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本刊讯7月5日,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广西海外交流协会和广西华侨学校共同承办、金帝集团资助的“2013中文学习乐园——金帝广西华侨学校营”在广西华侨学校举行隆重的开营仪式。

  • 标签: 华侨学校 中文学习 广西 东南亚 暑期 学生
  • 简介: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为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建设“学习型、安全型、创新型、节约型、和谐型”的五型班组为载体,充分发挥“职工书屋”陶冶人、培育人的作用,并将“职工书箱”功能延伸到职工身边,让书香溢满生产一线班组。

  • 标签: 铜坑矿 生产 广西 文化生活 职工
  • 简介: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的构造一层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应力机制研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解析查干凹陷的构造-沉积史,将该凹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序列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和若干二级、三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进而分析了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凹陷原型的性质及成因机制。

  • 标签: 内蒙古 查干凹陷 层序格架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盆地原型
  • 简介:摘要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我国孕产妇死亡之首位,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果断作出治疗方案,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孕产妇体质不同而异,若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者危及产妇生命。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米索前列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简便、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作用,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其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系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独立设置的研究机构,由西华师范大学领导,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社科联给予工作指导。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四川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心旨在通过整合全省教育科学研究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努力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四川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服务,为“走创新之路,建教育强省”作出贡献。中心受省教育厅委托,归口管理以四川省高校为主、兼顾中小学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包括制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征集研究课题,发布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评审立项,并对立项课题实施管理,举办教育科学学术研讨会等。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学位2人。中心设有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女性教育研究所、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民族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所、院校研究所5个研究机构,聘有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20余人。

  • 标签: 四川省社科联 四川省教育厅 发展研究中心 西华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
  • 简介:中奥陶世克里摩里期,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为镶边陆架的碳酸盐岩台地,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浅滩、台缘斜坡-斜坡脚、广海陆棚和深水海槽相带,从浅水区经由碎屑流搬运来的块状钙质角砾岩在台缘斜坡-斜坡脚相带集中堆积,形成厚度不等的透镜体夹于正常深水灰泥石灰岩和泥岩中。乌拉力克期发生较大规模构造运动,盆地东部整体抬升,西部边缘发生裂陷,沉积范围以同生正断层为界,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沉积环境演变为相对闭塞的深水斜坡-盆地,沉积-套富含笔石的泥页岩地层,并不时有陆源克里摩里组垮塌的石灰岩沉积物被带入盆地,形成数量不等的多套角砾岩夹层。

  • 标签: 鄂尔多斯西部 钙质角砾岩 碎屑流 岩相古地理
  • 简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粒度测试,分析额济纳盆地戈壁地表及下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度等粒度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除冲积一洪积扇上部外,戈壁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石块为主,而下层粒度组成则以砂粒为主,颗粒平均粒径表层多数较粗,以石、砾为主,下层沉积物平均粒径较表层具明显的细化趋势,从低山残丘至洪积扇下部,平均粒径由粗变细;2)戈壁不同层次沉积物颗粒的分选性较差或差,仅在低山残丘与湖泊边岸浅滩分选属于中等;3)表层沉积物偏度以正偏、极正偏占主导,占总数的76.93%,而下层颗粒物的偏度以负偏、极负偏为主,占总体的84.62%;4)表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以尖窄、很尖窄为主,占69.23%,其次为中等,占15.38%,而下层则以宽平、很宽平和中等为主,三者共占76.93%;5)戈壁沉积物的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为粒径较粗、分选较差、正偏态、峰态尖窄的特点,综合反映了颗粒的沉积环境、地貌特征、侵蚀与堆积方式。研究结果可为戈壁类型划分提供参考。

  • 标签: 戈壁 沉积物 粒度组成 粒度参数 额济纳盆地
  • 简介:多期高原隆升运动导致羌塘盆地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且地下断裂发育。前期获得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单炮记录中干扰波类型繁多,有效信号常淹没其中。通过野外地震组合方法对干扰波进行压制必须对其传播特征及属性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利用单炮记录结合雷达图技术分析了探区主要干扰波的类型、传播方向、速度、频率和波长等特征,然后通过抽取不同组合基距的共接收点道集,分析了不同组合基距接收对干扰波的压制效果。分析发现:单点接收时(组合基距为0m),对探区干扰波压制效果差;随着组合基距增大,对高频、低速、较短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逐渐变好;当达到最大组合基距160m时,能较好地压制高频、低速、短波长的干扰波,提高原始资料的品质,而对高速、较长波长的干扰波压制效果较差,必须进一步增大组合基距或利用多道混波处理技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压制。利用盒子波技术调查干扰波有利于对低信噪比地区干扰波进行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在地震资料采集及多道混波处理过程中压制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 标签: 低信噪比 盒子波技术 共接收点道集 雷达图分析 干扰波属性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百色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层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层气资源特征等,对百色盆地的煤层气资源及其潜力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指出盆地东部田东坳陷内田东含煤区可作为煤层气优先勘探试验的目标区。本文可为百色盆地今后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百色盆地 煤层气 资源 开发潜力
  • 简介: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他的故乡南阳盆地,对南阳盆地的认知是周大新创作的源泉,其作品为中国地域文学增添了新的力量。同时,周大新的南阳叙事又表达出了他对乡村现代化道路的温情探索,表达了自己的乡村理想,对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有所突破。

  • 标签: 周大新 盆地小说 探索 突破
  • 简介: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古近系沉积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结合井下资料分析表明,昆仑山前古近系自下而上可分为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卡拉塔尔组、乌拉跟组及巴什布拉克组.古近系发生两次海侵-海退,每个组(段)发育有典型而相对单一的沉积相类型,自下而上发育海湾(阿尔塔什组)-潮坪(齐姆根)-碳酸盐岩台地(卡拉塔尔组)-潮坪(乌拉组).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前 古近系 沉积特征
  • 简介: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由煤的等温吸附实验得出,可以预测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产气压力。结合煤层气赋存条件、等温吸附理论模型、临界解吸压力计算原理等,分析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计算过程中的各步骤及其影响,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区域概况,总结区域误差规律。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实验值普遍小于实际产气压力,差值在1.48~3.11MPa之间,统计平均差值为2.36MPa;基于修正参数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分析结果。根据区域数据资料分析,对区块内临界解吸压力进行统计,提出修正参数,优化实验结果,为煤层气的开发及排采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煤层气 临界解吸压力 实际产气压力
  • 简介: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即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发育以弧形构造为特征的前陆薄皮逆冲-褶皱构造,包括了沿秦岭-大别造山带发育的北西向的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以及沿江南-雪峰造山带发育的北东向的川东-湘鄂西弧形带。详细的构造解析、盆地沉积及物源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弧形构造不仅将早期的前陆序列卷入变形,并且控制了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的盆地演化和古地理格局。总结扬子北缘晚造山阶段的盆山演化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1)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发育控制了四川盆地东北部及秭归盆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沉积,川东-湘鄂西弧形带限制了盆地的东南边界,加之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逆冲带,三面围限构成具前渊沉降的克拉通内盆地或称为“墙围盆地”(walledsedimentarybasin);(2)早白垩世中期-早白垩世晚期,大洪山和大巴山弧形带的逆冲构造变形逐渐减弱,而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扩展,构造线呈北东向展布,在弧形带前缘的宜昌地区形成沉积中心,并覆盖了现今的黄陵背斜;(3)晚白垩世,川东-湘鄂西弧形带继续向北西推进,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弧形带北翼的黄陵背斜初始隆起,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北翼宜昌地区及南翼习水地区。与此同时,在弧形带内部薄皮构造的向斜部位形成楔顶沉积,发育如恩施盆地、黔江盆地、来凤盆地等一系列规模较小的背驼式盆地

  • 标签: 弧形构造 前陆盆地 扬子北缘 背驼式盆地
  • 简介:对全省盆地区22个农气观测站小麦各生育期的观测资料、各地海拔经纬度及影响小麦生长发育速度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小麦生育期预报模式,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报,可实现实时动态预报小麦生育期。

  • 标签: 四川盆地 小麦 生育期 预报模式
  • 简介:本文介绍了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在山西沁水盆地所属区块开发过程中,高阶煤层气田的特点及地面工程建设所遇的难点,提出了煤层气地面工艺技术存在问题及下步攻关方向,希望能够对我国煤层气进一步大规模开发起到借鉴意义。

  • 标签: 沁水盆地 煤层气 地面工程 集输工艺 天然气处理 标准化设计
  • 简介:利用共和盆地地区2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3年来共和盆地四季及年平均气温普遍升高,年、秋、冬季平均气温增温更为显著,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夏、秋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年和春、夏、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南部大于北部,但整个盆地降水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十分突出,仍维持暖干状态;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除秋季以微弱趋势增加外,年和其余季节均以微弱减少趋势为主,年和四季共和盆地地表蒸散量变化不突出。盆地北部仍以暖干化趋势为主,南部气候向暖湿化转变的趋势。共和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987年出现了突变,但较北半球的突变早;冬降水量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年、春季、冬季蒸散量分别在1961—1983年、1962—1983年、1962—1984年间发生突变。

  • 标签: 共和盆地 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 简介: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物性差.成岩作用复杂.进而引起非均质性强和渗透率低等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认为:该区储集砂体由岩屑长石细砂岩和长石砂岩组成;储层以发育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为主;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交代作用等;成岩演化阶段已到达中成岩A期;长6储层成岩作用为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为该区的油气勘探和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成岩作用 长6储层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