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切莫急于求成.学画,开始要扎扎实实、反复深入地去画好一块山石、一枝竹子,去研究它的结构、明暗、疏密、虚实,用笔、用墨等规律.局部画好了,拓展开就是一幅大.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大(大幅)、贪多(量多不精)、贪全(什么都),而要求深.必须重视书法.古今书法家不都是画家,但画家一般都是书法家或字写得比较好的.画画必须练字,其原因有三:一为提高对笔的控制能力和线条的质量;二是书画相通,可以从书法中汲取很多对有用的东西;三是题款的需要.

  • 标签: 书法家 循序渐进 画家 练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其中石鲁的《转战陕北》和《东渡》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有纯粹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历史创作,  1964年石鲁为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东渡》

  • 标签: 历史画 山水历史 画笔墨
  • 简介:肖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写真”、“写像”、“留影”、“传神”、“真容”等诸多称谓,均有对照真实人物写生的意味,这类画像共通的最大特点,是人像的正面性及对面相特征的写实性追求,这成为了解个人形貌、个性、气质、思想乃至生平、境遇的形象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明代著名小说《金瓶梅》对肖像的这些称谓曾有一些极为生动和民间化的语言,如肖像叫“传神”,肖像叫“传个神子”或“留个影儿”,全身像叫“大影”、面对尸体写生叫“揭自传个神子”。这一连串的语言和“神”都形影相随,由此可见,肖像不但要求“灯下取影”、“亳厘不失”的形肖,更要求“以远取神”、“神完意足”的神似,东晋顾恺之所创立的“以形写神”论成为奠定肖像的理论基础和为之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基础上,绘画实践过程中亦产生了诸如天庭、五官、须发等独特的肖像画法和创作经验,形成了中国肖像独特的美学品格和人文内涵。

  • 标签: 肖像画 中国传统绘画 “传神” 中观 《金瓶梅》 以形写神
  • 简介: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浩劫之后,中国画终于走上了自觉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里,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画家们被压抑太久的创造力象火山爆发一样喷薄而出,各种新的思潮、流派不断涌现,中国画坛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也都由于自己的急迫与张皇留下了简约化与片面性,这一切都显示出目前还仍旧处于一个中国画再发展的过渡时期的特征。他们共同推进了中国画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向多元的演进。如何评价二十年来中国画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向何处去,《艺术批评》栏目真诚欢迎您的直抒胸臆与放言无忌,但有一点,必须是基于学术的。

  • 标签: 新文人画 中国画 文人画家 艺术批评 二十年 发展道路
  • 简介:童年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几乎是终生的。林语堂就曾说影响他一生的一是他的父亲,一是他家乡的大山。出生在海边的现代舞蹈先驱邓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对外部世界的感应最敏锐、最新鲜也最深刻,所以影响也最大。徐甫生移居秦皇岛已经十年,但在他的笔下却从未出现过大海,他的作品主题始

  • 标签:
  • 简介:<正>《梦录》连《代序》共收十七篇散文,只是八十多页的小书,但却风靡一时,获得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金,“成为当时散文的经典.”《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委员会指出:“在过去混杂于幽默小品中间,散文一向给我们的印象多是顺手拈来的即景文章而已.在市场上虽曾走过红运,在文学部门中,却常为人轻视.《梦录》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制作,有它超达深渊的情趣.”堪称当时散文的优秀代表作.《梦录》在卅年代多次再版,广为流传,一个重要原因是,《梦录》描画了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深沉的寂寞,

  • 标签: 画梦录 何其芳 抒情散文 理想主义者 作者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简介:夏硕琦(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杂志原主编、编审):杨留义是一位满怀学术激情的画家,在创作上他不故步自封,而是在不停地探索、创新。近年来,在中国城市化强力猛进、生态意识大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他感应时代,与时代同步,开始城市山水的创作。杨留义的城市山水可说是自然情怀、历史意识与时代激情的交融与笔墨表现,是历史的辉煌余韵与时代英雄的伟大创造的交响。

  • 标签: 杨留义 城市山水画 山水画家
  • 简介:皴擦点染的笔墨在兰铁成山水的近作中,竟然融汇成神秘神奇神圣的意境,令人刮目相看。如果说神秘是含蓄的代名词,神奇是现代绘画的风采,神圣是宁静致远心态的折射,那么,兰铁成的山水画风格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来随随便便地概括呢?即现代含蓄心态的审美取向。

  • 标签: 山水画 画风 现代绘画 笔墨 融汇 传神
  • 简介:中国画艺术千年传承至今日,并非上世纪末的危言耸听所言走向穷途末路,反而是柳暗花明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当下美术评论家为了便于评述,大体上有所共识把今日中国画艺术归纳为三种形态:新传统、新古典、新水墨。新传统杂糅西方写实传统与文人画笔墨情趣,新古典直接承袭传统文人的笔墨、精神形态,新水墨则是在语言形式上多样创新,处在不断探索、不断变化之中而求新求异。其实此分类法也不尽人意,在具体的绘画艺术实践中,尤其是一个创作实力极强的画家其创作状态和艺术类型是因时而异。在这诸如三种发展方向中,少壮派画家张卫的艺术无疑当属特殊个案,他的创作在题材上首先试图创新突破而在整个画面所传达的涵养精神上却是直承古意,征此其中可以清晰看到艺术家本人对于中国画当代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 标签: 艺术表达 时代精神 张卫 传统文人画 中国画艺术 创作状态
  • 简介:画家于志学,他出生于我国东北,长大于北国,他是雪乡的主人,作为一个冰雪画家,他是得天独厚。但是这还仅仅是客观条件还必须具有画家自己的决心与要求。1980年他在“笔记”中写道:“我要在大自然中,陶冶我的思想,锻炼我的技巧,丰富我的幻觉,纯正我的感情。”

  • 标签: 于志学 山水画 绘画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油画家罗工柳是我国最早一批从事革命历史创作的一位著名画家。一九五一年创作的《地道战》,是他从延安时期开始的木刻创作转向油画创作的处女作。一九五九年,他与全山石合作完成了《前仆后继》。一九六一年,以井冈山革命斗争为背景创作的三幅作品又相继献给了观众,即《井冈山》、《上井冈山》(与全山石合作)和《毛主席在井冈山》。除《前仆后继》一幅没有发表过,其它四幅曾在美术界

  • 标签: 革命历史 创作年代 罗工柳 兼论 艺术构思 井冈山时期
  • 简介:摘要自从新的声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颁布后,不少项目都要噪声等值线图,尤其是市区的交通类项目几乎全部都要噪声等值线图。而目前成图效果最好的CADNA软件价格动辄十多万一套,并且在新的声导则中也不适用(详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本文介绍如何利用EIA噪声环助手这种低成本的软件绘制等值线图,供同行们参考。

  • 标签: 噪声 环评助手 等值线图
  • 简介:时代孕育豪情,艺术呼唤崇高.从标志着大蒙古国的建立一统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钩沉、发掘、提炼、凝聚,塑造出鲜活的群体形象,张成思的大型国画《天骄》和《契丹秋猎图》经过多年酝酿创作完成.《天骄》是一幅高224米、宽453米的重大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我们把《天骄》看作史诗性的作品.它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追思历史,寓深广的历史感于强烈的爱国主义之中;它凸现史实的片段,用略微俯视角度作大构图又用近镜头对成吉思汗形象细微刻画.表现成吉思汗这个人物实非易事,一千个人写成吉思汗传,会有一千种评价,画成吉思汗,则是一种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 标签: 人物画 创作 张成 民族 成吉思汗 雄浑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学习中国画的画家,基本上是在打破过去“山水”、“人物”、“花鸟”分科的形势下进入画坛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们以描绘现实物象的技法为基础,向适合个人艺术气质的领域倾斜。随着在艺术上自由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他们得以选择最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方面。进入90年代以后,这些画家的个性化艺术风貌逐渐凸显,各有题材上的偏重。人们很自然地将他们分别归入人物画家、山水画家或者花鸟画家。但其中许多画家的知识结构和感情容量显然不能被花鸟、山水、人物这种区隔所限制。冯远就是这样的画家。虽然他的作品以描绘人物为主体,但他的艺术资质是综合性的,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

  • 标签: 人物画 冯远 历史 花鸟画家 艺术气质 山水画家
  • 简介:早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也喜爱信手涂鸦玩点丹青笔墨。那时的美展不多,但偶有展出我每场必观之、复临之。印象中,叶矩吾先生的小写意花鸟,与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的山水是我凝神伫立观之最多的作品。那是一个文化的时代沙漠,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今天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人,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那时,观他的也没今天这么深刻,这么沉着。只是对他那朝气蓬勃近于时代,近于生活气息的作品一味的喜爱罢了;是一种真情实意的喜欢,倒谈不上心灵的感受与感悟。

  • 标签: 写意花鸟画 美展 笔墨 山水画 丹青 作品
  • 简介:《鹤舞高原》是中国第一台讲述黑颈鹤故事的大型情景诗舞蹈,它的首创性,和编创者对鹤的透彻了解和深入心灵的表达,使其显示了极为鲜明的个性,和撼人魂魄的艺术魅力,对“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当代审美诉说。

  • 标签: 黑颈鹤 天人合一 和谐
  • 简介:2012年,《美术》杂志第一、二期的封面图分别是方正的《收获之二》和金高的《上学》。两幅作品,一幅中国画,一幅油画;一幅为大件(196cm×196cm),一幅为"小品"(71.2cm×73cm),如此差异的两幅作品本不具备多少可比性,但他们关注底层的共同视角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对两者进行一番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二比一好",亦即《上学》要好于《收获之二》。

  • 标签: 《美术》 作品 封面 杂志 《上学》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