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术报》记者斯舜威采访我时,我曾言及雅文化的衰落缘于“雅趣”的衰落(文见《美术报》二〇〇五年七月三十日十六版)。此衰彼必盛,实则由于彼盛而此衰。“彼”者谁?低俗之趣也。个体趣味无论怎么低俗,并不可怕。可怕者,“盛”也。即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乃是由相对一致的个体趣味所合成的群体趣味。

  • 标签: 趣味 此衰 低俗 美术 衰落
  • 简介: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身份的多元化,复合化以及现实繁重的工作状态容易使辅导员在基本角色问题上迷失方向,产生自我否定。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认同,是广大思政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 标签: 辅导员 角色认同 角色迷失
  • 简介: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坏了法治在司法审判、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正义形象,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出现了严重危机。我国法官角色社会认同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和制度原因,包括:法律权威的独立性缺失、法律制度的异域化移植、道德基础的普遍性质疑以及法官角色的多重性紧张等诸多因素。面对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迫切需求以及当前法官角色社会认同的危机现状,应从挖掘本土法制资源、规范司法运作模式、注重审判效果统一和消解法官角色紧张等四个方面建构法官角色的社会认同

  • 标签: 法官角色 社会认同 社会转型
  • 简介:[摘要]:2019年末,疫情肆虐,突来的疫情,中国立马采取防疫措施,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在这场与疫情的博弈中尽一份绵薄之力,但依旧面临着物资和医护人员紧缺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中时,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其中党员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策略。

  • 标签: 党员下沉 角色认同影响因素 引导策略
  • 简介:我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医患角色认同冲突是导致当前医患信任困境的原因之一。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交往领域、医学文化领域、医疗活动领域以及市场关系领域呈现了四种主要的医患角色冲突类型。在角色冲突的作用下,患者更容易在理想与现实医患关系的对比中产生不平等的心理体验,将自身角色地位归于弱势方,导致和谐医患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以新的视角重新界定、认识和理解医患关系,树立新型角色规范和角色认同是医患信任建设的核心内容。

  • 标签: 医患信任 角色冲突 角色认同
  • 简介:摘要:鉴于军人和学生两种身份的截然不同以及高校退伍复学大学生人数的逐年提升,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角色认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从角色定向、角色适应、角色体认、角色冲突、角色懈怠和角色对抗六个维度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角色认同现状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考察以上六个维度在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年级等变量上的差异,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

  • 标签: 退伍复学大学生 大学生 角色认同
  • 简介:教师教育者是指教师的教师,既包括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师教育者,也包括中等师范层面和高等教师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者模糊的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重要阻力之一。教师教育者是教师教育知识的生产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以及教师教育文化的推动者。教师教育者角色的探究是增强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者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

  • 标签: 教师教育者 教师教育者角色 身份认同 教师教育文化
  • 简介:摘要提高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护士角色认同度,对稳定护理行业队伍,提高护理行业的服务质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作为教育管理者除了要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在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对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们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培养他们对护理行业的深厚情感,增强他们为护理行业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操守献青春的信念。

  • 标签: 护理专业学生 角色认同度 措施
  • 简介:由于工作形势、工作对象、工作任务的特殊性,研究生辅导员面临着来自现实的角色挑战和教育对象、合作主体的角色质疑,只有充分认清研究生辅导员的角色内涵、自身认同并走职业化、专业化、学术化的职业路径,才能获得教育对象和合作主体的认同,突破"角色尴尬"的境地,取得职业身份的认同和成功。

  • 标签: 研究生辅导员 角色尴尬 身份认同
  • 简介: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农民工的角色没有得到强力的各项政策的支持,出现角色认同的困境。本文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角色认同困境,并认为,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农民工称谓的弱化、文化建设与价值引导、个体心理调适等是消解困境的措施。

  • 标签: 新生代 农民工 角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躁狂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分析认同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躁狂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自我角色分析认同护理,比对护理后患者越激行为与社交技能。结果:研究组越激行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研究组社交技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分析认同护理可以更好地增强患者的自我认知,缓解患者情绪。

  • 标签: 躁狂症 自我角色分析认同护理 越激行为 社交技能
  • 简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为了一个社会话题,而性别歧视又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通过对两位女研究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性别岐视现象的调查与审视,分析性别层视与女研究生自身性别角色认同之间存在的关联,阐明女研究生面对社会角色扮演时遇到的矛盾及其选择。

  • 标签: 女研究生 就业 性别岐视 角色认同
  • 简介:摘要:对于男性和女性高中生来说,性别角色认同是一个重要的身份认同因素,它可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性别角色认同的高中生在心理问题上的差异。对于男性来说,较为传统的性别角色认同与内外化问题、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女性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认同与自尊心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高中生的性别角色认同与心理问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这对于性别角色教育在高中阶段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性别角色认同 高中生 心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联合移情玩偶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轻、中度老年痴呆伴激越症状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73.50±6.45)岁;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73.12±6.73)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联合移情玩偶干预,共干预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筛查量表(MoCA)评估两组的认知功能,采用中文版科恩-曼斯菲尔德激越情绪行为量表(CMAI)评价两组的激越行为,采用老年痴呆生命质量量表(QOL-AD)评价两组的生命质量,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两组的社会功能,所有问卷和量表均在入院时、干预后6个月各发放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23.14±1.64)分比(18.5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8,P<0.001);观察组CMAI总分低于对照组[(60.24±7.63)分比(67.56±7.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4,P<0.001);观察组QOL-AD总分高于对照组[(36.53±1.65)分比(31.12±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09,P<0.001);观察组社会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37.72±1.57)分比(31.5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96,P<0.001)。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联合移情玩偶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其激越行为,并提高其社会技能和生命质量。

  • 标签: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玩偶疗法 老年痴呆 激越行为 生命质量
  • 简介:动画片以其个性鲜明的人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研究以运城市两所小学为例,采用自编《儿童对动画人物角色偏爱问卷》和《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对9-11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较偏爱与自身生理性别相一致的动画人物角色,男女儿童双性化人格特质较为明显,且对动画人物角色的偏爱与其性别角色呈正相关,因此应积极引导儿童正确认知动画人物角色特征,帮助儿童建构双性化的人格特质.

  • 标签: 双性化人格 性别角色认同 动画人物角色
  • 简介:人们的性别、年龄和职业构筑了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思想意识,进而孕育了性别、年龄和职业型角色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塑造了次级价值体系,这些次级价值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带来了不利影响。年龄的变化使得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由反叛走向保守,性别的差异使得女性政治参与消极甚至冷漠,职业的差别使得社会成员对政治性价值的认知有所不同。针对这些问题,增强制度化、凸显正义性和推进同质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的当代需要。

  • 标签: 角色亚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情感双想障碍患者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患者的自知力以及治疗态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19.3-2020.6收治的66例情感双向障碍患者为例,将其分为2组,每组患者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情感双相障碍 自知力治疗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情感双相障碍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66例情感双相障碍患者,对照(常规护理)、观察组(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各33例均是随机分配。结果:经干预,观察组ITAQ评分较高,CMAI评分较低(P<0.05)。结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应用于情感双相障碍,能够改善患者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控制激越行为,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情感双相障碍 自知力 治疗态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12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躯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社会支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CL-90症状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升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推荐在抑郁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SCL-90 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