段。

  • 标签: 髂腹股沟 皮瓣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我科应用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11例,创面面积1.2 cm×1.6 cm~2.0 cm×2.8 cm,均为创伤骨外露创面,急诊一期修复。结果皮全部存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8.5个月,外观饱满,肤色接近正常,质地良好,蒂部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5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双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感觉恢复好、外观满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双轴点 指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支
  • 简介:摘要作者在文献复习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及choke血管理论,探讨跨区供血结合部的改造与重建,及其血流动力学特征。表明:(1)基于血管体区或穿支体区均可设计跨区供血,其区别在于血管蒂与轴线;(2)如果各供区间的choke血管为端端吻合,呈串联排列,可获得超长皮,而侧侧吻合呈并联排列,则可获超宽;(3)Choke血管区的改造与重建可延长皮轴线,使其转移距离和修复范围明显增大;(4)切取范围可参考现有的解剖学资料及术前与术中检测综合评估。提出跨区供血的choke血管区改造与重建,以及如何明确跨区切取范围与提高远端成活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整形外科 choke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对薄股前外侧、前臂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作对比分析。方法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76例均分组为对照组用前臂修复,观察组用薄股前外侧修复。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相关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修复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患者选择薄股前外侧修复的效果更佳。

  • 标签: 舌癌 缺损修复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皮瓣
  • 简介:目的总结用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移植术患者的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d内手术组和受伤7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202例次占81.5%、局部19例次占7.7%、游离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15例次占6.0%。5例因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片后愈合。其余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结论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 标签: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 简介:目的总结报告不同类型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应用不同类型的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1例,其中带蒂逆行岛状47例,吻合血管的游离34例。结果3例远端部分坏死;创面Ⅰ期愈合74例,Ⅱ期愈合7例。随访3个月~2年,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应用不同类型修复足部皮肤缺损,其质地外形良好,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皮肤缺损 皮瓣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