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7~1934年间,经过艰难努力,共产党建立了一支自己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并在组织制度层面基本实现了对这支军队的领导和控制。在以党领军的同时,党及其革命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军队的护持。这样,党军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共生关系。不过,这种共生关系,特别是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的稳定与巩固,并使其按党的意志行动,达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目的,还有赖具体的军队政治工作实践。但相关档案资料透露出来的信息告诉我们,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内中共军队政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存在区域性的差别,党对不同武装力量形态的领导和控制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和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党军关系的基本制度设计与具体实践过程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军队 政治工作 共生关系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军关系体制的形成有它自身的逻辑:军队的政治性与革命时期党军关系的特殊性是体制形成的历史逻辑;传统社会绅治的衰落、军治的缺陷与党治的成熟是体制形成的社会逻辑;长期执政与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是体制形成的现实政治逻辑。

  • 标签: 党军关系体制 历史 社会
  • 简介:军政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文官统治的程度,二是军人干政的程度,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体之两面。台湾地区的军政关系之演变,基本上表现为从威权统治时期的党军关系(甚至是党内关系)到民主化以来的政府军队关系。本文关注国民党军中党部的变化,初步描述了台湾地区军政关系的演变及其路径。

  • 标签: 威权体制 党部 党军关系
  • 简介:劳资关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劳资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资产主义劳资关系发展史基本上是资本对劳动剥削的历史.而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出现,对资本主义世界劳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使劳方地位得以逐步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又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 标签: 马克思 劳资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简介:摘要音乐是民族情感的血脉,是文化意志的灵魂。它如同语言一样,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随着民族、地域的差异,语法、词汇有诸多不同。西方音乐也是如此。西方音乐与文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从中世纪起,一直到浪漫主义时期。西方国家间的音乐与文化交流响一直存在。同时,西方音乐家在音乐和文化发展和交流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世纪 巴洛克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 简介:摘要英语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习惯用语逐渐出现在其所构建的语言文化体系中。习语的出现方便了语言沟通的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魅力。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对英语的习语的文化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不仅不利于英语习语的使用,也会对英语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试从英语习语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入手,探讨结合语言文化之英语习语学习思路。

  • 标签: 英语习语 西方文化
  • 简介:在中西方绘画中,形象都承担着精神传达的重任,但不同的是,西方画面形象经历了从客观描绘到主观变形的重大变化。这和西方波澜起伏的思想运动密切相关,也是主体自我意识不断膨胀的表现。

  • 标签: 西方绘画 画面形象 绘画思想 主体自我意识
  • 简介:诗画关系历来是文艺美学的热点之一,“诗画一致说”与“诗画异质说”则一直是诸家的争论焦点。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德国文艺批评家莱辛,在其美学著作《拉奥孔》中开辟专章讨论诗画关系,打破了“诗画一致”说的垄断地位,建构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然而却因此忽视了诗画异质相通的特点。诗与画的相异之处构建了艺术的丰富性,而其相通之处则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分析诗画的相异与相通,不仅有助于理解莱辛的诗画观甚至美学思想体系,更可以在宏观层面把握中西方文艺美学的差异与融通。

  • 标签: 莱辛 《拉奥孔》 诗画关系 诗画异质 异质相通
  • 简介:以两本国际著名学术期刊2017年的121篇公关学术论文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了该年度公关研究的焦点叙事。研究发现:公关历史研究、公关理论研究、公关应用研究三大板块均有深入探讨,极大丰富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体系。其中,公关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名人公关思想研究、国际公关史研究和案例或运动史研究三方面;公关理论研究除了继续探讨关系理论、情境危机传播理论、文化循环模型等主流理论外,还提出了参与理论、媒介化公共外交理论、公共意义建构模型、复合型危机等新的理论概念和模型,尤其是参与理论备受关注,重点探讨了公众参与、员工参与和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等,丰富了对话理论成果;应用研究则主要探讨了公关的职业化发展路径、媒体共生实践中存在的道德性、公平性、合法性问题。

  • 标签: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史 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应用
  • 简介:在很多讲述国民党军军衔制度的论著中经常提到,在国民党军中将、上将中,留学出身人员比例很高。笔者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国民党军军衔制,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提出个人管见,抛砖引玉,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 标签: 国民党军 “海归” 上将 军衔制度 抛砖引玉 中将
  • 简介:议会与政党在西方国家中,  政党与议会的这一层关系大体上可以从政党的产生、政党的性质及议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等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政党在西方国家产生之初

  • 标签: 国家政党 政党议会 西方国家
  • 简介: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内政与外交,为塑造新的、至少是改造既有的世界政治秩序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国际关系的实践.西方国际关系学界就此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见解和主张,远没有达成共识,但某些课题似乎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成为9.11语境下的研究热点.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出现了两个基本走向.第一,多数国际关系研究学者和以学科研究为主的期刊,并没有对9.11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二,由于对权力和权力的道德方面的认识不同,美国与欧洲学者在世界观和国际关系研究理论方法上的分歧不断加深.

  • 标签: “9.11” 西方 国际关系研究
  • 简介: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三个方面的综合与互动:冷战后国际结盟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建立在力量对比变化基础上的美国国内政治与对外政策及其互动;西方盟国对美政策的变化与互动。如果说在冷战格局下东西方阵营泾渭分明,那么当前国际结盟的特点是不稳定、不紧密,对抗不明显,机制化水平不高,相对松散,可变性大。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地区)之间是“分合关系”,而美国与中俄等“战略竞争对手”之间则是“竞合关系”。因此,对于中国外交来说,要用利益、道义分化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但不要使其盟国陷入“选边站”的窘境。中国对外工作的重点应在周边。地跨欧亚的俄罗斯是西方中的东方,东方中的西方,在东西之间具有特殊地位和战略意义,因此,要积极主动地推进中俄“准同盟”关系发展和“一带一盟”的对接合作。

  • 标签: 西方盟国 美欧日 民粹主义 中俄 分合关系 竞合关系
  • 简介:哲学是引导各门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从哲学主要倾向上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发展.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 标签: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哲学基础 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 历史主义
  • 简介:1935年秋冬,中共军队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战略转移”。持续的拼杀,使中共军队所剩无几。这时候,各路人马加起来,也只有二万左右。但八年抗战,却使中共力量迅速壮大。1945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其中说:“当我正在这里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已发展到了九十一万人,乡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发展到了二百二十万人以上。”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解放区,现在有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其地域,北起内蒙,南至海南岛,大部分敌人所到之处,都有八路军、新四军或其他人民军队的活动。

  • 标签: 国民党军队 中共军队 中国共产党领导 《论联合政府》 策反 八年抗战
  • 简介:这是1932年盛夏发生在上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晨,上海警备司令部对面的霞飞路,新来了一位中年相士,他的身旁放着一只画有太极八卦图的旧木箱,头戴黑色礼帽,三绺短须,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眼镜,着咖啡色竹布长衫,飘逸脱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叫卢志钦,是中央苏区的特工人员。原来,第二、三次反“围剿”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红军高级指挥员使用的地图是从地方保安团缴获来的,误差很大,给战术决策带来了不少困难,也使红军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为了对付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红军总部急于要找到湘、赣、粤、闽等省的军用作战地图。

  • 标签: 军用地图 国民党 失踪 反“围剿” 特工人员 中央苏区
  • 简介:<正>1928年夏,以国民党军“底定京津”为标志,国民党新军阀取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地位。从这时起至三十年代初,蒋介石一方面以“裁兵”相标榜,先后召开了国民党军编遣会议和编遣实施会议;另一方面,又对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其他新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战争。编遣会议与新军阀混乱交织进行,成了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现象。本文试图对编造会议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尤其是对编遣会议在蒋介石初期军事独裁统治的演进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作一些初步探讨。

  • 标签: 蒋介石政府 集团军 冯玉祥 阎锡山 国民党军 善后会议
  • 简介:摘要目前,“生活美学”己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己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JAAC)的主编苏珊•费金(SusanFeagin),在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便前瞻说“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一体的”。由此可见,国际美学界不仅视“生活美学”为国际美学的最新主流,而且看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中国美学对“生活美学”己经与正在做出的贡献。

  • 标签: 生活美学 美学观念 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