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键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基于这两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指导。(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51-253)

  • 标签: 圆锥角膜 胶原 交联试剂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作者: 闫春晓 亓晓琳 王妙霖 张立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大连市眼科医院,大连 11603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济南250021
  • 简介:摘要1例24岁双眼夜间视力下降2年男性患者,5年前行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双眼近视眼,过敏性结膜炎病史3年,临床经检查诊断为双眼圆锥角膜。行双眼经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术后随访6个月,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显示核黄素与纤维氨基交联成功,圆锥角膜无进展。针对角膜屈光手术候选患者群体,临床应高度重视圆锥角膜的早期全面筛查,以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长期安全性。

  • 标签: 圆锥角膜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激光,准分子 胶原 交联试剂 上皮,角膜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78-01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炎相关护理方面因素,探讨减少其产生并促进愈合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通过对1200多例近视患者施行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有38例(占3.2%)发生丝状角膜病变。结果观察探讨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相应治疗与护理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无菌无尘的基础护理。是开展PRK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手术问适宜的温湿度,术前的模拟讲解,术中镇静固视目标,术后按要求点眼药,尽量减少术后遮盖时间等,是避免丝状角膜炎的产生和并发痘发生的重要措施。对已产生的丝状角膜炎将丝状物轻柔擦除。使损伤减少到最低,加快愈合,对其视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PRK 丝状角膜炎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应用分区切削模式进行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8例(220眼)高度近视患者因选择常规切削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um,而进行薄瓣下分区切削治疗,分2~3区切削切削光区4.5~6.0mm,随访观察6月~48月,观察术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薄瓣Lasik分区切削术后反应轻,裸眼视力恢复快,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即明显提高,术后6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有197眼占89.5%,0.5~0.8者22眼占10%,小于0.5者1眼占0.5%,屈光度稳定在±1.00D以下者191眼占86.8%。主要并发症为角膜瓣细微皱褶,少数患者出现眩光。夜视力下降,一月后减轻或消失。结论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分区切削模式治疗角膜相对较薄的高度近视患者,可节省角膜组织,具有安全可靠,稳定性﹑可预测性强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薄角膜瓣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 分区切削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论去除角膜上皮后,用准分子激光对角膜中央区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进行切削,直接改变角膜中央部前表面的曲率。

  • 标签: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Trans-PRK术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2例,详细记述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和诊疗过程。经过及时、确切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患者经1~2周的局部联合全身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无角膜瘢痕。

  • 标签: 角膜炎,疱疹性 激光,准分子 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度及高度近视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SMILE手术的中度近视31例(62只眼)及高度近视22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及3个月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的关系。结果中度及高度近视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切削深度均低于预计切削深度(中度近视组,t=5.900、2.121、3.693及12.107,均P<0.05;高度近视组,t=-2.851、-2.095、-3.261及-5.244,均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高度近视组切削偏差均大于中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高度近视实际切削深度与预计切削深度在各时间点均成线性相关(中度近视,r=0.834、0.638、0.712及0.887,均P<0.001;高度近视,r=0.464、0.326、0.412及0.449,均P<0.05)。结论中度及高度近视SMILE术后不同时间中央角膜实际切削深度均低于预计切削深度,高度近视切削偏差更大。对于高度近视,SMILE术后中央角膜切削偏差具有较好的可预测性。

  • 标签: 激光,飞秒 近视 角膜外科手术,激光 实际切削深度 预计切削深度 切削偏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近视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40只患眼,将术前近视程度作为基本依据,把100例近视眼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Ⅰ组(40只患眼)≤-3.00D;Ⅱ组(60只眼)>-3.00D,但≤-6.00D;Ⅲ组(30只眼)>-6.00D,但≤-12.00D;Ⅳ组(10只眼)>-12.00D,所有患者均给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对四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年,四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剩余屈光度以及裸眼视力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从Ⅰ~Ⅳ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混浊程度和剩余屈光度则呈现出上升趋势,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出现角膜瘢痕、角膜感染以及角膜糜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上运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近视眼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并且对于近视度数≤-6.00D的近视眼,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近视眼、屈光度、裸眼视力中图分类号R7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0-02

  • 标签:
  • 简介: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九十年代在我国兴起的角膜屈光手术。近年来有诸多成功报道。但是,对于PBK术后的远期疗效乃是医生和患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院自1996年4月开始用PRK治疗近视,效果较好,现对PRK术后5年以上患者进行随诊观察345例671眼,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近视 手术方法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PRK)作为一种新型的角膜表层手术,具有切削更加准确、无负压吸引、无切口等特点,其切削模式的改变一定程度减轻了以往表层手术术后疼痛,改善了上皮愈合延迟等问题。目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验证,但术后角膜神经纤维的恢复、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及术后相关并发症仍需继续研究并完善。(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12-116)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5年8月间收治的近视眼患者100例(20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0例(10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进行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裸眼视力以及高阶像差差值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裸眼视力改善十分明显,与术前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彗差、球差及总像差变化情况,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彗差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而球差及总像差改变都比较明显,观察组患者增加程度明显不及对照组患者。结论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眼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视力的恢复,还能对其视觉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量随残余基质厚度(RST)、组织去除厚度百分比(PTA)的变化规律,并分析SMILE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MILE者184例(184只右眼),其中男性83例,女性101例,年龄(24.6±5.8)岁。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测量术眼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角膜硬度参数(SPA1)和综合半径(IR)。对RST、PAT与DA ratio、SPA1、IR的变化量的关系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性别、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Km)、术前等效球镜度数(SE)、术后角膜中央厚度(CCT)和术前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为自变量,采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影响因素。对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变化率)分别为1.33(30.0%)、28.05(26.0%)和2.56(34.0%),手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52, -28.00, 36.95;P<0.01)。最优拟合曲线显示,随着RST减少或者PTA的增加,DA ratio、SPA1和IR的变化量逐渐升高。其中,当RST<280 μm或者PTA>28%时,DA ratio变化量曲线斜率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对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Sβ值)排序,影响权重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术前DA ratio(Sβ=0.489)、术前SPA1(Sβ=0.483)和术前IR(Sβ=0.471);CCT是术后DA ratio和SPA1的第二大影响因素(Sβ=-0.238,0.326)。结论SMILE术后DA ratio、SPA1和IR的改变随RST的减少或者PTA的增加而增加,当RST<280 μm或PTA>28%时,DA ratio的改变速度明显加快;术前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和术后CCT是影响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04-112)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基质 角膜外科手术, 激光 生物力学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后眼罩冷敷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行TPRK的患者87例(17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冷敷组和对照组,2组均选取右眼进行观察。冷敷组在术后留观期间给予4 ℃冷藏硅胶眼罩冰敷袋,冷敷20 min,其余处理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冷敷。分别于术后2 h、1 d、2 d、3 d、5 d每天相对固定时间填写眼部不适感评分量表,包括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术后不适情况。并于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分别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 h时,畏光、异物感、眼痛评分等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F=9.52,P=0.003;F=13.57,P<0.001)。2组间视物模糊、流泪、眼痒、眼部分泌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视物模糊指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P=0.003),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5 d所有不适症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2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UCVA、SE、Haz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间客观光学质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RK术后冷敷疗法能够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但对术后远期视力恢复没有明显作用,且对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视觉质量恢复等无负面影响。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疼痛 冷敷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以车刀为例定性地分析了副切削刃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并定量地阐述了主、副切削刃在加工中的切削负担和副切削刃对残留高度的影响,指出了合理使用副切削刃对提高切削效率的意义。

  • 标签: 主切削刃 副切削刃 主偏角 副偏角 辅助切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术后光学区的偏中心量,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6月行SMILE和transPRK矫正近视手术各55例(110眼),术后随诊3个月,比较两组光学区的偏心量及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transPRK组和SMILE组的偏心量分别为(0.29±0.14) mm和(0.30±0.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4,P=0.326)。但按坐标形式,则X轴和Y轴偏心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2, P<0.001; t=-2.757, P=0.006)。偏心量0.25 mm以内者,两组分别占48.2%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2,P=0.056)。两组术前kappa角>0.2 mm的术后偏心量均明显高于≤0.2 mm组。结论TransPRK和SMILE手术术后具有相似的偏心量;kappa角大于0.2 mm者,容易导致光学区偏中心。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偏中心,光学区
  • 简介: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我院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84)、对照组(n=84)。对照组行传统遮盖法,观察组行切削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屈光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52%(71/84),术后12个月高眼压发生率13.10%(11/84),视功能下降发生率17.86%(15/8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K治疗单眼高度近视性弱视患儿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视力,不良反应症状轻微,安全性高。

  • 标签: 高度近视性弱视 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
  • 简介:近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omy,PRK)治疗近视逐渐被人们接受,由于该手术后大都无明显痕迹,一般外眼检查难以发现,影响在招飞体检中作出及时准确结论,我们应用检眼镜彻照法判断有无进行过PRK手术,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 眼镜 治疗 招飞 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