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9月的深夜,一场暴雨刚过。忽然响起的电话声打破了值班室里的宁静,是一起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事故现场躺着一具女尸,但周围的痕迹、物证基本都被那一场暴雨带走了。而且周边没有视频监控,发生车祸的时间又是深夜,没有人看到肇事车辆。通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排查了无数车辆,终于锁定了其中一辆车。但苦于没有关键证据,而嫌疑人也一直否认自己曾撞过人,并叫嚣着:'没有证据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命案现场上血迹(bloodstain)的分析已越来越受法医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复习国内外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发现存在血迹分类较为笼统、某些概念尚不明晰的问题,比如:将器械作用于有血处所引起的血迹和挥动沾血的器械所产生的血迹一并称之为喷溅状血迹,血掌指印及血足迹缺乏明确的归类等等.所以,实有必要对血迹的分类及其基本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为此,笔者斗胆将血迹的分类进行归纳,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 标签: 分类 法医检验 血迹 现场勘查
  • 简介:本研究建立一种鉴别血迹陈旧时间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反射功能对20℃14天内,不同天数的血迹光谱进行比较发现,随着遗留天数的增长,413nm、540nm处血迹光谱波谷发生蓝移、577nm处光谱波谷逐渐消失,630nm处波谷在第二天开始出现,然后逐渐明显.

  • 标签: 血迹 时间 积分球
  • 简介:在阅读有关血迹陈旧度检验方法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对凶杀案中血迹存留时间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综述,血迹陈旧度检验主要有物理与化学两类方法,即无损与有损检验,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精确鉴定血迹陈旧度的方法,因为每种方法都要克服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研究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未来血迹陈旧度鉴定不可回避的问题。

  • 标签: 血迹 陈旧度 鉴定
  • 简介:1案件简介李某,男,某日傍晚出外洗澡回家后被人杀死。李家位于居民区中心部位,为一座北朝南二层楼院落(院落面积40斫),东南角为大门,院南侧为一东西走向的小巷。死者位于院中东侧靠近大门处,头北脚南,呈仰卧位(为120医务人员翻转形成),死者面部、衣服上浸润大量血迹,双脚鞋底未见沾有血迹。北屋门挂有门帘,进北屋门为客厅,客厅北侧及东侧为卧室,二楼为空房。

  • 标签: 现场勘查 犯罪行为 现场血迹分析
  • 简介:血迹是指血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命案现场中的被害人或犯罪分子只要出现开放性损伤,现场中就会遗留血迹.血迹在命案现场中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 标签: 命案现场 现场勘查 血迹 综合分析 案件侦破
  • 简介:在松木板上模拟各类血迹形态的形成,以不同油漆分不同层次进行涂刷掩盖,然后依次用红外摄影法、多波段光源法、蓝星试剂、ABTS试剂进行显现,结果表明除蓝星试剂之外,其他3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有效发现油漆下层的潜在血迹分布位置,还能较好地观察到血迹的形态。

  • 标签: 多层油漆 涂盖 血迹 显现
  • 简介:目的运用近红外反射照相技术,显现深色衣料上的全血及稀释血迹。方法取单个体人全血,用纯净水分别以1∶4、1∶8、1∶16、1∶32比例稀释,并立即将稀释血及全血分别滴落在10种组份共21块深色衣料上,使其自然干燥形成血迹,用普通数码相机及专业红外数码相机,分别对血迹进行拍照获取彩色图像及红外黑白图像。结果红外照相显现血迹优于彩色图像;不同衣料相同浓度稀释血迹的红外图像存在差异;相同衣料不同浓度血迹的红外图像亦有所不同。结论近红外红外照相可以很好地显现深色衣料上的血迹,血迹的红外图像形状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稀释血液所形成;血液浓度对红外显现结果的影响较大。

  • 标签: 近红外反射照相 血痕显现 血液浓度
  • 简介:2010年5月12日晚上7时许,在新会区会城茶坑村口路边倒卧一男子,脚上有伤口,身上以及地上有大量血迹,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查死者系吴平,58岁,会城茶坑人,常酗酒,住在现场附近。

  • 标签: 性质 案件 位置 利用 新会区
  • 简介:1案例资料某年6月20日14时许,某县324国道后门镇后门岭路段路边发现一具装于编织袋内的女性尸体,经技术人员勘查现场后确定是抛尸。死者女性,年龄约30岁,被锐器割断右侧颈动脉和颈静脉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死亡时间距发现尸体约20个小时,系他杀。勘验现场过程中,发现距尸体20米的公路边有一滴血迹,经对该血迹形态进行分析,

  • 标签: 侦破 运动 利用 失血性休克 技术人员 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