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分析陕西某煤矿20201工作面上岩层的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利用国际岩土工程学界十分推崇的有限差分程序(FLAC)建立了采动体的应力与渗流耦合模型,对采动引起的上岩层的破坏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出了工作面上岩层的应力、位移的变化特征,同时,在上含水层水压的作用下,得出了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的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是采动应力与渗流耦合作用下煤层破坏的重用表现,因此,通过对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来分析应力与渗流耦合下的破坏更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采动覆岩 应力与渗流耦合 计算机数值模拟 覆岩破坏
  • 简介:为了研究充填回采过程中充填率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某矿31041工作面为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充填率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充填比的增大,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减小,且集中应力峰值也不断减小;与放顶煤开采相比,回填开采能有效降低工作面前方的应力集中。

  • 标签: 充填率 充填开采 覆岩支承应力 FLAC3D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以矿区首采区地质补充勘探工程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井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面开采等相关资料。采用数值模拟对采区首采面及后续工作面开采上整体移动带坚硬火成岩岩床初次破断及周期破断距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火成岩的初次破断距为225~250m,周期破断距为100~125m,研究结果与微震数据分析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对坚硬条件下煤层开采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标签: 火成岩 数值模拟 破断距
  • 简介:针对天津现代城结构的施工特点,钢结构塔吊支承架设计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塔吊支承架设计时,埋件及节点的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对埋件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及混凝土抗冲切验算,由于核心筒墙体厚度较小,混凝土抗冲切不能满足要求,为使混凝土及埋件强度满足要求,采取预应力张拉进行加周,以保证钢结构支承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 标签: 塔吊 支承架 抗冲切 预应力张拉
  • 简介:摘要地铁车站大多数都深埋土中,在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地面温度变化对主体结构的影响,但当地铁车站的顶板土较浅,且在严寒地区或者寒冷地区时,地表温度变化会引起较浅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温度变化,对超长地下室结构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以天津某400m长地下两层车站为例,土深度仅为1m,通过对车站主体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温度应力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结构相应的构造措施来减轻温度变化对于车站防水的不利影响。

  • 标签: 浅覆土 地铁车站 超长结构 温度应力
  • 简介:摘要:在当前航空行业发展中,对于三维全息普思想,设计人员主要利用计算机图形进行研究,对发动机的转子工作和弹性测试工作进行探究分析,其中包括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航空发动机转子弹性支承应力测试技术应用中,针对航空发动机的高压转子对弹性线进行测试,提出了更加智能化的可视化研究,在不同的平衡状态下,取得了科学性的工作弹性线,实现了弹性线的动态显示和探测。在实际的研究运行中,对于转子不平衡和转子工作弹性的大小,形状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对弹性线进行测试是要做好可视化技术应用。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高压转子 转子弹性线 可视化技术 振动 平衡
  • 简介:摘要:本文以黑眼泉煤矿A1煤层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了A1煤层上岩层“三带”高度,结果表明:黑眼泉煤矿A1煤层开采后,垮落带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约为15.01m,沿煤层法向的高度约为14.63m,约为采高的5.18-5.04倍,裂隙带沿竖直方向的发育高度约为55.78m,沿煤层法向的高度约为54.35m,约为采高的18.74-19.23倍,弯曲下沉带范围为0-179.21m。

  • 标签: 垮落带 裂隙带 弯曲下沉带 发育高度
  • 简介:摘要:由于煤体的开采形成了自由空间,围岩应力产生重新分布,导致采场周围岩体向采空部分产生位移、破坏、冒落。工作面上岩层的运动规律是矿压控制技 术研究的重点,因此,研究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上岩层的运动规律,对于弄清大倾角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及其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倾角 工作面 覆岩 规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近距离煤层开采方式分类的分析,总结了上行开采、下行开采及合层开采的特点,分析了对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和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主控因素,认为无论是上行开采还是下行开采亦或合层协同开采,上下煤层垮落带高度和上煤层结构运动状态,是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对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和回采巷道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参数。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覆岩运动 矿压显现 围岩
  • 简介:    摘 要: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是确定防水煤柱尺寸、开采上限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水体下安全开采、预防矿井水害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经验公式仅适用于分层开采,利用井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现场探测方法不仅可以验证公式计算的正确性,同时其所得数据也更为可靠。

  • 标签:
  • 简介:摘 要:研究某矿采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下方煤层及滕州矿区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固支梁和悬臂梁理论、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采煤工作面运动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固支梁、悬臂梁理论公式计算得出,初次来压步距为34m,周期来压步距为16m;UDEC数值模拟得出,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35m和15m;现场矿压监测发现初次来压步距为36m,周期来压步距15m左右,并且端头支架的阻力峰值要大于中部支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监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煤矿开采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备注关注的问题。由于煤矿开采导致地下发生变化,跟随着地表的地质也发生变化,主要变现为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出现塌陷、滑坡等自然灾害。为避免煤矿开采所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影响煤矿可持续开采的问题,需对开采过程中的和地表地质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合理的调控技术和建议。

  • 标签: 覆岩 地表 破断距离 垮落 最大下沉速度
  • 简介:摘要:煤炭作为经济发展重要资源,在煤炭开采中,巨厚煤层资源赋存丰富,进行高质量煤炭开采,可以在增加煤炭开采量的同时,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推动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厚煤层开采活动过程中,面临的活动空间较大,重复扰动次数多,制约资源开采。本文以厚煤层开采为例,分析分层方式对煤层开采活动产生的影响,探究更为科学合理的煤炭开采方式。

  • 标签: 煤炭 分层方式 覆岩活动 资源开采
  • 简介:天然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孔隙和裂隙。这些缺陷不但大大改变了体的力学性质(变形模量及强度参数降低、体呈各向异性等),也严重影响了体的渗透特性。裂隙体的渗流场受应力环境的影响很大,而渗流场的改变反过来又对应力场产生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称之为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在裂隙体中进行隧道开挖,由于开挖卸荷一方面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的通道,加速了水循环,破坏了原有的补给一运移一排泄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造成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部分结构面由于增压闭合,导致部分体卸荷松弛或产生剪切滑移,人为破坏了原有的地下水渗流条件,使得隧洞自身成为地下水以不同形式(渗出、滴流、股流及大范围突水等)向外排泄的地下廊道,形成突水灾害。

  • 标签: 裂隙岩体 渗流场 应力场 耦合
  • 简介:为研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的运移规律,以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首先进行了高温下煤层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测试,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体(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其次建立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分析了燃空区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100~1000℃内,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在100~750℃内,随温度升高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乌兰察布煤层气化时,运移规律与井工开采类似,具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特征,初次来压步距为42m;亦存在明显的三带分布,即冒落带、垮落带和弯曲下沉带,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m;运移过程中对燃气管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1#燃气管在煤层顶板上方26~28m处受到的水平应力最大,为最易变形断裂位置;在现场用钻孔探测法进行验证,得出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31.21m,与相似模拟试验得出的数据吻合,证明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安全工程 煤炭气化 热力学 覆岩结构
  • 简介:运用求解非线性大变形问题有限差分法(FLAC),对攀枝花宝鼎矿区太平煤矿第二水平1#、3#和5#急倾斜多煤层开采采场围岩压分布、裂隙带特征进行了究研。结果表明:①在进行三个煤层回采工作过程中,采空区附近的围岩应力不断变化;②保护煤柱附近的煤层回采时,在煤柱附近会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当回采工作继续向下进行时,采空区又对保护煤柱产生类似于“解放”的效果,煤柱附近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③在煤层回采完后,上部保护煤柱发生塑性破坏,形成了导水通道。

  • 标签: 太平煤矿 覆岩压力 裂隙带 攀枝花
  • 简介: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各行各业,为达到绿色环保和高效率生产之间的相互协调,安全性能好,对生态环境破坏小和回采率较高的充填采矿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在很早就将充填采矿法在金属矿山中推广,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矿山在使用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充填时不同充填率与破坏之间的规律,不同的条件下对破坏的效果也不同,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合适的充填方案,有助于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高效节能的矿石开采。

  • 标签: 充填率 覆岩破坏
  • 简介:摘要:建筑物下采煤一直是困扰我国煤矿企业的重大问题。据统计,我国生产矿井“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约140亿t,其中建筑物下压煤约90亿t;新义矿业面临的建(构)筑物压煤问题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矿井生产的关键因素。如何实现建筑物下压煤的成功开采,对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工农关系,缓解矿井资源紧张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建构筑物 隔离注浆 环境保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