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28名平原优秀游泳运动员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原游泳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表明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机能水平的改善;平原游泳运动员的W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有所增加,提示高原训练对平原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游泳运动员机体的血小板会出现下降。建议对平原游泳运动员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应以高原训练的目的和安排为主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评定,在正常范围内与训练密切相关;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特别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对平原游泳运动员应加强免疫机能的监测,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

  • 标签: 游泳 平原运动员 高原训练 血象指标
  • 简介:为了探讨平原运动员在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生理机能的变化。为中长跑项目在青海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以6名在青海多巴进行31天高原训练的山东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进行分析。血象指标于上高原第4天开始监测,每周进行2次。监测采用瑞典产SWLAB900+血球计数仪,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运动员的RBC、H曲、HCT和MCV等血象指标经高原训练后末期比初期有所提高.提示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携氧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改善;中长跑运动员的V,rBC在青海高原训练期间出现下降,表明高原训练对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在高原低氧环境和训练的双重刺激下,平原中长跑运动员的PLT会出现下降,要特别注意训练负荷,防止过度疲劳的产生,应及时的采取积极手段促进疲劳的尽快回复。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伤病防治与疲劳恢复应做到即时同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原训练的负面效应。运动员的高原训练。不仅要注重训练海拔高度的掌握,而且更应注重科学地安排训练。

  • 标签: 中长跑 平原运动员 高原训练 血象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7年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集训队10名队员在海拔2366米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对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较初期有所提高。提示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适当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效应有一定的作用;WBC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有所增加,表明高原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高原训练第一周内训练负荷较大是引起残疾人运动员血象指标在训练初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全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特别是对免疫机能指标的监控;安排适合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负荷,与健全人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区别对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 标签: 高原训练 残障运动员 中长跑 血象 血尿素 血清肌酸激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高征患者血常规及凝血象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妊高征患者100例,采取凝血象及血常规检验(观察组),就相关检验结果与正常妊娠孕产妇20例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LT、Hb有降低表现,且病情越重时,降低幅度越明显;RB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PDW、MPV、HCT有升高表现,妊高征重症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DW、MPV、HCT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IB减少、APTT、PT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凝血象和血常规加强检测,可对妊高征及时发现并诊断,便于采取干预措施进行防控,改善母婴生存质量。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常规 凝血象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进行介入化疗的肿瘤患者 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年龄分成甲组( 60~76岁)和乙组( 45~5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下降时间和程度。结果:甲组血象下降多发生在化疗的第一周,乙组下降多发生在第二周, P<0.05;甲组患者三项指标下降程度要超过乙组, 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的肿瘤患者应该注意药物剂量的使用,给予适当的护理,减轻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肿瘤 介入化疗 外周血象
  • 简介:目的分析幼儿急疹发热期外周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间就诊的幼儿急疹患者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年龄发病情况。结果幼儿急疹发病高峰在5-8个月龄组,前驱期末梢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降低,热退出疹期逐渐回升,全身中毒症状轻。结论血象及临床可早期预见疾病,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幼儿急疹 外周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检测每个献血者献血前及献血后2个月的血常规,并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计数等血常规项目在机采血小板操作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结论经体检合格的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外周血象和健康状况没有不良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者 外周血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对102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献血者首次和末次献血前的血检报告,对比PLT、PDW、MPV、RBC、P-LCR、RDW-CV、WBC和HB的变化。结果末次献血前志愿者的PLT、PDW、RBC、P-LCR、WBC和HB水平与首次献血前水平无明显差异,但MPV水平较首次献血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W-CV水平有了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遵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多次进行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健康基本无影响。

  • 标签: 机器单采血小板 外周血象 献血者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象异常的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科2008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2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血象变化及诊疗过程。结论布氏杆菌病患者易合并血象异常,易初步诊断为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师应结合病史,并尽早行血清学检查,以减少误诊,合理治疗。

  • 标签: 布氏杆菌病 血常规 临床表现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临床特点观察。方法选择在2009-2012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细胞三系减少;血红蛋白及白细胞二系减少的患者9例;白细胞、血小板二系减少的患者10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患者4例;单纯白细胞减少患者15例;单纯血小板减少患者5例;白细胞增高异常的患者3例。血常规检查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大大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相对增高,且小部分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核稍向左偏移。经骨髓检查,36例患者见有核细胞增生活跃,12例见有核细胞明显活跃,7例见有核细胞增生降低。另外,5例患者存在感染性骨髓象、4例真菌感染骨髓像,2例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骨髓象中,巨幼改变较普遍。结论外周血细胞及核骨髓细胞的异常变化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其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进而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和分化相关,同时还可能与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 标签: 艾滋病 外周血细胞 骨髓细胞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妇科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手术前及手术后的血象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住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性对比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的情况。结果腹腔手术前患者各指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柴油(P<0.05)。结论腹腔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行列,因此不会对患者的血象造成影响。

  • 标签: 血象 腹腔镜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球分析仪检测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血象指标变化情况及原因。结果MCHC、RDW-CV差别较小,MCV、MCH、PLT差别较大。结论地中海贫血红细胞mcv小、靶形红细胞、小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泪滴形红细胞,是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MCV低的主要原因,实验室需建立相关坐标图加以判断。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血象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153钐-乙二胺四甲撑酸(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用153Sm-EDTMP对196例骨转移病人进行内照射治疗,剂量(29.6~37.0)MBq/公斤体重(0.8~1.0mci/kg),治疗前先抽血,主要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治疗后观察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及病灶的变化,并于治疗后2周及部分病人3个月各抽外周血同上化验项目。结果196例病人有164例(83.7%)骨痛缓解,随访35例病人有13例(37.1%)病人骨转移灶钙化或消除;治疗后2周病人末梢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t=8.19,7.39,5.00,4.15,P<0.01);而在三个月时随访的108例病人上述检查项目基本恢复。结论153Sm-EDTMP对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的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和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有降血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副作用,但是是可逆的。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骨转移 153Sm-EDTMP 外周血象 放射性核素